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心红薯

人如果有了智慧,就会变得很自信,因为自信泛出的骄傲,淡定和悠然,倍添魅力。
正文

广西只有一个桂林

(2006-05-12 06:40:37) 下一个

广西只有一个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处处有桂林”。听得多了,真的以为广西处处是桂林。但是真的见得多了,才真正的恍然——广西只有一个桂林,中国也只有一个桂林。

  桂林之美,有人概括为山清、水秀、洞奇、石美。但我以为关键是山、水、洞、石的巧妙组合,就山、水、洞、石分割来看,在广西的确比比皆是,但组合在一个如诗画一般、似梦幻一致的城市,那就唯桂林无他。

 如果说过去的桂林,给人的嫉妒只是上天的偏爱,那么今天的桂林让人眷恋还有人世的点睛。

 乐满地填补了广西没有主题乐园的空白,千年灵渠重新绽放乐魅力,丰鱼岩创造了“无中生有”的奇迹,世外桃源给自然赋予了传说的神奇,愚自乐园用艺术和心智化腐朽为神奇。。。。。。

 桂林越来越象一座山水历史文化名城。愿当桂林人,不愿做神仙。然也。

 但是,没有阳朔,桂林会大为失色。

 阳朔于桂林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脍炙人口的传奇影片《刘三姐》在阳朔拍摄,而使桂林山水的从此名满天下;也不仅仅是震撼人心的天地大剧《印象刘三姐》植根于阳朔,而令桂林披上了炫目的彩衣。而是阳朔那份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的水润、苍翠的风水,飘渺、清新的宁静,放松、平和的笑魇,随意、滞缓的悠闲。这一切给桂林山水增添了不可或缺的品味,增加了无比深厚的内涵。

 西街里,人流如织,却感受不到通常街市所惯有的喧嚣和浮躁,或买或卖,尽在随意之间。更多的是陶醉在买和卖的过程,流连于酒吧和茶肆中的咖啡和香茗之中。

 田路上,笑语如铃,点缀在如诗如画的天地间是单车和行人,或走或停,全凭随心而动。不在乎目的和时间,只想对天地的感受和对自然的聆听,忘返在田野和排舟的虫鸣和鱼唱。

 素不相识的人们到了阳朔,仿佛打开了无形的禁锢,相视一笑,写满了温馨和热情。

 戒备森严的男女来了阳朔,好比冲开了有限的空间,擦肩而过,扰动了风情和涟漪。

 仿佛进入了特别的时空隧道,人们的话,多了,笑,甜了,情,深了。

 无论如何,阳朔的遇龙河都应该是人们对桂林山水感悟的极至和高潮。

遇龙河具备了桂林山水的所有要素,但却更集中、更浓重、更完整。田野和翠竹簇拥着蜿蜒的遇龙河,使她比漓江更亲人、更可拥、更放纵。

 在遇龙河里的漂流不再是奢华的游船,而是粗犷的竹排,与自然很是协调。如果那些用来遮阳档雨的伞不是乱七八糟的广告伞,而是水墨黑白的统一装饰,或干脆不要伞,那会更为协调和美妙。

 没有几个人在遇龙河上会安静的在竹排上一动不动坐游的,清到透明的水,撩得即使是老人也跃跃欲试,戏水吟歌。

 也没有几个人会在遇龙河上会愚蠢矫情到拒绝阳光和雨露的,静到停滞的天,让人们早已习惯了接受和拥抱,心旷神怡。

 很感动,遇龙河的撑排人,无论老少,也被自己每天拥有的山山水水深深的所感染,始终充满着幽默和激情。

 竹排上的人都会留下阳光和江水的深深印记而“失身”。

 那伞的确是没有什么用的。

 有许多人是一路高唱“洗刷刷、洗刷刷”,一路水战到尽头的;

 另一些人是一边听撑排人讲“那过去的故事”,一边挂着欢笑,幻想自己“浪漫的故事”;

 有一对情侣模样的男女静静的躺在竹排上,带着时尚的墨镜,随波逐流。到近处一看,两人都在吃一种在遇龙河的“水上食档”独有的油炸小鱼,相当享受。我问好吃吗?那女的答曰:从上游吃到下游,越吃越好吃,应该是下游的好吃。完了继续大快朵颐。

 还等什么,我也回马买了一抱。。。。。。

 以往旅游,我总想多拍一些照片,带走那些美景,而在遇龙河,我觉得是徒劳的,来不及的是尽情享受,带不走的是真实情景。最终我放弃了。遇龙河只能亲临其境方感其美,才知其味。

 各不相同的遇龙河游历,同一样的惬意享受。

 人生何尝不如斯。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遇龙河漂流的心境,桂林山水的终极意境。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双魂 回复 悄悄话 Very good writing. When did you go there? I went there 2 years ago.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