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
2014 (1)
从马加爵骨灰看国人对生命的态度
作者: 雪研
三年前云南大学的那一场血案,让马加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马加爵的生命止于2004年6月17日。那年4月下旬,昆明庭审完结后,马家人回到了广西,至今马家人也没有去昆明领取马加爵的骨灰,“骨灰我们不要了,就当我们没有这个儿子,让一切都过去吧!”马加爵的父亲说。
马家所在地的村主任马建伦说:“马建夫一家老实本份,善良处世,但马加爵这个事天下皆知,让全家背上恶名,再把骨灰弄回来,他们怕再被人指脊梁骨啊!”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20日中午举行的遇难者悼念仪式上,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其中包括32名遇难者和自杀的枪手赵承熙。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赵,你大大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勇气与关爱。你已伤了我们的心,但你并未伤了我们的灵魂。我们变得比从前更坚强更骄傲。我从未如此因身为弗吉尼亚理工学生而感到骄傲。最后,爱,是永远流传的。艾琳”。
这两起事件有太多的相似性,同样发生在校园中,同样让同学失去生命。不同的是,两个校园杀手,死后遭遇却截然不同。
赵承熙和马家爵的行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他们如此凶残的原因却是长久以来的心理扭曲,周围的人都早已察觉他们的“不正常”,但大家都漠然置之,最终导致他们走上极端。
悲剧发生之后,美国人的态度是宽恕凶手,并自我反思,他们对凶手的生命也予以了极大的尊重。
再来看看马加爵,他家人“让一切都过去吧”的决定,实是出于“怕被人指脊梁骨”的无奈,是怕“让全家背上恶名”的畏惧,这绝非是马家人的胆小怕事,他们的无奈和畏惧是因为巨大的社会压力。
马加爵的父母也与赵承熙的父母一样,他们都试图替儿子恕罪,不同的是赵承熙的父亲选择自杀,而马加爵的父母选择活下来向死者家属跪地忏悔。虽说孩子的过错父母有责任,难道社会就没有责任?为什么美国人懂得反思、懂得宽恕,中国人就不懂呢?我们固然可以将国人的行为理解为对血腥的痛恨,但这也表现出国人对生命的冷漠,在这种冷漠面前,马家人不敢领骨灰就不足为奇了。
化解内心仇恨的只有宽容,宽容是分解仇恨之酶~
蘭 兒 說 的 太 好 了 ﹗
一 個 人 如 果 活 在 仇 恨 之 中, 真 的 與 活 在 地 獄 中 沒 有 差 別 !
如果能夠以宽容來分解仇恨那其實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
文明进步是一个过程,美国人也是从五六十年代才开始意识到犯罪的人同样是社会的受害者。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讲到陪审团。感觉这真是一个维护司法公正的工具。中国也应该实行陪审团制度,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司法独裁和误判。
记得小时候,一个小偷伤害了我爷爷,我气愤至极,怒从心底起,恨向胆边生,tdyd,我随手操起一根铁棒,不顾我年小体弱,一溜小跑到街道派出所,想把小偷打死以解心头之很,警察拼命拉着我没让我进去,当时我的小脸一定是气愤得变了形~
所以,仇恨也是伤人伤己的,不能长留仇恨在心里~
化解内心仇恨的只有宽容,宽容是分解仇恨之酶~
但是,作为社会,出现了这样的事,的确应该好好反思。
而且,父母是父母,儿子是儿子,应该区别对待。
善待每一个人和生命,无论是他活着的时候,还是已经逝去。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个人选择的权利,和谐应该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
震撼人心。
好帖啊。。。
难得一见的好贴。。。
当我们的身体有了毛病,有医生给修理,世界各国都花大力气长时间培养医生,就是为了救死负伤--我们躯体的伤~
那末,当灵魂有了毛病呢?我们却是不知所措~
灵魂需要拯救,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需要呵护。当我们的身体有医疗卫生系统给与保障的话,那我们的灵魂是否也得有个系统或者服务机构来予以呵护呢?~
那末,这个系统或机构该是什莫呢?~
孔孟之道,我们已当作垃圾给扔了~
宗教信仰,我们当作歪门邪道给否了~
那末,我们的灵魂该依附到什莫地方方能得到安宁呢?~当我们的灵魂不能安宁的时候,该找谁去抚慰呢?~
和谐,最根本的是灵魂的和谐,不是吗?~
"赵,你大大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勇气与关爱。你已伤了我们的心,但你并未伤了我们的灵魂。我们变得比从前更坚强更骄傲。我从未如此因身为弗吉尼亚理工学生而感到骄傲。最后,爱,是永远流传的。艾琳”。----感动!宽恕的爱!
好文!谢谢分享!
阿兰的最后一段与主题关系不大,但是与以上的结论却相符.
宽恕和愛是聖經 的要 義 ﹗
宽恕和愛更 讓 人 敬 佩 ﹗
謝 謝 蘭 兒 的 分 享 ﹗
这句放这里什么意思啊?自杀好还是忏悔好呀?活下来是对生命的尊重啊?还是没有对比只是想说明父母都心存愧疚,以此来对比中美两个社会的态度?嗯,可能是。
自问自答好奇怪哦,俺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