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安静

世事烦乱多忧,外不能省其身,内不能察其志,啾啾然无以排扰,唯有素笔书胸臆。字里藏庐焚香,心内淡然飘远。采丹青渲雅意,握点滴现美丽
个人资料
安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物是人非篇《1》三子之娘

(2006-08-29 06:15:10) 下一个
写她,是因为她让我感知了另外一种人生。一种以圆做轨迹,半径极小且越收越紧的人生。我常常在脑子里勾画出迷离小雨中她孤坐无依的样子,为那些渐逝的责任和良知默哀。

---------------------------------------------------------

她家搬来已有十几年了,我却至今不知她姓什么。因她有三个儿子的缘故,所以我就称呼她三子之娘,反正不会搞错,我们这座居民楼上也只有她有三个儿子。

然而现在写起来的时候, 似乎应该是俩子之娘了, 因为她的小儿子似乎已从她的生命中消失,仿佛与她再无任何关系一样。

从头来说罢。

她是一个很可怜又很可敬的人,可怜是她的身世, 孤女一个,无父无母无兄弟姐妹。 可敬的是她的个性,自立自强且不自怨自艾。

她曾经是她丈夫的徒弟,后来就嫁给了他,丈夫大她七八岁,很知道疼人,两人陆续就有了三个儿子,为了第三个儿子,她受了“留厂查看”的处分还被罚了一大笔款。 可是夫妻两人都认为值得。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少的话就不象个家。他们的日子就这么拮据但快乐的行进着,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她是贫寒并幸福着。

儿子们渐渐长大,吃穿用度也越来越大,然而就在他们家境最困难的时候,命运似乎又一次嘲弄了她。她丈夫出了工伤事故,临终前向工厂要求给他们母子解决住房问题,于是单位给他们买了我们楼上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于是她母子三人做了我们的新邻居,那年她的长子刚刚十八,次子十五,幼子仅仅十二岁。

一个儿子高中毕业了却找不到工作,两个儿子正在读书,生活的重担就这样赤裸裸地压在她的肩上。她在清晨上班之前每天都要打扫我们的楼道内外,赚一点点补贴。为此她很感谢给她这个机会的居委会主任,也为此大家都对她的儿子们颇有微词:无论风霜雨雪,从不见她的儿子们帮她一把,尤其是赋闲在家那一位。但是她本人从不抱怨什么,而且还总是替她的儿子们找借口开脱,或者说她从心底里认为,她的孩子还没长大,她在等待。

一直等到次子上班赚了钱,她的长子依然在外瞎逛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她依然也看不出有什么不满,一副相信她儿子必有所成的样子。她对次子说:好好把钱攒着,以后成家要用。于是他就名正言顺的一分钱也不给他的母亲,而依旧在家里完成他的衣食住眠。这三年,我见她老了竟有十年。

那时候她是那么乐观的人,那么坦然的面对生活所给予她的一切,每次看见她总以为会辛酸,可是往往会被她的笑容感染,她笑得那么自然满足。记得有这么一个初秋的周日,我睡得懒懒的,被妈妈打发到楼下买早点。正巧看见她费力地把一大抱落叶往垃圾袋里装,我忙上前帮她,她一迭声的让我离远点,别弄脏衣服。

我站着和她聊天:“阿姨,您歇会儿吧,这树叶遂扫遂落。您就是不停的扫也扫不净,多冷啊。”
她笑:“扫不净也要扫,不能让它积多呀。这树叶一厚再加上点雨水一浸就会格外滑,万一滑倒谁就麻烦了,好不容易找个活干,不尽心,怎么行?”
我说:“那您就让三个哥哥出来帮帮您也好啊,别总是舍不得用他们。”
她笑着说:“他们都有正经事忙哪,再说干这样活,我个老婆子就罢了,他们做会被人笑话的。”

可是同样的话,我五年后再次问她,她不无辛酸的说:“有狠心的儿女无狠心的爹娘啊。”

那时他的儿子们都在工作了,是她期待已久可以尽享天伦的时候,然而她的家却再一次分裂。

先是她的大儿子要结婚了。不张不慌地占据了家里最大的房间。接着次子急忙忙把自己的女朋友搬了进来,名不正,言不顺地占据了第二大的房间。小儿子尚在家中,妈妈只能睡客厅了,一张折叠床,因为媳妇说白天摆在那里不好看,所以每天打开放下的折腾,好不凄惨。
后来小儿子找了个据说很有能耐的女孩子,两个人一起在外面做生意赚了不少,不声不响买了房子建了爱巢。可是他又不甘心两个哥哥不费一分一毫就各自有了小家。于是明公正道地跟母亲讲,自己净身出去,不要家里任何东西,但也不负担家里任何东西。从今往后什么事都与他无关。说完了就走了,而且真的就三年多没有回来。她哭了几天几夜,要两个儿子找弟弟回来,都说:人家过得好好的,找回来守着你干嘛?她只好做罢。

随着入不敷出的日益加剧,两个媳妇对三餐的不满意也日益加剧。终于各自提出要分出来单过的打算,其实从经济的角度上讲,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她可以轻松点不需要养一家子人啦。然而事实是大媳妇堂而皇之的把厨房化为己有;而二媳妇更是离奇,直接从阳台上开了道门。并在外搭了一间小屋做厨房,俨然是完全独立的一个小家了。原先的客厅两家用,她就被限制在小儿子曾住的房间里,还有厕所是她可以活动的范围。有一天,一个邻居上门收水电费,发现她蹲在地上用电炉子煮面,很是不平。傍晚拦着她的大儿子愤愤地说了几句,后果就是她家里吵了个翻天覆地,媳妇以离婚相胁,她再也不敢轻易让别人进她们那个家中家,房中房了。

新市府建好,五四广场修成,雕塑花园竣工,东部风景,韵致万千,尽日游人如织。有一天她见儿子媳妇都挺高兴的,就提议让他们带她去看看,结果大媳妇讥笑她老了老了,却还是喜欢凑热闹,二儿子则不耐烦地说:“想看人,坐马路边看个够,跑那么远干嘛?省下车钱不如买点好吃的。”她就真的一脸落莫地坐到了路边,看人,数车。来往的人见惯了,都很同情她,然而也只是很无奈的同情她,毕竟这是家事。她儿子说的。我不知道在她儿子的心目中,家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

终于她扫不动街了,冰冷的石阶上成了她白天的家,暗淡的目光因为不再随人来人往移动而略微显得呆滞. 她依然对每个经过的人笑,但笑容却不再灿烂。她的儿子和媳妇也会相拥着从她身边走过,神情和陌生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偶尔会冷不丁的喊上一嗓子:“妈,回家去吧。”我又不知道,她儿子口中的让妈回家是出于什么样的一种心境?

小儿子突然回来了,她有了孩子般的兴奋。围着他问长问短,全然忘记他这几年的置她于不顾。可是他却给了她致命的打击。他原是来给她送钱的,五百块,因为他决定把家迁到海南,再也不回来了,临行前,想起了他可怜的老娘,就回来了。她却高兴得忘了形,跟他讲起了前一天晚上受的委屈,给二媳妇看了一天的孩子,末了人家包完饺子,把门一关,自吃自的去了。她不争那几个饺子,但是那种悲苦却让她生不如死。虽然都说养儿能知父母恩,可是已为人父的三个儿子,却无人能了解母亲这种悲苦,或者是根本不想了解吧?小儿子血淋淋地说了句:“活该,谁让你不养个女儿!”后,扬长而去。

一夜白头,她反复痴语:“活该,谁让你没有女儿呢?”不知是真心觉得自己该有个女儿还是受了小儿子之语的刺激。 然而,有个女儿真的就一定好吗? 在我的记忆里就有一个视母如仇的女儿,当然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葬于斯。这是乡情中不离不弃的完美诠释。然而作为上面的这种人生模式,其中的酸甜苦辣便在这狭小的空间中膨胀至满。毫无保留地付出奉献,有时会造就毫不珍惜的心安理得。是前者的教无道?还是后者的效失道?还是真有命运火辣辣的讽刺?

无语。

安静随笔于05年11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