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家述评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四通故事(69)云岗会

(2011-06-06 19:57:25) 下一个

第十一章 全国布局 6
—————————————————————————————————————

四通故事( 69 )云岗会
 

左起:万润南,段永基(1986年11月,大同云岗)


云岗会,是我们全国布局的第一次武林大会。

1986 年 11 月 1 日 ,四通 MS-2400 打字机培训班在大同云岗宾馆开,培训的内容包括打字机的操作和维护,为期一周。这次云岗会,有自全国 26 个省市的经销单位派人来参加,共有 112 人。

四通的经销商,是公司伸到全国各地的触角,是成就四通辉煌的金字塔的底边,也是通过经销四通产品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四通在全国先后有 600 多家经销点。四通有一些分公司,有的就是在这些经销点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例如天津和平打字机门市部的曹宇,后来他领军成立了天津四通;大连打字机行的郝传卿,则组建了大连四通公司。

沈阳和平曙光电脑经销部高曙光,后来创办了沈阳四通电脑打字培训中心,他是四通的铁杆,不幸中年早逝。

不能忘记的,是山东三联电子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设备公司的副总李玉君,以及沈阳科学器材公司的杨极,这两位后来在 1988 年的 118 空难中,与沈维公等四位四通人同机遇难。

我们的命运、兴衰,紧密相连,在这次空难中,血也流在了一起。

云岗会,就是要培养高水平的四通打字机销售点,培训期一周。结束时,将根据考试成绩分第一类经销和第二类经销,他们得到的批发价也因此不同。和利益挂钩,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在开幕式上,我讲了四通的发展、四通的文化,重点讲述了“什么叫第一流的服务?”段永基讲了有关这次培训的具体安排,包括结业时的考核办法。王缉志介绍了四通打字机的开发经过。

这次聚会为什么选址云岗?因为云岗宾馆也是四通打字机的一个销售点,记得是他们主动上门请缨的,提出的条件非常优惠。我先去考察了一下。云岗宾馆是一家新开张的涉外宾馆,内部装修得相当不错,大堂金碧辉煌,餐厅和客房也舒适明亮。交通也还方便,距火车站 7 公里,离飞机场 50 公里,和驰名中外的云岗石窟,相距 18 公里。

借这次武林大会的机会,我们去游览了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在武周山南麓,气势恢弘、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 45 个,其中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即所谓昙曜五窟,更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那里的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巨石横亘,石雕林立,蔚为大观。他们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载歌载舞,神采飞扬;或击鼓敲钟,或手捧短笛,或怀抱琵琶;一个个悠然自得,笑迎游人。

如此精美的石雕,一千五百年来,风化水蚀、地震流沙,毁损相当严重。天灾,无可奈何;人祸,却令人发指。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多达一千四百多个。其斧凿遗痕,至今犹在。

后来到巴黎,我喜欢逛那里的古董店。这些商店的镇店之宝,往往是一座东方的佛头或佛像。我看到过一个巨大的佛头,精美绝伦,是齐脖子切下来的,脖子下面,还依稀可以看到凿痕。我总觉得,那凿痕,和我在云岗看到的,似曾相识。

是啊,一个国家,不能落后。落后,不仅要挨打,还要挨抢、挨偷……

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是经济方面的 GDP 。满清朝的 GDP ,曾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绝对的老大。因为政治体制的落后,加上统治者颟顸无能、夜郎自大,结果是百年积弱、百年耻辱。

对于那些坚称“六个不搞”的领导人,我无语。因为这个不搞、那个不搞,归根到底,就是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走满清王朝的老路。

云岗石窟有一幅门楣联:“山色随云秀,佛灯共日长”。政治的“色”,不能“随”经济的发展而“秀”,国运怎能“共日长”?

佛佑中华!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kingfish201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万家述评的评论: 欣赏 《童年记忆》、《中学时代》、《清华岁月,《四通故事, 期待《流亡生涯》。。。
我的国内家人关心万润南〉请问如何能在国内看到您的文章。。。 我一直转发。
万家述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风高浪急的评论:谢谢你的评论,原来的网名不能留言,可能是文学城的系统的故障,或者你的密码输入时有意外情况,偶尔我也遇到过类似问题。不必太介意:)
风高浪急 回复 悄悄话 刚才又用原来的笔名试过,还是不行,一点击“发表评论”,就会提示:“游客无法发表评论!”(昨天和今天都这样)
真是奇哉怪哉!
风高浪急 回复 悄悄话 刚才又用原来的笔名试过,还是和原来一样,点击“发表评论”后,系统提示:“游客无法发表评论!”
奇哉怪哉!
风高浪急 回复 悄悄话 为何我用新笔名又可以正常发表评论了,看来应该不是系统和服务器的问题。
我有点怀疑是不是要封杀我的评论,自认为写评论时是很理性的呀。
风高浪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万家述评的评论:
我昨天我今天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用原来的笔名无认如何也不能发表评论了,换了3台电脑也不行。不知何故?只得重新注册一个新笔名试试,但愿能行。
很好,期待着四通后面更精彩,也许还有悲凉、悲壮和令人悲悯的故事,也期待着能早日看到《流亡生涯》。
看博主的为人、处事、著文及李玉琢、王缉志等人的文章,至少可以说博主是一位有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才,这会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博主是清华学子,但我的感觉是清华学人有此境界的非常少。以前的“满清政府”中还有人可算多少受了清华这条校训的影响,现在的“大清王朝”就太令人失望了,不知“清廷太子”中是否会出中兴之材。
其实,我已对出现“明君干臣”不抱任何希望,现今的中国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民众的民主思想、法制意识太缺乏。没有哪个国家经济发展到这个水平民众还能容忍社会如此的不公不平,官员如此的贪污腐败,人民如此的贫富悬殊,当局如此的鱼肉百姓,权贵如此的巧取豪夺!
其实我讲上面这段话,自己都感到脸红,因为在2年前,我儿子和他的两个同学在我家玩,他们过几天就要分别在北京、成都、武汉上大学了,因刚从我班上毕业,我似乎还以老师的身份对他们讲,在大学除学习外还要关心国是,关注社会,但不能太积极地投身于“运动”,因为人的青春年华是最宝贵的。
其实,6·4运动中,有的学运头头(我不想玷污学生领袖一词)动机是不纯的,那位女头头就公开讲要用学生的血唤醒民众,其实她是想用别人的血染红自己的顶子嘛!我倒认为她很可爱,因为她敢于承认自己是真小人,肯定还有伪君子,当然更多的是一群单纯、天真、善良的学生,他们真心希望通过那次运动使中国民主、自由、国强、民富。一学期还没完,儿子讲起了他们学校一名学生因破解了学校局域网能使其他学生可翻墙看外面的世界而被警察带走的故事。其实,我在中学才深知,一名学生能上985大学很不容易,他自己(尤其是农村学生)和他的家里真的会付出很多很多,如果就这样断送一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的前途太可惜了。
我记得当时在饭桌上问他们3人是否知道“万润南”,他们都摇头,于是我讲了博主的故事,个人和公司的发展都如日中天的时候,却因为太过浓厚的政治情结,也可能是太过理想的政治抱负使自己过早的在中国舞台上谢幕了。这与其说是博主个人的悲剧,不如说是我们国家的悲剧。
丁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万家述评的评论:
不知这本书 $50 够不够。我的预付
马驰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峰高浪急的评论:
改革开放初期,办企业成事儿靠政策,靠胆量,靠人脉,靠利用公有制的弊端------但,这些优势在国外办企业时都用不上。国外办企业靠创新,靠企业管理制度。
万家述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峰高浪急的评论:《四通故事》写完以后,如果还有精力,打算写《流亡生涯》。加上以前的《童年记忆》、《中学时代》、《清华岁月》,就是完整的一部书了……
峰高浪急 回复 悄悄话 “以前我曾多次想在博主的博客上发评论,但不知为何好像那上面不能发。”
我明明写的是“……在博主的‘博讯’(原写的是拼音)博客上”,怎么“博讯”(拼音)被滤掉了?
峰高浪急 回复 悄悄话 哦,发了评论不能修改,故补充一句:
多年前,我曾在BBC(or VOA)上听万(是采访录音)说,在这里(国外)没有我的事业(因当时采访时谈的是办企业,我相信万说的事业并不是指政治)。为何博主有此感叹呢?很希望能看到博主能写一下流亡国外的心路历程,这一定会给国人很多启示的。
以前我曾多次想在博主的博客上发评论,但不知为何好像那上面不能发。
峰高浪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丁九的评论:
说万不是贪人,出去带的钱不多这个我也相信。我想恐怕主要是文化认同和人脉关系的原因。从万的书中可见他和他的团队的人脉极佳,且他们极善于利用这些人脉关系。
其实白手起家,成功实现欧美梦的大有人在。再说在欧美办公司,很多人只凭一个聪明的大脑,好的创意就会吸引大量的风险投资,所以资金肯定不是大问题。
不仅万,还有范曾,其人其画在他出走法国前后在国内都是灸手可热,但奇怪的是范在法国画就是难以卖出,据说连他的情人也只能穿地摊上买的鞋子。
还有温元凯,在美学术上未听说有何见地,又闯荡华尔街。我后来也感到很奇怪,回国一下子据说变成了经济学家,据我看他的《中国股市一万点》应该有两解,一是股市只有赢家和输家而没有专家,二是温恐怕压根儿不是专家。
我对这些“奇怪”有好多年了,至今也没有找到令我满意答案(包括我自己的答案)。望有识之士(包括博主)能解我之惑。
丁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峰高浪急的评论:替博主回答“但令我很奇怪的是在市场发育得极好的欧美,博主怎么会泯然众人呢?”

在陌生的环境下,创业不易。也说明他带的钱不多,不是贪人。
峰高浪急 回复 悄悄话 以前在博主的另一博客上看过前面的,今天高考,我有个长假了,一口气看到了这里。
四通刚成立时,我刚参加工作三四年吧,那时很喜欢看中关村办公司的报道,有次看到报上(好像是《经济日报》吧)一组讨论“四通现象”系列报道,第一篇是万总的,当时有种感觉,文章观念新,见识高,文笔好(我当时还怀疑是请高人代笔的呢),记得有一句“把政策用足”(我现在都不知是否是博主的原创,这句话1992年邓南巡后成为流行语)给我印象极深,足见当时的四通有一些先知先觉的人。
6·4不久,好好的一个四通,好好的一位我当时认为中国最稀缺的人才(超一流企业家)就在中国“消失了”(不知还有多少人知道新浪与四通的关系)?博主刚出去不久,我曾对同事说过,万是有真本事的人,又处在干企业的黄金年龄,就是在国外,也会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不是指政治的)。
6·4后,曾在BBC(记得不准,也可能是VOA)中听到博主说过(大意),我没有失败过……,我们不会成为职业政治家,有的要经商,有的要读书……。再后来,听说博主在英国注册了四通公司,后又在美国也办过公司?但令我很奇怪的是在市场发育得极好的欧美,博主怎么会泯然众人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