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筠BLOG

蜻蜓有一对透明的翅膀,在阳光下亮闪闪。。。
正文

憎爱之心养我

(2006-06-19 10:43:29) 下一个

(一)

无明生我心,我心生无明。这个道理就如同蛋生鸡,鸡生蛋。从因缘起灭处看,远古人类的自生“无明”构成了种子,也就是蛋。在这个无明的基础上幻化出“我心”,也就有了下蛋的鸡了。从此鸡生蛋,蛋生鸡,没有一个完了。人心执著于无明,就象鸡对蛋有着永恒的爱心和羡慕,在永远无休止的轮回中复制着自我,希望由此达到某一种意义上的生命神通。

人类跟鱼虫鸟兽们一样,属于动物科。动物最是恋爱生命的了。在我们的字典里,命是最最重要的。国人大都惜命求道,悟道之人乃求长生不老。道家的修行也就是将生命作为最高追求。其实道家之行,本可以有更大作为的,可惜止于此境界,不能再进一步了。为什么说可惜呢,因为求生之道,再放开了,也只是同样的性命在那鸡蛋壳儿里多转几圈而已。得道之鸡如凤凰,得道之后的鸡,肌肉更健壮,羽毛更丰美,能够振翅鼓噪一番高飞,却还是鸡类。

生命之根本,其实不在于复制和轮回。复制和轮回只能提供一种生命的符号。生命的根本不在于符号本身,而在于符号之外的原始意义。

人类一直在探索着这种超越于生命符号之外的原始意义,使用着各种各样的方式,哲学的,科学的,文学的,宗教的。

超越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真实和圆满,这将解除人类一切的烦恼。


(二)

人世之一切烦恼,根本在心。一个心字,是人们病态的意识。人一开始的意识并没有病得这么厉害。只是一旦病了以后,给渐渐的养得硕大了,最终变成一个痴愚而自恋的自我。


(三)

愚执之心如同愚公门前的大山,遮挡了一切光明,只留下一道灰色的门槛,在屋子了积下了许多黑暗的灰尘。这样一座山,每时每刻随着人们对它的厌恶而增高。用厌恶的心情来搬它是永远也搬不走的。我们可以想象,愚公当年若求妙法,当一走了之,而不是顽愚地教唆子子孙孙去硬搬那座山。


(四)

无忧的心在这婆娑世界上稍稍走上那么一小段尘路,马上就现出病状来。

一个人有吃有喝有衣服穿,住在空调的房子里,开着喜爱的车子,他并不能就此满意。他会常常的忧虑,有寂寞的感觉,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干什么。希望有人来关心他,爱他,陪伴他。生活缺少了这些内容会让人空虚,就好像心里有一个黑黑的洞,等着什么灵丹妙药来填满。

其实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填得满一个人的心。佛的办法是让我们认清这颗心的贪婪如同深渊,不必去填它,而是让他自己满起来。那么何处有良法,怎能让一颗如同深渊的空洞瞬间圆满呢?

法子就是,不要去制造这样的空洞。


(五)

空洞的本质是欲望。人心欲望越多越强,空洞越大,痛苦也会越多。欲除痛苦,当节欲望。

欲望是一股很强的动力,驱使人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就连学佛本身,也是一种欲望。求佛达到“不求”的心境,方是真求。都说是,求则不达,不求则达。难哉,倒也不甚难。只是一颗心放得下放不下的问题。

有些很难放下的心事,如“爱”和“憎”。放得下,则是达到牺牲和宽容,得到大慈悲。放不下呢,就是整日烧火浇水,把一颗心养得百孔千疮,积重难返。爱憎的苦难和喜悦都是一种为欲望所束缚的情感,它带给我们的不是满足,而是更大的空虚和灾难。


(六)

俗人之心,为无明所占据。无明给人带来假象,虚影,和误会。无明的虚觉,让人误以为一旦得到爱和复仇的快感,会在欲望的虚渺中填补一丝空洞,岂知这样的做法不是去填,而是去扩。就象一个空空的气球,你嫌他空,就往里面吹气,结果只是空得更大了。爱和憎之激烈,最增无明,最养幻心,最为无无明之祸害。

一切欲望的满足都是在追求快感。追求快感其实只是蝴蝶追着自己的影子而已,这样的追逐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七)

禅家说摸一摸,心在哪里?你说本没有心,摸不到了。那是取了禅家的修习之语,未必真的达到了那个境界。倘若当头一棒,从实道来,敢说心真的已经没有了吗?


(八)

文字如心,凡心正旺。今日的太阳似乎热得化开了地面。已经有一两个月没有下雨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