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走进拉雪兹公墓 - 又见巴黎(一)

(2007-01-22 17:37:55) 下一个
 2006年5月


陪老爸老妈游巴黎, 把十几年前去过的景点又以老人速度走一遍, 怎么都觉得不甘心. 想想就算是尽孝也不能太亏了自己, 后来几天就早早起来在他们准备好上路之前自己先出去晨练一次, 其中一天去了趟上次未能成行的拉雪兹公墓..
拉雪兹公墓在城正东, 从城正西铁塔坐地铁过去也就用了三十分钟. 出了地铁站在报亭里买了份公墓的地图, 进公墓时向门房问好最想看的几个墓的位置, 在地图上标好.


进门后放眼望去的第一感觉很强烈, 有名的墓地俺也算去过, 印象深的有DC的阿灵顿转,伦顿的Westminster Abby教堂(俺看着就象墓地), 但这里还真不一样, 有一种sophisticated,高深莫测的震慑. “如果灵魂真的不舍远离躯壳,那么这片44公顷的拉雪兹公墓应该是冥界智慧最集中的地方。”
太早了, 没有什么人, 墓地上还飘着淡雾, 有点甚人, 想起高尔基小时候一个人去坟场过夜的故事.



最先找到的是萧邦墓. 1831年,肖邦来到法国定居。后来,他结识了比自己大6岁的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甜蜜的爱情给肖邦带来了创作灵感。1847年,两
人关系破裂,肖邦因心情忧郁。两年后,年仅39岁的肖邦因肺
病在巴黎逝世。在肖邦墓的墓碑上,是一个怀抱小提琴、沉浸在忧伤中的
少女雕像。据说乔治桑及肖邦情敌,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缪塞的墓也离着不远.



接下来找门乐队主唱吉Jim Morrison, 拉雪兹受访最多的墓居然是个没有活过三十岁的美国摇滚歌星, 你不得不感叹通俗文化影响力的强大. 当年Jim Morrison 为了逃避丑闻与官司,于1971年3月带着女友从旧金山来到巴黎定居,但巴黎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气, 四个月后, 年仅27岁的莫里森猝死在寓所的浴缸中,官方说法是心脏衰竭, 也有人说是吸毒过度. 四天后葬在了异国他乡. 他的墓在诗人之角一处很拥挤的地方, 不能再普通了.


 

按图找到女高音卡拉斯墓的地点, 才发现是骨灰盒的寄放处, 满墙都是名字, 不知怎么去找, 只好向人打听, 对方一听名字轻轻地说了句: “啊,玛瑞亚卡拉斯”,立刻把我领到了她的面前, 一时间, 那个甜美而又不失力度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



老中知道拉雪兹公墓,十有八九是因为巴黎公社墙.1871年公社最后一批社员且战且退,撤到拉雪兹神父公墓,在墓园与凡尔赛军打起巷战,最后寡不敌众,被俘147公社社员被枪杀在东北角荒坟的角落, 然后就被埋在了那里. 没有留下名字,没有墓碑。


剩下顺带看到的还有比才, 巴尔扎克, 欧仁·鲍狄埃 等等的墓.
最酷的墓是布满女人唇印的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墓. 这个人俺只听说过名字不知道事迹, 回来后网上找了找, 抄一段来.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爱尔兰著名剧作家、诗人、散文家,是19世纪与萧伯纳齐名的英国才子,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剧本《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微不足道的女人》、《理想丈夫》、《不可儿戏》、《莎乐美》等,散文则以骇世之作《狱中记》最为著名。王尔德代表英国“唯美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宣称自己的生活本身也将是一部艺术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成功了,他的一生可当得“传奇性”三字。他的个人生活是典型的“公子哥”式的。出入上流社会,言谈和衣着同样卓尔不群,当然还有沙龙的轻浮和做作。所不同者,他敢于标榜自己的非道德化,制造丑闻并以此为乐。当然那些丑闻也是相对于时代了。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如今是虚伪道德的标志。他的作品也有很多沙龙气,可能跟读者的品味也有一定关系。王尔德是不道德的,但他的丑闻和玩世却可以取悦读者。王尔德的作品在轻浮的背后,常常可以见到对人世的厌倦。生的时候就当死亡从不存在,死的时候就当作从未有生,这可能就是他对人生的看法。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可能就是他的追求。王尔德的结局却不是沙龙式的。他无可救药地爱上君斯柏利侯爵的儿子,结果被侯爵送上法庭。罪名并不是同性恋,而是败坏风化。就是说王尔德以其作品引青年走上歧路。王尔德因有伤风化被判两年苦役并剥夺财产。出狱后,他已经众叛亲离,只有两位法国朋友还愿意帮助他。王尔德伴随酒精度过余生,死时仅46岁.”


还路过一个花特多的墓, Kardec. 不知道Kardec是谁, 问一位在那里观瞻的妇女, 她英文也就能说几个字, 我猜了几个职业: 作家,演员, 音乐家, 她都摇头, 后来她做了个头很大的动作, 我猜是思想家, big thinker的意思,连忙哦哦. 临走的时候她跟我说你不说法文吧? 意思是要懂法文就该知道这个人. 哎, 她大概忘了刚才我们都是为什么忙呼来着了. 回来查网, 果然Kardec是个思想家.

一个小时能看的是多么的有限, 匆匆忙忙. 每次去巴黎都希望有生之年能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 每个地方能慢慢看, 细细品, 不用惦记下个景点什么时候关门. 不过想要住一段的地方好象越来越多了. So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so little time. 看来只能以多吃维生素, 加长有生之年来达到目的了.


附:公墓资料(ZT)拉雪兹公墓位于巴黎东部,占地44公顷,正式名称是“东部公墓”。这里曾是“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在位)的忏悔神父——耶稣会士拉雪兹的豪华别墅。拉雪兹深得路易十四的宠信,掌握宗教事务长达34年之久,这幢别墅就是路易十四赐给他的。1804年这里改为公墓。
公墓建成初期,巴黎人不太情愿葬在那儿,因为当时那里被视为远离巴黎的东部平民区墓地。为了提高拉雪兹公墓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当时管辖巴黎的塞纳省省长决定把莫里哀等名人的遗骸隆重迁入墓地;而这种“名人效应”的招数在当时真的奏效了!拉雪兹公墓从此走俏,人们争相购置或租赁墓地,到1830年,墓园已有近3万3千座墓穴;而且墓园多次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据统计,拉雪兹公墓目前是巴黎14座墓园中最大的一座,它现有墓穴10万座,每年有近500至600座墓穴因无人维护或被遗弃而重新收回并再租让;但是,拉雪兹公墓现早已因其名声而“寸土如金”,即便是有钱人,在此也是“一穴”难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