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家述评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清华岁月(19)乡下人进城

(2007-05-21 00:24:27) 下一个
 
   上次我们说到在宜兴乡下的时候,经过孙教导一番当头棒喝、震撼教育,后来转学到了上海。
   
   
乡下孩子到上海,免不了要受欺负。一开始,班上坏小子们欢迎我的,是一首儿歌:乡下人,到上海 ;上海闲话讲勿来,米西米西炒咸菜。为什么是“米西米西”,而且要“炒咸菜”,我至今都没有弄懂。这是文的,然后是武的:上课全体起立时,他们把我的座椅悄悄挪开,让我坐空摔个大屁墩,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我拍拍裤子上的灰,一声不吭,默默坐下,依然坐得笔挺。老师拿眼横扫一遍那几个坏小子,见我没是非,也就开讲了。 

   欺负老实人,坏小子们没有成就感;而且我从来不告状,也让他们觉得没劲。他们当中就有人出来充当我的保护人。初中时有个同学叫陆俊发,人称小陆子,长得眉清目秀,却是个典型的坏小子。把纸篓架在门上、把女同学的辫子拴在椅子上、把死蛇放到老师的讲台里之类的校园坏事,他都干过。他还能把坏使到校园外。有一天,我们一起在马路上走,他突然停下来,跟我挤了一下眼睛,说:“来点好白相的。”他一把拉住我,仰首指天,大惊小怪:“你看!你看!!你看!!!”引得路上行人驻足抬头,一会儿就聚了一大堆。还能听到他们窃窃私语:“看到了吗?”“诺,看那边……那边……”他悄悄拉我一把,缩着脖子溜了。剩下一堆“阿木林”,留在原地抬头望天、指指划划。   

   
有一天傍晚,我们去离家不远的复兴公园玩。走累了,想找个地方坐坐。那时候公园的椅子上,坐满了一对对谈恋爱的青年男女。大多数贴得紧紧的,个别大概是初次见面,坐得有点距离。小陆子就见缝插针,他会一屁股坐到他们中间,叉着胳膊,左右环顾一下,大大方方地说:“来,我们一起谈谈。”那对情侣对这种半大不大的调皮小子,气不得、恼不得,往往站起来就走了。留下的空位,就归我们享用了。
   
   
我和小陆子成了好朋友,从此没人敢欺负我。谁要跟我一呲牙,他就会横着肩膀挺身而出,眉毛一挑,哼一句:“哪能格……”对方也就退缩了。我对他的回报是帮他温功课。我成绩好,大家都服。我又好为人师,在温课小组里,我就当起了小老师。我会把当天老师的讲课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把要做的作业示范一下,每一步还说明为什么。有同学说:白天没听懂的,晚上让你给讲明白了。我的温课小组很受欢迎,到大、小考前常常爆满。我自己听一遍、再讲一遍,学得自然扎实。同我一起温课的同学学业多少都有进步,所以我能得到班主任这样的评语: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群众关系好,肯帮助同学……

  
到高中时,我几乎成了班上男生的“偶像”。有一年夏天,我剃了一个短得头皮发青的寸头。到下星期一,除了两个男生例外,其余男生几乎一色头皮泛着青光。一位课任女老师进教室时觉得眼前一亮。她抿嘴忍住笑,这回审视的目光朝我这边扫描了一下。
   
   
那两个没有跟风的男同学,一个是班上的团支书,一个是班长。一个高而瘦,一个矮而胖,两人形影不离,有点像塞万提斯笔下的那一对人物。那时候学校开始讲阶级路线了,他俩都是出身工人的红五类。我在校学生会任职,他俩在班里称王称霸,应该同他们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但我总觉得他俩看我的眼神有点特别。
   
   
学生会工作由教导主任吴鼎华老师指导。他也是我这一生遇到的难得的好老师。吴老师长得相貌堂堂,身材魁梧,上海人叫“模子大”。我们学生会的干部同他相处得极亲密。有一位中学时受教于吴老师,在清华也是我学长的张坤民,前几年还和同学一起拜会吴老师,各自送一张全家的照片。他们夫妇俩在照片的题词中称吴老师是“素质教育的先驱,贫困学生的恩师”。可见一个好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持久的影响。
   
   
学生会在吴老师指导下,各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有一年市里歌咏比赛,我们得了奖。记得我们还创作过自己的校园歌曲,自然没有大学生校园歌曲的隽永,但却另有一种中学生的童趣。有一首是我写的词,学生会文艺部一位叫陈安琪的女同学作的曲。歌名为《拣废纸歌》,歌词是这样的:
   
   
拎着废纸篓,全校跑遍啰;
   
弯腰拣废纸,抬头看全球。
   
今天的小当家,未来的主人翁,
   
坚持干革命,全靠我们这一伙!
   
   
现在听起来很傻吧?我这个人五音不全,唯独这一首歌,可以唱得字正腔园,毕竟是自己的作品嘛。后来到了海外,在受逼迫的情况下还唱过一回,差点没把大家笑痛肚皮。
   
   
学生会工作的一大任务,就是每周换一次全校的黑板报。从学校大门到教学搂,走道右侧一排十几块黑板,要更新一遍,可是大工程。学生会宣传部有十分出色的三员大将,文字有张文庆;书法有徐珍;美工有张静如。他们差不多要低我三班,但其中两位已走了若干年了。唉,人生无常啊。我总记得张文庆白里透红的园脸,腼腆得像个小姑娘,他走得很早;张静如后来在LA做广告设计,当年的一技之长成为后来谋生的本事,也算没有完全被埋没。我们还一起去过一次Las Vegas参加展览,那里有她的客户。可惜她也走了。徐珍娇柔得像林黛玉,却有一手娟秀而遒劲的好书法。她一直都十分关注我,不知她能读到我现在的这些文字否?
   
   
严格讲起来,这一篇算不上是清华岁月,至多可说是清华前篇。我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只好把清华前、后的相关篇章,都放到这个栏目下了。希望各位看官,别跟我较真为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