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信仰的悲剧-评《enemy at the gates》中的人物丹尼洛夫 转自网友网?

(2006-07-05 15:26:50) 下一个
信仰的悲剧 - 评《enemy at the gates》中的人物丹尼洛夫
燕子飞时 于 2006-04-21 03:43:42  
  
  一般来说,我是不喜欢看战争片的。战争就是人杀人,迅速的,赤裸裸的杀人,而且是很多人为了另一小撮躲在最安全地方的人的缘故彼此残酷杀戮。传统的战争片大致有两类,西式的往往突出一个顶顶了不起的英雄,杀人的效率特别高,还通常俘获某个美人的芳心,并很可能有未婚同居的浪漫行为。中式的呢,重点放在战争的性质上面,一方正义,一方邪恶,正义那边被永恒的真理所照耀,出现许多可歌可泣的自我牺牲,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人物,邪恶的那边则基本上都是些狼心狗肺的角色。应该说,让人失去一切的战争确实包括这种种方面,但是如果一部电影出于利益或宣传的因素过分强调某个侧面,那么它除了让观众感到一时新鲜的刺激或接受一堂糊涂的教育课外,是不能真正打动人心,令人深思的。
  
  《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却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战争片。当然,其精彩之处,并非是具备了典型西式战争片的所有要素,而在于它从人性的角度对战争中人物包括英雄人物心理所做的细致刻画。这是一个基于真实历史的故事,前苏联战士华西理。宋采夫是名狙击手,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击毙250多人,其中包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220多人。影片正是以这场残酷的巷战为背景,讲述一个来自乌拉尔的默默无名的年轻红军士兵华西理如何以惊人的枪法,冷静的头脑和诚实的勇气成为国家英雄。
  
  影片的大致梗概如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双方伤亡惨重,苏军士气低落,作为总指挥的赫鲁晓夫暴跳如雷,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死死守住这个包含了前苏联领袖名字的废墟之城。在政治委员丹尼洛夫的推荐下,苏军大力宣传神枪手华西理的事迹,以鼓舞士气,激发战士们的爱国热情。德军非常不安地从柏林派来声誉显赫的狙击专家柯宁上校,专门对付华西理。经过一场漫长,残酷的较量,华西理终于击毙上校,得以告慰那些为他而牺牲的魂灵。
  
  毋须置疑,事隔很多年以后回头再看这场战役,世界都要感谢英勇的苏联红军成功地击退纳粹德军。可是具体到每一个曾经厮杀在战场上的生命,影片的描述还是给了我一定的震撼。也许受小时接触的书本影响,心目中的苏联红军,没有一个不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最顽强的决心,象保尔柯察金那样。我从来没有想像过,在战士们做出巨大牺牲,浴血奋战的时候,也曾有面对德军狂轰滥炸的恐惧和溃逃;一个慈爱的母亲,在误以为自己的孩子背叛了祖国之后,仍然感到爱的欣慰;她勇敢的儿子小沙查,冒着极大的危险付出生命的代价为苏军收集情报,只是因为天真的“希望华西理能赢”。甚至华西理,他也不是一个传统模式中完美的英雄。作为狙击手,他清楚地透过瞄准镜看到将要击毙的敌人“是否戴有婚戒,早上是否刮了面”;死在手中的,不只是敌人,也是一条一条的生命,他们“一个个累加在脑海里,永不消失”。他勇敢,但是在意识到柯宁上校无与伦比的枪法和智慧后,他找到丹尼洛夫,说“你不能再写我了,你向人们承诺的胜利我无法兑现”。他顽强,但是也会在极度疲劳中睡意朦胧而错失射杀敌人的良机。他坚定,但是他的理想,并不是“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一切”,而是能够管理一个工厂,做“那个居高临下运筹帷幄的人”。那些英勇的,牺牲了自己保全国家的战士和人民啊,他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无畏的值得敬仰的英雄。
  
  可是有些人不知道,他们如此相信美好的道理,以至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别人。影片中的丹尼洛夫,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虽然很多观众可能认为他阴险狡诈,不值一提,我却对他抱有最深切而痛苦的同情。象所有年轻有为的政委一样,丹尼洛夫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真挚地怀着共产主义理想。他相信真理,相信自己对真理的追求,而忽略了对真理和自己的冷静客观的分析。尽管他的信仰是人人平等,他的内心深处仍然认为自己和那些战场上以血肉之躯杀敌的士兵不同,“比他们更有用,更值得活下来”。丹尼洛夫和华西理同时爱上了美丽的女战士妲尼娅,无论丹尼洛夫怎样以行动和言语表白,无论华西理怎样退让,姑娘的芳心只属于英雄。丹尼洛夫是正直的,他看不到自己的自私;他是真诚的,他看不到自己的妒忌。他运用自己的地位调动妲尼娅的岗位,为了让她更安全;他默许小沙查冒下生命危险从上校那里搜集情报,为了尽快完成对赫鲁晓夫的承诺。在发现妲尼娅和华西理的恋情之后,被嫉妒冲昏头脑的他甚至写了份在那种环境下可能置人于死地的报告:华西理在与上校的较量中久久不能取胜,并发布悲观言论,是因为他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怀疑。这样一个人物,难怪人们会鄙视他,唾弃他。
  
  我同情他,因为我在他身上看到自己也许是许多人的影子。对真理和美好的热爱使我没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和世界,范了或小或大的错误而茫然不觉。我知道丹尼洛夫是真诚的,因为当妲尼娅在混乱中被炮弹碎片击中,面对倒在血泊中心爱的姑娘他跪下发出悲怆的呼喊,也血淋淋地揭开了自己最隐秘的内心世界。他找到正在与上校对峙的华西理,痛苦地说了如下一番话:“我一直是个傻子。我们努力创建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所有的人都不需嫉妒别人。可是没有完全的平等啊,即使是在苏联的世界里。人终归是人,地球上不会出现新的人类。总会有一些令人嫉妒的东西,一个微笑,一份友谊。总会有贫有富,富于天赋,贫于天赋,富于爱情,贫于爱情。。。妲尼娅死了,她本来要来找你的。她是对的,你是个好人。。。”丹尼洛夫平静地做了一个决定,“我要改变,做一件真正有用的事情,让我来告诉你上校在哪里。”他摘下钢盔,从掩体中探出头,立刻被守候多时的柯宁上校打穿了头颅,也用他的生命暴露了上校的位置。
  
  我理解他的决定,我理解那种幻灭的痛苦,当爱和信仰被现实毁灭或嘲笑时的痛苦。那样深刻的绝望,不是一颗闭了眼睛梦想光明的脆弱的心灵能够承受的。它让你堕入深渊,它让你怀疑一切,它让你失去生的动力。死亡是对真诚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唯一的解脱。过去没有勇气面对,现在依然没有,所能做的,仅仅是在离去的时候给这个破碎的世界送上一份礼物。丹尼洛夫也是英雄,至少在最后的那一刻,他成为了一个真实的英雄。
  
  但是丹尼洛夫只是一个悲剧英雄。无论我们怎样渴望世界多一些英雄,也不必以这样悲剧的方式。虽然每个人都必须自己探索自己的人生,过去的悲剧也许可以成为明天的教训。我们信仰真理,不仅仅信仰真理的光明,还信仰真理的真实。我常想信仰和爱情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或许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人包括丹尼洛夫的感情之中两者密切相连。爱,是因为美好,可是如果为了美好而拒绝接受那些不够美好的部分,那就不是真正的爱,而只是心灵为自己编织的一个美丽而苍白的梦境。怀有越多的热情,当现实把你从梦中唤醒的时候,你就会越失落,越痛苦,越绝望。我们不可以放弃爱和信仰,我们要拿出面对的勇气来信仰,面对世界,面对自己。信仰所需要的不只是虔诚,她还需要一颗勇敢诚实的心。不完美的美不等于不美,一样值得追求,不可以任性的丢弃。信仰不是为了毁灭,不是为了造就悲剧,信仰是让彼此的生命充满希望和意义。至少,我是在说我自己,我希望自己可以怀着真正的信仰看待战争,看待自己,看待生活。
  
  03/12/0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