再论 围观历史
许多人的历史都读出问题了。我是重新看历史。前几天,我说了,看历史要至少三个角度。要允许持不同历史观的人一起分析历史。
每个角度,又要尽量客观,要回顾过去、联系现在、展望未来。
毛泽东的自我评价
人生七十岁古来稀,我八十岁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了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和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唧唧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都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邓小平评价毛泽东
"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不可磨灭的。"
"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1980年10月25日,邓小平就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问题,就评价毛泽东的功过说:毛泽东到了晚年,确实是思想不那么一贯了,有些话是互相矛盾的。比如评价“文化大革命”,说三分错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就是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对于错误,包括毛泽东的错误,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个人品质上。对于毛泽东的错误,不能写过头,写过头,给毛泽东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毛邓与三七开
邓公,一个称谓就表达了我对他的正面意见。他是位于孙中山,毛泽东之后的近代史第三大伟人。毛泽东评价邓这个人是三分过七分功,邓不接受。毛泽东又要邓肯定文革三分过七分功,邓也不接受。毛过世以后,邓评价毛是成绩第一位,错误第二位。但是我好象没有找到邓评价毛是七分功三分过。所以,我认为邓对毛的评价是在二八与四六之间变化。邓很谨慎,对毛不轻易下结论。
时人评价毛泽东
李锐评价毛泽东:革命有功,执政有错,文革有罪。这当然是很笼统的说法。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毛一生做了两件大事,夺取政权和执掌政权。据老中宣部长陆定一的说法,毛做前一件大事,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后面一件事,三分成绩,七分错误。
我看毛泽东
当代人评价毛泽东比评价邓小平难。我们这代中年人应该深入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年轻时我对毛的评价比较低,很长一段曾经很负面,但是我坚持承认他是历史的伟人。最近几年我对毛的评价转变成正面评价。我相信随着历史的延续,我们会淡化文革的伤痛,看到毛的高瞻远瞩。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汉以后我们有了儒家作为统一的文化基础。但是儒家思想无法渗透到东北和蒙古,无法渗透到新疆和广大藏区,这些地区有着强大的独立传统。秦汉以来,汉族长期处于分裂和统一的怪圈,或者南北分裂,或者被少数民族统治。少数民族长期拒绝儒化和汉化。
宋明时期,汉族以近亿的人口却无法战胜几十万的蒙古族和满族。汉民族的确没有团结形成强汉。在蒙元和满清统治后,分裂的汉族岂待融合统一。另一方面,儒家思想也经常被帝王窜改为私家的统治工具,成为愚民的工具,有历史局限。我们需要一场和现代接轨的向西方学习的革命。
抗日战争后期,少数民族地区几乎全部半独立。汉族地区,除了中央军,军阀基本不听蒋的,完全可能继续内斗,蒋按历史惯性可能只会统一四五百万平方公里的汉族地区。统一南北仍然很困难,也许只恢复明朝传统汉族疆域。文化隔阂,语言隔阂,族群认同都是汉民族内外的历史问题。
太祖削藩
1949年新国家成立,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的同时,毛泽东肯定经历了漫长的思考,他想的应该是如何结束历史上的少数民族自治,让汉族人参与进水波不进的民族地区。完成五千年未有的真正统一。中共汲取了苏联的成功经验,以党领政。同时大规模军垦和移民,甚至上山下乡。他做到了,自治区的建立,也是自治权力的大规模削减。
中国的体制,还有一个优点,能维持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如果民主化,中国可能象南斯拉夫,根据不同民族分裂为七个国家;或者象苏联,分裂为十五个国家。这不是胡说。
汉族由解放前的分裂状态:语言不同,文化各异,人口比例低,实际活动范围为五百万平方公里,到新中国的语言统一,文化统一,通过民族融合人口比例上升到九成二,汉族实际控制范围扩大到八百万平方公里。这个过程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团结。但是仍然会有部分地区存在独立倾向。一旦开启民主化进程,分裂势力不容小觑。
三次衣冠南渡,两次民族危亡,和两次民族重建
永嘉之乱 安史之乱 靖康之难,北方民族虽然强悍,但是汉民族仍然可以保有南方。
蒙元 满清,少数民族战力大增,汉族灭国。
明成祖汉人北移 毛泽东改造大汉族,汉族两次历史复兴。
(尚未提及列强和日本侵华属于外部侵略)
毛和他的中国:汉族首次成功控制整个东北,汉族移民历史性进入北疆,汉族移民成功融合内蒙。汉族开始历史上首次移民西藏。
新中国在毛泽东的规划下,做了许多防止国家分裂的工作,但是毕竟大融合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支持。一旦,中央集权分裂,许多融合工作将难以为继。
美国没有这种民族对立的历史,欧洲则压根没有真正统一。所以各国国情真的不一样,不能照搬民主制度。
和历史各时期相比,今天大汉族本部分裂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目前,大汉族本部分裂的最大隐忧是民运分裂势力。分裂势力主要集中港台等国境之南,这些地区语言尚未统一,文化没有统一,民族认同出现分裂趋势。我们认为主权高于民主,他们认为民主高于主权。统一除了武装斗争外,还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
统一台湾,类似于汉族统一东北和进驻新疆。武装胜利后,必须有大批移民过去,这个是经验教训。当年蒋介石移民过去了一部分,才有了统派的根基。实践证明,追求统一的,主要是当年的移民后代。
台湾现在的独派,大家也逐渐发现了,和大陆历史上血缘关系已经淡了,许多人还是日遗,这个也是让人惊醒。比如李登辉和蔡英文。
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中央政权在文化上都渗透不进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是自治或半独立状态。毛泽东只能无奈地搞名义上的民族自治区。但是,私下里,他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移民工作。我们的文化才能渗透过去。这些都是官方不能明讲的。
因此,最近我提出了毛的“三大统一”:
第一,汉民族的大融合大统一。加强了南北汉人的统一,同时把许多汉民族的周边民族汉化,使东北和西北纳入大汉民族的范畴。随着汉民族的壮大和现代化,中国形成了主体强汉格局,汉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九成二,对中国的未来影响是极其深远和正面的的。
第二,语言统一,加大力度推广普通话。
第三,通过文化大革命,达成了汉民族的思想文化统一。这点认识很困难,多数人可能不同意。我们看,儒学无力统一少数民族和东北西北汉人,我们的确需要新文化运动来推行文化思想统一。这个认识需要时间,大家不妨再等等,等历史尘埃落定。
关于语言统一的辩论
提出国语的很多,有人去做吗?每朝每代君王都会有官话,蒋介石不是第一个,还是统一不了全国的语言。毛是真的做到了全民,整个汉族统一语言。看下台湾,语言统一的如何?香港呢?大家还会认为国民党会象中共这么有效统一语言吗?
从大历史看文革
文革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大灾难,是一场浩劫,文革产生了四人帮和大批反传统和大民主分子。不需给文革十年翻案。
以前,我曾经急切地要求中共承认文革的错误,并对此负历史责,但是无果。我们这个民族一直是带着文革余毒,带病生长的。病根没有除,我以为新中国就此垮掉,没想到她竟然还能新生。由此,我体会到这场浩劫或许是一场文明的大手术吧。
共产党的宣传盲区
我的个人思考不同于中共的正统宣传。我说过很多让中共不舒服的话,因为我的思考是独立的。比如我认为汉民族的文化无法渗透到少数民族地区;比如我认为汉民族很分裂,少数民族很强悍;汉民族传统上只占据五六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少数民族带来更广大的土地;汉民族占中国现有人口的比例也不会有九成二,估计只有六成多......
这些历史认知,的确会造成当代中国人的困扰。所以,我理解共产党的宣传,这种大一统的宣传更加政治正确,更有利于统一。
我的思想也是政治上反动的,不能公之于大众。仅仅是和反中派反共派探讨的时候,私下讲。只有这么讲,反共反毛的人才能思考。
共产党无法坦率地讲出历史上中国严重的民族内部和外部矛盾,总是宣传自古以来我们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样的宣传有利有弊。利于人民迅速统一认识;弊处是大众会简单地漠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当成理所当然。批判毛泽东已经成了大众的共识,造成了极大的舆论倾斜。我不是官方,也不是大众,我发出一种个体独立的声音。这个应该提倡,我填补了认知的空白。我的认知有历史的颜色,有人性的特点,成王败寇不是我的想法。我认为你们说的和他们说的都不全面。于是我补上一块,让社会对毛和中共的认知更全面。
正是经过长期独立思考,才形成我今天对毛的正面再认识,对中共统治的重新支持和理解。综合所有人的不同观点,我提倡对毛和共产党的历史功绩要三七开地评价。
【附:受到少数民族羞辱的汉族皇帝】回顾一下历史,我觉得汉族还不够强大。
汉高祖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
“白登之围 ”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晋怀帝
311年6月,匈奴建立的政权汉赵攻入洛阳,晋怀帝司马炽躲到皇家园林里。可惜“捉迷藏”的空间实在太小了,匈奴兵很快找到了他。司马炽没有勇气自杀,乖乖地当了俘虏。313年正月初一,匈奴皇帝刘聪大摆宴会,命令司马炽穿着戏子的青衣,给在座的大臣斟酒。司马炽倒是脸不红,心不跳,一切照办。但是曾经的西晋大臣看到后悲伤难忍,当场放声大哭。不久,刘聪赐司马炽毒酒一杯,送他去见了晋武帝,司马炽死时30岁。
宋徽宗、宋钦宗 靖康之难
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被掳人员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朱皇后忍受不了如此奇耻大辱,当夜自尽了,金人还为两位皇帝起了侮辱性封号,称徽宗为“昏德公”,称钦宗为“重昏侯”。二帝被劫持到北方后,先被关押在五国城,因为受不了金人的折磨,一日徽宗将衣服剪成条,结成绳准备悬梁自尽,被钦宗抱下来,父子俩抱头痛哭。后金人又将二帝移往均州,此时徽宗已病得很厉害,不久就死在土炕上了,钦宗发现时,尸体都僵硬了。徽宗的尸体被架到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用水浇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据说,这样做可以使坑里的水做灯油。1156年6月,金主完颜亮命钦宗出赛马球。钦宗皇帝身体孱弱,患有严重的风疾,又不善马术,很快从马上摔下,被乱马铁蹄践踏死。
宋恭宗
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同年,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出城向元军投降。宋恭帝十八岁那年,忽必烈强迫宋恭宗赴西藏萨迦寺出家为僧。1323年,宋恭帝知晓自己从前身份,写道: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明英宗
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古惑下亲征瓦剌。出征未果后返回途中被瓦剌围攻于土木堡。也先假意议和,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击溃明军。皇帝朱祁镇被俘,王振被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大臣战死。历史上称之为”土木堡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