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国札记(四):蒙特利尔的文化*上篇
(2006-07-13 19:47:47)
下一个
蒙城文化(上)
蒙特利尔,被誉为加拿大、甚至北美的文化之都,因有欧洲文化与北美文化的完美的融合,生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城市。一年到头轮回不断的文化艺术活动,众多的展览中心、画廊、博物馆及其特有的艺术家中心,轻松容易的生活环境,使之独具特色和魅力,有着其独特、丰富的文化性、艺术感。
大约就因为此,纽约那位摄影师才会、才可能在这里进行那场最大规模的集体裸拍活动。看到这新闻的时候,还在广州,虽然已经开始关注蒙特利尔,仍然就觉得那只是件遥远而不可琢磨的事儿。
来了,就住在当时拍摄地的Place Des Arts的附近。第一次偶然走到那里,看到广场上高高挂着一张巨幅的集体裸照,才惊觉自己就身处在那曾陈横密密麻麻、姿势各异的肉体之地。虽然不曾亲自置身其中,还是有种震撼,即使我仍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对于如此多的人、如此密集的、在如此人为的活动中裸体相向。
后来,听到更多,看到更多报道和照片,才知道蒙特利尔的无与伦比。
报道说2200位蒙特利尔人加入此次活动,有夫妇、恋人还有家庭老小。网上报名的人基本上全部参加了,即使活动那天凌晨的气温不10C,还下了一场小雨。见到照片中,无数的人裸体或坐、或跑、或躺在还是湿的地上;见到有张片子中,靠近镜头的那个姑娘开朗的、不含一丝尴尬的笑容;还有,见到那静静地团曲的身体,如婴儿一般无辜,那奔跑的身体,如脱兔一般自由,真的在感叹蒙特利尔人热爱艺术的天性和讲信用的纯朴之余,感悟于那真正纯粹的自然,淋漓尽致的挥洒。
人,本不过是自然万物中的一种,不是吗?!
在这个如此的无与伦比的文化名城,每年有480天的各种大大小小的节庆活动。9个电影节,名目众多的艺术节、音乐节、烟花节,大多声势浩大。一个国际爵士乐节就有2000名艺术家的400多场各类演出,一个同性恋大游行就有几十万人参加,就连搬家,也有个七月一号的搬家日,搬得轰轰烈烈。
蒙城有29个博物馆,有些是全年免费开放的。 每年5月份最后一个星期天是““博物馆日”,届时便全面对市民开放,并有穿梭巴士为参观者提供免费服务;
蒙城有25个图书馆,算上各个大学的就更多了,遍布岛上各个角落。图书馆,借书是免费的、电脑是免费用的,上网也是免费的(当然,个人经验,等个空位不容易);
蒙城有62 家电影院,大大小小,英语、法语、其他各种语言的电影都有放映。难得的是,几乎周周都有免费电影。
蒙城有被称为艺术圣殿的Place Des Arts,建于1963年,有现代艺术馆、大剧院、音乐厅和工作室组成的艺术中心,是蒙特利尔为世界各地和本地艺术家提供的展示才华的场所。现代艺术馆的每周三晚上6:00PM开始免费展览,每年9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Place Des Arts举办一个“周末艺术之旅”,免费参观、引领讲解,并且其中一天的演出全部免费。
曾经问为什么总有这样常规的免费电影、活动,有人答曰:那是为了让,即使是穷人,也有机会感受艺术、享受文化。虽然不知此言可信否,但,不少朋友真的跟我说,他们最喜欢蒙城的是随时可以感受得到的融入了生活的文化氛围。
的确,在蒙特利尔,只要你有心情,出门儿一不留神就会撞上个什么节;即使没撞上什么节,也可以碰到某个无名小Band的街头演出,或民族、或爵士、或摇滚,技艺却也不凡,或者碰到街头艺人的表演,或新潮、或不羁、或传统,抽象的喷画又或是双人“脱口秀”, 也让人耳目一新;即使再没碰到什么街头艺术,那是一定能去享受地铁音乐的了。因为还没过冬天,所以,地铁音乐是我到目前为止,对蒙城地铁的最爱。
每每走进地铁,常常可以,尤其在那些大站,听到远远传来的阵阵音乐声。有可激昂似火,也可柔情似水的吉他弹唱;有音质、音调变化多端的电子琴;还有在我看来是阳春白雪的小提琴、大提琴。虽然只是如此简陋的一方小舞台,虽然是以如此的一种方式,这些音乐人依然是那样的投入其中、享受其中。我称他们音乐人,而不叫他们卖艺人,那是因为他们是真爱音乐,真愿分享他们所爱的音乐与千万的他人,虽然他们面前打开的琴盒里也有已被路人放入的、或正在放入的零碎钱。
记得有一次,跑了很远,专门按SAAQ的电话指引去问关于驾照的事,给一个貌似日本人的接待员和他的骄横的小头目气得够呛,本已被他们打发出门,走到了路上,想想还是不忿,就打倒回去,再跟他们论理,终于让得他们的上司出来专门处理我的问题,也终于得以要到那个我的中国驾照是有效的确认。
虽然得到了这个事前人人说现在不可能的确认,还是心情极沮丧,为一本真正的中国证件得不到该有的信誉,为那些不只一日、不在少数的、曾经用这样那样假证破坏这种信誉的同胞们。要知道,只在一年前,任何人拿中国驾照,有个翻译件就行,现在是,非加拿大中国使馆的公证件不认,除非你去争取,即使你的是如假包换的真品。
到了地铁站,坐在那等车,边生闷气,听到有悠扬的钢琴声轻缓地飘过来。好象知道我的心情似的,那由电子琴所奏出的钢琴声,很舒缓、很优美、很柔和、又不失明快,仿佛在诉说着那无处不在的、只等着你去发掘的平和和温煦。短短的几分钟,心便轻快许多。待上车,几已释然的我,特意地回头找演奏者。远远地,看得并不真切,但是,沉浸的他,无疑是优美而平和的,浑然不在意自己音乐之外的其他,更是不知他的音乐让一个偶然聆听的异乡人感动。
谢谢,可爱的音乐人,默默的在心里,我说。
很喜欢坐地铁,因为很喜欢地铁站里那活生生跳动的音符,真的。
蒙城文化是多彩而细致的,也是开放和包容的。
这个历史古城有着传统英、法文化的迷人魅力,又有集多元文化于一身的独特风采。七十年代斐名的奥运会,三大电影节之一的蒙特利尔电影节,不时主办的外国文化艺术月 (今年金秋十月就正是北京文化艺术月的),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正统的、高雅的文化。这些之余,蒙城也有开放得让不少初到者瞠目结舌的性文化。
这里,是北美同性恋结集的中心所在,他们不仅有公开自己性取向的自由和空间,有自己的聚居地,有自己的社团,有自己的娱乐场所,还有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其中当数那个大游行最为著名和壮观。
这里,我看到过的任何一份报纸都有好几页充斥性感图片与性感语言的“春楼”广告,中文报纸也不例外,最多的广告是介绍和招聘“女按摩师”。那写征友寻伴的广告更是形形色色、无奇不有。男找女,女找男,怎么也算正常;男找难,女找女,也还算过得去;一个人又找男、又找女,一对男女找另一对或几对男女,本能上就觉得难接受了。
这里,电视里差不多半数的台,晚上一点来钟之后便全是一个又一个的三点式女郎在捎姿弄首,伴着免费或收费的的电话号码长驻不消。
这里,被制造的性用品,已不限于那些辅助的用具和仿真器官,而是仿真的人。完完全全真人的大小,完完全全真人的结构。电视里,见到那批量生产出来的半成品 -- 人的各个器官,特别是性器官,在输送带上传送,在工人们手上加工,感觉真的好怪,原来人的性生活也竟是可以“生产制造”的。
这里,连McGill大学的新学年的校报上都有远不只一篇的谈性、谈爱的文章,其中一篇更竟是推荐起麦吉尔校园中的七大做爱之地来(Top 7 Places to have sex on McGill Campus)。
所有这些,我只能说:
没看之前,真的想不到;看了之后,还是觉没想到。
想的到也好,没想到也好,如次这般地,我感受得到在蒙特利尔的每一个角落流连的文化,共鸣与不解同有,享受与抗拒同在。
可,无论如何,我都会说,蒙城因其独到的文化而变的更趣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