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家述评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马英九的坚持

(2009-06-04 06:10:21) 下一个




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后,马英九每年6月4日都会参加相关的纪念追悼会。他坚持:「六四不翻案,统一不能谈」。 2007年,他以前国民党主席的身份发表《自由民主 两岸对话基础》的文章。开头为:「今天(6月4日)是六四事件18周年,中共政权以武力血腥镇压了学生的民主运动,让它多年来试图建立的改革开放形像毁于一旦。」

2008年4月14日,他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5月上任后,他会继续参加悼念「六四天安门事件」活动,但形式会有所变化。他对平反「六四」的立场不会改变,是至今未变的坚持。他还相信中共迟早会改变对「六四」的态度。


今天(2009年6月4日),马英九又发表了64事件20周年感言。马英九指出,这段伤痛的历史必须勇敢面对,不能回避。任何一个政府,面对不幸的历史要就事论事,面对沈痛的家属要将心比心。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马英九「64事件20周年感言」全文如下:

20年前的今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发生震惊全球的64事件。今年,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都有纪念活动,我们认为,这段伤痛的历史,必须勇敢面对,不能刻意回避。

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流血冲突,史不绝书,中外皆然。过去半世纪,包括美国、东欧、韩国、东南亚等都曾出现,并在社会留下了长久的伤痕。政府是为人民而存在,流血冲突造成的怨恨与恐惧不会随时间消逝,握有公权力的政府永远有责任虚心检讨,设法愈合伤口。

我们认为:任何一个政府,面对不幸的历史,要「就事论事」,面对沈痛的家属,要「将心比心」。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台湾也曾经历经类似不易化解的历史伤痛,不论民国36年228事件或民国40年代白色恐怖时期,都制造了不少冤魂,也让很多人失去自由与健康,许多家庭因而破碎,妻离子散,痛苦终生,人民与政府的关系蒙上怨恨与恐惧的阴影。

民国76年台湾删除戒严之后,政府花很长的时间,拿出很大的决心和诚意,经由调查、认错、道歉、建纪念碑、立法补偿、恢复名誉、设国定纪念日并降半旗等系列作为,期能抚平历史的伤痛,促进社会的和解。这一段努力实践转型正义与人权法治的历史,对台湾、对中华民族,乃至对其他国家,都具有正面意义与参考价值。

64之后20年间,海峡两岸都发生巨大变化,大陆经济改革成功,人民生活大幅改善。最近10年,大陆当局比过去更为注意人权议题,除参与1966年联合国「政治与公民权利国际公约(签署)」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批准)外」,并多次提出「人权白皮书」,今年4月也正式公布「国家人权行动计画」。尽管国际社会对此褒贬不一,但是这些作为显示,大陆当局已经愿意直接面对这个议题,展现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开放与自信。

过去20年间,台湾则历经民主化的过程:解严之后,从开放组党、国会改选、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废止临时条款、省市长民选,到总统直选,台湾一步一步回归民主宪政常态。人民并以选票在8年内完成两次政党轮替,台湾逐渐迈向成熟的民主社会。上个月,台湾也批准了两项联合国人权公约,并转化为国内法,未来将以两年时间,彻底检讨相关国内法律,以符合国家人权的标准。

这1年来,两岸关系开始改善,双方敌意逐渐降低,经贸来往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两岸在60年的军事冲突与政治对立之后,不约而同开始采取具体行动,关切人权议题,尤其令人感到欣慰。这种良性发展不该只是历史的偶然幸运,而应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才能为两岸人民造福。

我们认为,历史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记取历史教训不是为了深化仇恨,而是为了策励未来。如今两岸关系的缓和,已为台海和平带来曙光。

我们认为:两岸之间,最不需要的就是军备竞赛或外交恶斗。两岸之间最需要的是法治与人权的竞相提升,这些普世价值应该成为两岸人民永远共同的语言,来为中华民族下一代子孙开创一个自由、民主的未来。这是我们对「64」20周年的感言,也是对未来和平发展的期望。(据中央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wenjuyuan 回复 悄悄话 Ma intends to be recognized by the DPP and the so-called locals; he has not succeeded, and never will. Once the DPP dominates the island, it will dolerate no dissidents. Just wait and see. It is no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aiwan. Just come and live here for a year.
秦垣川 回复 悄悄话 excellent statement from Ma.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