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似九华——齐山
(2006-07-14 14:52:37)
下一个
齐山位于贵池县东南1.5公里处。历史上,齐山曾“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齐山高不过百米,方圆约5公里,坐西向东,宛如伏虎昂首。山质由石灰岩构成,经长期风化、侵蚀,形成一派佳景,异石幽洞,貌腹并奇。据《齐山岩洞志》称:齐山有13名岩,32洞窟,还有2峡谷、11名泉。齐山之石有所谓“无材不是玲珑体,有石皆成皴瘦纹”。有的如伏虎,有的似展翅雄鹰,有的如温顺绵羊,有的似骏马昂首飞腾,有的如跪卧的骆驼,有的似轻捷的飞燕,有的如麒麟之蹄,有的似二位老人相依而立,千姿百态,争妍斗奇。尤其是小九华峰,奇秀酷似九华。
齐山之奇,不仅在貌,更在于腹。清吴灿《齐山行》诗中云:“他山之奇奇在貌,齐山之奇奇在腹”。所谓在腹,即“更以洞奇”。“华盖洞”是齐山诸洞中最大的岩洞之一,洞长30米左右,洞口石峙如门,上圆如盖,下平若砥,可坐数十人。最为有趣的当数“锣鼓洞”,洞中尽是倒佳的钟乳石,有一孔见天,人在洞中,颇有“坐井观天”之感。洞中两块较大的钟乳石,一个击声如锣,一个击声如鼓,在洞外听之尤似。因此,古人把此洞和妙空岩、仙人桥称为“齐山三奇”。
齐山兴盛何时,无有确切记载。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九月刺池州,次年与其友张祜,登齐山共度重阳,有名篇《九日齐山登高》,其友张祜以诗和之。杜、张的齐山唱和传为晚唐诗坛的佳话。后来宋代的名人司马光、王安石、梅尧臣、苏舜卿等都慕名作齐山游,和杜韵作诗,或追怀杜牧登高胜事。连南宋爱国将领岳飞,戎马倥偬之中,途经池州,也不忘游览齐山,登临绝顶,赋诗一首:“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抒发了满腔的豪情。《齐山志》辑集历代诗文近千篇。
历代兴衰,山上原有的亭台、书院、庙宇等建筑早已付诸劫灰。但仍存有大量摩崖石刻,有姓名可考者就有上百处。杜牧、张祜、朱熹、司马光、岳飞在此均有题刻。寄隐岩刻有“齐山”二字,相传为包拯至和二年(1055)知池州时手书。明代冯叔吉的“瑞芝石”和“玉箫峡”题刻,清人赵国麟的“万壑云涛”题刻均很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