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1)
2005 (1)
2007 (104)
2008 (95)
2009 (105)
2010 (66)
2011 (37)
2012 (44)
2013 (36)
2014 (56)
2015 (33)
2016 (62)
2018 (34)
2021 (36)
2022 (36)
2024 (46)
2025 (1)
大家可以看到,戛纳的海滩还是细沙的。不过,过了位于戛纳与尼斯之间Antibe 昂提布,地中海岸边的海滩便从黄沙过渡为光滑鹅卵石了。所以,尼斯的海滩便都是鹅卵石滩。大家有问是不是咯脚咯屁股呢?大朋友有觉得咯脚,我倒没太多感觉,在那坐了好会儿,也没PP 痛哈。反倒我石滩觉得比沙滩方便,上了水、晾干脚,穿上鞋子就可以走人,不会粘满脚的沙要找水洗。
离开尼斯之后,我们就直奔 Provence 普罗旺斯的首府、Avignon 阿维尼翁而去。 260 公里,全程走A8,超级舒服的高速,就是又得停下来交两次过路费。不认我们加拿大的信用卡不说,其中一次吃了我们的硬币,还不让我们过,我们得继续塞多 1.9 欧,才放行。第一次我们明明塞够数的,不知道那差的 1.9 欧跑哪里去了。要不是数额不大,我真恨不得按键找人来给我们找了。
二个半小时后,我们到了阿维尼翁的Ibis Hotel 。这里是有好几家 Ibis 旅馆,我们那家在 Pont De L’Europe 旁。位置是非常方便,离各景点都近,也有停车场,可就是房间超级小呀。我们订房的时候本来是要求加一个折叠床的,进到房间一看,我就知道悬了。果不其然,等我们晚上游玩回来,打开他们已经送到房间的折叠床,就完全没法走动了。只好又叫他们把它拿走,我们仨挤着睡了。这是我们全程住过最小的一个房间。
阿维尼翁是普罗旺斯最热闹的城市之一,它的热闹与繁荣从14 世纪便开始了。 中世纪以来,它一直就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因为教皇曾经搬离罗马而常驻于此,所以这里也被叫 "City of Popes " 教皇之城。
阿维尼翁的整个老城都有城墙围住。城墙外面的街道很是安静,几乎没什么行人和车辆。从一个城门进去,觉得里面虽多了些人气,却还是算清静。
1)
2)
3)
不过,去到老城中心那带,就一下热闹起来。餐馆商店密密集集,街上车水马龙,游客也熙熙攘攘,而且到处都张贴着宣传纸。不知道是正好碰到个戏剧节、还是因为这本就总是如此热闹的。
4)
象其它热闹的地方一样,街头也有艺人在表演,我们买了些三明治,冰淇淋什么的,边吃边看了会儿表演。
5)
继续往上走,就到了 Palais des Papes 教皇宫。
6)
由西蒙德 . 马蒂尼和马泰奥 . 焦瓦内蒂设计装饰的教皇宫,看上去是座非常古朴的城堡。 城堡呈现庄严的淡黄色,整体建筑风格为典型的罗马式。这种建筑模式从意大利北部流传至法国。有宽厚的城墙和狭小的门窗,坚固大气又同时具备防御功能。
7)
8)
高耸于教堂顶端的圣母雕像,用金箔包身,在阳光下光芒四射。这也是整座城市的最高点,是人们确定位置的路标。
9)
10)
教皇宫下面的广场上,小宫殿和圣母院教士的主教堂构成了一组特殊的纪念碑,显示了阿维尼翁在 14 世纪在欧洲天主教化中的突出角色。1309 年,教皇特雷蒙五世把家从梵蒂冈搬到这里,之后的六、七十年间,共有 7 位教皇在这里居住过。
11)
从教皇宫广场向左走,穿过几条小街道就可以去到 Rhone 罗纳河边,那里有这次的法国行中,第二个小朋友指定的要去的地方。在走过去的小街上,我们看到些绿色“植被房子”,那些植物那么听话地爬满了墙却只爬在墙上一点不遮阳台和窗,有趣得紧。
12)
有首法语的民歌,叫做《在阿维尼翁桥上》(Pont d’Avignon)。小朋友大约在幼儿园就学过的吧,所以,我们一提要去法国玩,他马上就指定这个是必去之地。而且,那一阵子,上学放学路上的车,这歌被他们唱来唱去、唱个不停,所以,这也成了我唯一一首会唱的法语歌了。
而这阿维尼翁桥呢,就是这座屹立在罗纳河上的贝内泽断桥了。 它是比教皇城堡还要古老的建筑,建于 12 世纪。贝内泽原桥长 900 多米,有 22 个拱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罗纳河下游唯一沟通两岸往来的桥,在一次 洪水大泛滥中桥身被冲断流失。 如今,这过不去的桥,倒是因为那首被人们传唱了几个世纪的的歌,而多了一份浪漫和温馨。 “在阿维尼翁桥上,人们跳舞,在阿维尼翁桥上,人们围成一个圆圈跳舞 ……”, 当然现在的阿维尼翁桥上没有人跳舞了,但洪水过后所留下的残缺之美更为它增添了几分沧桑的神韵。
13)
14)
断桥两侧罗纳河上的风光很美丽,河水也很波澜不惊的,很难想象当年洪水泛滥的场景。
15)
从断桥望老城望去,可以很好地看到教皇宫的远景,是观赏城堡全景的上佳角度。
16)
下了断桥,我们绕着城回旅馆。不说我本就是个城墙控,而这里的城墙呢,也真是特别有味道,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艺术的细致。所以,我,我,接着,接着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拍城墙哈。
17)
18)
19)
20)
回到旅馆,取了车,出发去我们的薰衣草田之旅。根据之前在老城里的Tourist Info 拿的信息,我们决定先去一个不算太远的薰衣草博物馆,因为他们说他们自己的薰衣草田。
出城的路上居然塞车,大塞车,等我们到了博物馆,只五分钟就关门了。参观薰衣草产品的制作过程什么的,是别想了,于是我们就说,让我们去他们的薰衣草田看看吧。馆里那个帅哥说,后院那里有些,不过,这些是 Lavandin, 不是 Lavender,我们的 Lavender field 在山里。于是,他就着馆里的大地图,告诉我们如何望山里去。他说,越往山上走,薰衣草越多,到了小城 Sault ,就到处都是了。
这是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普罗旺斯的薰衣草是有Lavender 和 Lavandin 之分的。赶紧细看在博物馆里拿的册子:
There are several dozens of species of lavender in the world. Two of them are grown in Provence: fine lavender and lavandin . They grow naturally in the dry Mediterranean mountains. They belong to the same fimily as thyme, sage and rosemary.
Common or true lavender: It is the noblest lavender because of the quality of its essential oil. It is usually found between 500 and 1,500 metres elevation and displays a typical single flower spike.
Lavandin: It does develop spontaneously in the natual surroundings, but is mostly cultivated. It is a hybrid between two lavenders, true and spike, characterised by ramified branches with three flower pikes, bigger than those of true lavender. Its yield is much higher as of the true lavender.
如果 fine lavender 只生在海拔 500 and 1,500 metres 的地方,那好多地方所生所说的薰衣草,很可能只是 Lavandin 了哈。
21)
进山后,我们看到远处山颠有个小城,我拍下这张片片的时候,并不知道那便是薰衣草之都Sault 赛尔了(经指正,这还真不是Sault, 其实是Gordes)。
我们当时的计划是,进山往赛尔开,一路上,只要看到足够的薰衣草田,就打道回府,不一定非到赛尔的。而Gordes真在进山的不远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在看到薰衣草田之前,先遥望到呢。
22)
果然,开了一会儿,就看到在田野之中,偶尔会出现紫色了。不过,都是比较孤立的一小片一小片的,不够过瘾。
23)
24)
于是我们继续往上开,越上看到薰衣草田的频率越高。
25)
26)
27)
等到了山巅的时候,薰衣草田便是铺天盖地地呈在远远近近的山野上。我们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茂盛的薰衣草田,如此纯粹的紫色在高高低低的田园里绽开。可惜,那时天色有些晚了,加上太阳给云遮住,光线蛮暗了。我们一边开,一边不时地惊叹眼前的那紫色的浪漫,一边不住的遗憾:怎么云就不开呢?这时阳光本是最柔和的时候,要是有夕阳,会是怎样一种美丽呀?!
偶尔,远处有几缕夕阳撕开了乌云,跑了出来,我们便欢呼雀跃地期待。然后,阳光跟我们捉迷藏一样的又躲了起来,最终,我们只得带着些许遗憾地下了山——那种深爱却终于无法执子之手的感觉。
28)
29)
希望哪天,我们还会回来,可以在最美的阳光下看这里最纯粹最茂盛的薰衣草花海吧。
好了,给大家上那首 《在阿维尼翁桥上》听下。
进去参观断桥的时候,小朋友就问那个在门口检票的Monsieur:为什么这座桥一直是断的呀?为什么到现在也没给修好呢?
谁猜猜,小朋友得到答案是什么吗? :)
四年呀,那太幸福了有没有?:)
谢谢你的指正,看来大朋友又“自以为是”了。我上之前,看着片片,发现note没提到是哪里,问他。结果他那么肯定地说是Sault,所以,也就没致以了哈。当时我还奇怪,我们进山之后走了那么久才靠近的地方,怎么一开始就遥望得到呢。这就去改正。
受教育了
BTW,你照的那个小山包上的镇子,是GORDES,不是S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