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适当引导激发兴趣

(2006-06-02 09:56:41) 下一个
我的孩子曾经特别不爱上数学课, 常常听到math sucks, math is boring 之类的话。我从小就酷爱数学, 老公也是, 怎么偏偏女儿不喜欢, 我想起了古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 我颇为感慨和困惑: 在中国为橘,在加拿大就是枳了?

为了解开我的疑问, 我详细了解了她的老师是如何上数学课时, 终于懂了孩子为什么最不爱上数学课。原因很简单, 数学课最boring, 就没兴趣了。她告诉老师讲数学时既啰嗦又思路混乱, 有时听了半天也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有一次数学作业做这样一道题目: “有一排树共10棵, 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5米, 问第一棵树和第十棵树之间距离是多少?” 孩子列这样算式: (10-1)*5=45。老师批了个叉, 她问为什么, 还特地画了示意图解释。可是老师就是搞不懂, 说: “10棵树, 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5米, 算式当然是10*5=50。” 孩子问: “如果是2棵树, 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 那么照你的意思算式是2*5, 而实际上是5米。” 老师不耐烦了, 最后还发话了: “我书上的标准答案也是50, 我是照答案批的, 怎么可能是45呢? 当然你错了。” 女儿回来后一脸委屈, 问我谁错了, 我告诉她她做得很好, 能够动脑筋想出来真行啊!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鼓励也会给孩子莫大的快乐。然后我就这树的距离问题出了3个问题来启发她进一步思考:

1) 游泳池周围有10棵树, 每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 绕游泳池周围跑一圈, 距离是多少?
2) 从家里到学校有10棵树, 每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 问从家里到学校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假设家里到第一棵树的距离和最后一棵树到学校的距离都是5米)
3) 如果家门口和学校大门口都有树, 从家里到学校有10棵树, 每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 问从家里到学校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我说如果老师照妈妈的第一题的方法稍改一下题目不就能自圆其说了么。她一下子就有了兴趣, 经此一点豁然开朗: “计算树之间的距离时, 路线封闭和不封闭的不一样, 即使不封闭的路线, 两端有没有树也不一样。” 孩子说原来看似简单的问题有那么多学问在里面。原来答案可以是5*10, 也可以是5*(10+1) , 还可以是5*(10-1) 。

与其说在北美的孩子们天生就不喜欢数学,不如说是一些洋人数学老师素质太差学生因此没有兴趣。学任何东西个人兴趣是首位, 一个孩子若有兴趣就愿意学。不过孩子有没有兴趣和外界的种种原因相关, 有时候一个孩子原来很有兴趣, 若遇到了一个捣浆糊的庸师必然会觉得索然无味, 以后再也没兴趣了。所以有了好老师才会有兴趣, 学任何东西都一样, 孩子若有好的老师指点的话, 她就愿意学。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学校不喜欢上某一门课? 记得我上中学时曾经有一段时期特别不爱上语文课的原因就是语文老师实在太糟糕了。后来遇到了一位语文特级教师, 我却喜欢上语文课了, 可惜她只教了我们班很短一段时间。虽然那时我就读的是一所有名的重点中学, 但是好学校也有不好的老师, 再好的学校孩子也不可能幸运到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遇到好老师。我非常清楚一个糟糕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真所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退一步讲, 若孩子没有兴趣, 不学钢琴, 不学冰球, 不学画画等等一点没关系, 而数学的基础知识是人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即使没兴趣也是必须掌握的。在加拿大, 不仅本地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中国、欧洲以及亚洲国家等差好大一截,而且TORONTO STAR等报纸都报道了现在学生的数学能力实在不行, 导致上大学后其它学科也跟不上,各大学不得不给大一的学生补课。怎么办呢? 我非常着急, 数学是领受知识的钥匙, 孩子怎么会懂, 当她长大后知道这个道理时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孩子特别容易受环境的左右, 于是我下了决心, 自己教孩子了。我没有什么企求只想当导航的灯塔, 引导孩子绕过险滩少走弯路。

平时女儿最喜欢看侦探片和警匪片, 我顺便给她讲了一道奥数中简单推理的题目来激发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桩盗窃案,法官对涉及到的4个犯罪嫌疑人甲、已、丙、丁进行了审讯。
甲说:“罪犯在已、丙、丁3人之中。”
已说:“是丙偷的。”
丙说:“在甲和乙中间有一个是罪犯。”
丁说:“已说的是实事。”
经查证,4个人中有2个说了假话,2个说了真话。你能找出真正的罪犯吗?”
我问她你能推理出是谁吗? 我又问她你能够想象到法官如果精通数学的话,也会帮助他判案吗?法律也会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关吗? 她感兴趣我就讲了一些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思路, 一会儿她就掌握了。我随即让她做了一套类似的推理题目, 她做得津津有味, 一点也不觉得boring, 也不觉得有什么难的。

我的原则是重“点”轻“教” 。孩子学的时侯, 我启发式地点出其中的精髓, 让她自己发现原来再复杂的问题也不过如此时, 这样一来孩子就感觉到了学习的乐趣。一次一个朋友来作客,出了一道据说是进Microsoft测智商的经典题目:“有9只球,其中一只的重量和其它8只略有不同。用一台天平秤3次找出其中这只球。” 平时女儿最喜欢challenge妈妈,她最爱讲的就是“妈妈你自己试试。” 当妈妈的总归是接受挑战, 出于兴趣,我写了9个IF THEN ELSE 解出了此题。我二十多年前做过的题目全忘了,可是一种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一直陪伴着我, 终身受益无穷。现在我又正好用此能力来指导女儿, 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开阔她的视野,让她多思考和多探索问题,让她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我马上将这个问题简化了一下: “有9只球,其中一只的重量比其它8只略重一点。用一台天平秤2次找出其中这只球。” 我反过来challenge 一下女儿, 让她自己去思考。她很感兴趣, 稍微一点, 就豁然悟出其中的奥妙之处。简洁优雅的解法, 既激发了兴趣, 又启迪了智慧。

其实兴趣不是天生的,完全是可以培养的, 适当引导之后孩子开始喜欢学数学了。不过有了一时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 要维持持续的兴趣还得有扎实的数学基础, 当孩子融会贯通也就是学通之后就进一步激发出了学数学的兴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冒一冒泡 回复 悄悄话 你的文摘我都认真读了,很好. 谢. 我会再读.
老梅子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经验,我女儿做了那个9个球的智力题非常喜欢啊,请问哪里可以找到类似的题呢,非常感谢,非常宝贵的经验,等待您的下一篇~~
铃兰 回复 悄悄话 由子女坛跑来看,喜欢你的文章和思路,待俺多多来取经,你呢,多多努力哈,加油呀...
henrysong 回复 悄悄话 无意看到你的网页,非常喜欢。加入了我的收藏。抚养儿女,其中的辛苦与快乐非过来人是不能理会的。会常来你的博克取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