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家述评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清华岁月(09)屁声像山炮

(2006-06-26 00:43:58) 下一个


清华培养学生有几个绝招,政治上推行政治辅导员制度,体育上有代表队,文艺上有文艺社团。这几个地方被称为修正主义的苗圃,被选拔出来当集中队员的,自然就是修正主义的苗子。我当年也是文艺社团的一员。

据说,文艺社团在清华由来已久。清华 1911 年建校, 1914 年学生中就成立了歌咏团,后来成立了国乐社、国剧社(俞平伯就是国剧社的)、美术社(闻一多曾任美术社的社长)等各种文艺社团。到我们那个年代,文艺社团已经有军乐队、民乐队、话剧队、合唱队、舞蹈队、舞台美术组以及文艺社等多个团体。支部书记是印甫盛,团长是胡锦涛。

我当时在文艺社,那是个耍笔杆的地方。文艺社又分为诗歌组、小说散文组、电影评论组、《清华文艺》编辑组。我负责《清华文艺》编辑组,组内十名成员,笔头都十分了得。《清华文艺》是校刊《新清华》的副刊,在我们努力下,还是发表了一些不错的作品。其中最出色的,我个人认为是边国政写的长诗《清华园之夜》。边国政是水 03 的,上大课时和我们在一起。有一天,他在大课开讲前选了我旁边的位子坐下,很谦虚地递给我一叠稿纸,轻轻地咕哝了一句:“写了点小东西……”我匆匆把它们塞进书包,因为老师在前面已经开讲了。

课余,我翻开稿子一读,立即被深深吸引了。语言的优美、流畅;意境的廓大、健康,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难得的杰作。我知道我觅到宝贝了。立马就去找负责《新清华》编辑的孙敦恒老师。孙老师和夫人小张,都是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征启的助手。

孙敦恒老师的性格正如他的名字,为人敦厚、处事不温不火,是清华园里难得的好人。隔了一期,文章没有发,我急忙问孙老师为什么。老孙犹豫地说:“是不是太长了?”在我看来,边国政的诗字字珠玑,一个字都不应当删。但为了发表,我还是向边转达了孙的意思。边国政很痛快,立即动手压缩了几乎一半,反倒是我在旁边心疼得直跳脚。又隔了一期,文章还没有发。我跟老孙急了。孙老师这回不紧不慢地说:“能不能让他用一个笔名发表?”我觉得好没道理,但还是向边传达了孙的意思。为了缓和气氛,我用商量的口气对他说:“……比方说,叫‘边策’?”他好像很欣赏这个提议,就痛快地答应了。

边国政是东北辽宁铁岭人,身材魁梧,肌肉发达,大脑更发达。有棱有角的方脸,架一付有棱有角的方眼镜。有东北人的痛快和粗犷,又有诗人的敏感和细腻。光看外表,很难想象那些优美的诗句就是从这颗硕大的脑袋里流淌出来的。后来我在比利时鲁文大学广场同朋友喝啤酒,看到旁边有一座著名的雕像,一个上面打开了脑袋的青铜人,高举起啤酒杯往自己的脑袋里源源不断地灌啤酒,题名曰:“智慧从啤酒杯里流出来”。我当时就联想到边国政,“诗句从方脑袋里流出来”。
《清华园之夜》在《新清华》上用“边策”的笔名发表了,好评如潮。在我的竭力推荐下,边国政也调到文艺社团成为集中队员,和我同住一个宿舍,成为朝夕相处的朋友。后来在文革当中,我才了解到当时要边国政用笔名发表文章的秘辛。

老边的家乡,辽宁省教育厅曾发过一个文件,批评清华在招生工作中只重业务,不注意政治质量,举的例子就是边国政。文件中直斥边是反动学生。理由嘛,仅仅是因为一封信。我们初到清华,在大礼堂召开迎新会,校领导同新生见面讲话。就是在这次迎新会上,蒋南翔校长说:清华培养的学生,要在 20 年后的国家政治生活中起骨干作用。我们这些头脑简单的莘莘学子,听得热血沸腾。边国政对这一场景却有另类的描述,他把他的另类观察写信给他的中学同学。被他认为是朋友的中学同学,却把告发他作为自己晋升的台阶。于是就有了辽宁省的文件。

其实,边国政的信写得相当精彩。他是这样描述校领导走上主席台时的场景:“……这时候,全场奏起了军乐,校领导鱼贯而入,一个个肥头大耳,俨然中央首长一般。校领导就座之后,乐队停止了奏乐。全场鸦雀无声,安静得哪怕是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可以听得见。这时候我真想放一个屁,听听有没有山炮那么响!”

如此文才、如此叛逆,壮哉边国政!离开清华之后,边国政果然成为有成就的诗人。十五年后,他写了《对一座大山的询问》,获得当年优秀新诗创作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notme,justwinds 回复 悄悄话 看您的文章很感动啊!一些文章没有得到您的允许,我转到国内的一些BBS上了,冒犯之处,请您见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