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导呀,百度词典汉语词典均误解每下愈况(附庄子原文)
(2010-04-13 17:12:11)
下一个
知北遊: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
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足質。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汝唯莫必,無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嘗相與游乎無何有之宮,同合而論,無所終窮乎!嘗相與無為乎!澹而靜乎!漠而清乎!調而閒乎!寥已吾志,無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來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來焉而不知其所終;彷徨乎馮閎,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窮。物物者與物無際,而物有際者,所謂物際者也;不際之際,際之不際者也。謂盈虛衰殺,彼為盈虛非盈虛,彼為衰殺非衰殺,彼為本末非本末,彼為積散非積散也。”
百度词典
【解释】: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出自】:《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
【近义词】:每况愈下、江河日下
【反义词】:蒸蒸日上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走下坡路
每下愈况měi xià yù kuàng
[释义] 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语出] 庄周《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近义] 每况愈下、江河日下
[用法] 复杂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走下坡路
汉语词典
每下愈况≠每况愈下(2006-04-12 16:55:59)转载
分类:原来如此
中国文字千变万化,例如成语,简单的几个字就能表达深远的意义,但也正因如此,常看到有人误用成语,今天我就来谈谈几个错用成语的状况。
首先,来看看“每下愈况”这个成语,很多人都以为“每下愈况”跟“每况愈下”是同义词,就是越来越糟糕的意思。其实错啦!
“每下愈况”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知北游》,篇中记述战国时的东郭子向庄子请教。东郭子问庄子:“你所说的道,到底在哪里呢?”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请庄子说得具体一点,庄子就举例说蚂蚁、草、砖瓦甚至大小便,都是道所在的地方。
郭子见庄子愈说愈低下,便不想听下去。庄子于是向他解释:“愈从低微的事物去推求,愈能看出事物的真实情况。就像市场上的猪贩用脚踏猪来估量猪的肥瘦一样,愈往下踏在猪的小腿处,就更加明白猪的肥瘦,这叫做『每下愈况』。”因为猪的小腿是最难肥的部位,如果往下一直踏到猪的小腿上,猪肉仍是结实肥美的,那就是肥美的猪了。
原文为:“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因此,成语“每下愈况”在《庄子》原文中,含有由比照而显明的意思。
愈:更加
况:由对照而显明
由上可知,“每下愈况”是用来比喻“从愈低微处推求,就愈能看出事物的真实情况。”
不过,一般人若是没读过《庄子》原文,实在很难瞭解这个成语真正的意义,而常会直接从字面去推测其义,甚至还更改字面为“每况愈下”,从一些古文可以发现在宋代就已出现“每况愈下”,用以表示“情况愈来愈坏”的意思,此用法虽属讹用,但却已成俗,变成了另一句不同的成语。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清楚理解“每下愈况”跟“每况愈下”是两句意思完全不同的成语。所以今后可千万别再将“每下愈况”当作“每况愈下”来使用啰!
再举一例:“不遗余力”。
根据《战国策.赵策三》记载,战国末年,秦国攻打赵国,于长平一役大败赵军。秦军归国后,秦王派人前往赵国,要求割让六个城池做为讲和的条件。赵王不知是否该答应,犹豫不决,便与臣子虞卿、楼缓商议。
楼缓认为赵王应该割地求和,但虞卿却认为万万不可,他问赵王:“大王您看秦国攻打赵国后收兵,是因为疲倦还是因为您?”赵王说:“秦国竭力攻打我国,如今收兵必定是因为疲倦的缘故。”(此句原文为: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虞卿接着说:“秦国不能完全攻下我国,因兵倦而归。大王您如又将城池奉上,那不是帮助秦国来攻打自己吗?如果以后秦国又来攻打,大王您恐怕连自救的力量都没有了。”
楼缓听后,持相反的意见说:“如果连这六个小城都不愿意割让,难道要等秦国再来攻打,再割让更多的土地吗?”赵王听了问说:“如果我听你的割地,你能保证秦国将来不会再来攻打吗?”楼缓也不能保证。
话传到虞卿那里后,他又再度晋见赵王,并说:“楼缓既不能保证,那割地又有什么用?现在割让了六个小城,等到秦国再来攻,又要割地,这样下去不是自寻死路吗?只会让秦国更强,赵国更弱罢了!如果真要割地,不如用五个城池去贿赂秦国的头号大敌齐国,立下盟约,合力攻秦。这样不但不会便宜了秦国,还可以和别国结盟,成功之后也能从秦国那儿要回我们割给齐国的土地。”赵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派虞卿去向齐王游说。
《战国策.赵策三》中记载这段故事,其中一段“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即是这句成语的由来。“遗”是遗留的意思,“不遗余力”是指一点力量都不会留下,竭尽全力之意。后来“不遗余力”就被用来形容竭尽全力,毫无保留。
不过,却常可见到有人将不遗余力误用为“不余遗力”,猛看感觉是一样的意思,但实属于错误的用法。甚至可以看到有人在同一篇文章里,一下子用“不遗余力”,一下子又用“不余遗力”,例如位于http://china5.nikkeibp.co.jp/china/sou/hbzc.html 的这篇文章:
日经BP社的特点之一就是,作为出版社通过了环保管理系统国际标准ISO14001的认证,整个公司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不遗余力。……另外,日经BP社发行的出版物还积极使用再生纸,甚至在以WPC EXPO为代表的日经BP社主办的展会中,也采用了减少废弃物的政策,诸如此类,公司全体员工均会在考虑环保的前提下开展日常工作,不余遗力地致力于环境保护。
可见很多人仍抱着“不求甚解”的心态在使用成语。甚至连媒体也常出现用错成语的状况。
前些日子看到某家有线电视报导一则关于公厕门被偷走的新闻,字幕打着“公厕门被窃,附近民众痛苦其扰”。“痛苦其扰”?真是不伦不类的用语!想出这个词的人真是天才,居然可以将“痛苦不堪”与“不堪其扰”混为一谈。
从小就阅读国语日报的我,看到文学程度每况愈下的台湾社会,真的满心痛的,希望教改不会把优美的中华文化给改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