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

孤帆远影, 一阵风, 来去无踪
个人资料
正文

走进孔府 走进汉魏碑刻陈列舘

(2008-08-15 00:17:11) 下一个

出了孔庙, 东侧就是孔府, 有“天下第一家”之称, 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 也是中国历史上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至宋明清达到目前的规模, 占地7.4公顷, 前後九进院落, 共480间。

我们从大门进入沿中路直到後花园。大门上有严嵩题的“圣府”二字, 两边的楷书对联为“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上联“富”字少了第一点写成“冨”字, 寓富贵无头, 而下联“章”字中竖通到上面的“立”字, 寓“文章通天”, 真是尽显孔府“圣人家”的气派。

 

照 壁

 

庭院里有一道重光门, 门面黑乎乎的, 建於明朝, 据说只有迎接圣旨或举行重大盛典时, 才会在礼炮声中打开此门。

大堂两侧陈列着一品爵位的仪仗以及衍圣公出行时用的“十八块云牌銮驾”等显示威严的官衙牌, 看上去和官府没两样。

孔府仿照朝庭六部而设的六厅, 分於二门内两侧, 分别为管勾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和掌书厅, 掌管府里各大小事务。

大堂二堂之间的穿厅有两张阁老长凳分列左右, 导游介绍右边微下弯的板凳是奸相严嵩托衍圣公向皇上求情久坐坐弯的, 劝游客千万不要坐上去。

二堂内高悬“诗书礼乐”和“节并松筠”两块横匾, 这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 还有数块御碑, 最醒目的要数那几个“寿”字了。 

出二堂後门, 正对着一幅假山, 寓开门见山, 其实这三堂庭院里有好几座假山, 都饱含富贵荣辱, 久经风霜。

三堂才是处理家族内部事务的地方, 之後便是内宅, 内宅门墙上有一照壁, 相传为想像中的贪婪之兽, 似麒麟又不是麒麟, 拥有所有宝物, 还想去吃太阳。此处是进出内宅之必经之路, 用以告诫府人不要有贪念。

看过前上房、前堂楼、後堂楼, 导游说了甚麽也记不得了, 每个游客都伸长脖子往圣人家里厅里窥视, 好像那尘封之下还会蹦出甚麽宝贝来。内宅的外观远不如前堂堂皇, 青砖灰瓦, 而内室却不失庄重。孔府最高的是奎楼, 据说楼里有口井, 外人禁入, 是孔府避难应急之地, 其实也是孔府的金库。

後花园也是建於明代, 假山花草, 导游特别介绍了那棵“五柏抱槐”树和一幅小壁画, 这幅画出自一位不知名的洋人之手, 立体感极强,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视线都正对着画中的大道, 莫非这就是一条孔孟之道, 一条孺家的礼学之道, 一条中庸之道???

出了後花园, 才发现汉魏碑刻陈列舘就在眼前, 这下我来劲了, 导游却说她从没有介绍过这里。需另购门票, 每人十元, 大门口坐着好几个闲聊的人, 却找不到卖票兼检票的, 这些人一边向里面喊着售票员, 一面让我们先进去看碑, 出来再交钱。

陈列舘建於1998年, 看上去不甚起眼, 也不大, 简直令人有些意外。她本身没有多少历史, 所保存的二十多方汉魏石碑却很有份量, 历史悠久。如汉代隶书典范乙瑛碑、礼器碑、孔庙碑、史晨碑, 魏碑杰作张猛龙碑等, 都陈列在昏暗的房间里, 我有点纳闷, 这阴暗房间是否更适合保护这些无价之宝? 室外墙壁上也都嵌着隋唐以来小石碑, 难道这些就不怕阳光, 不惧风雨?

参观陈列舘的就我们几个, 不允许拍照, 我很自然地就想到北京故宫里展示的石鼓、宝石还让人任拍任摄。我只顾看碑, 瞪起眼睛注视着每块沉重而又辉煌的石碑, 有些碑早有字帖行世, 现在更多的也只是从书法方面去体会, 看多少算多少吧。但离开後竟然连大门口也没拍下一张照片。

张猛龙碑让我注目良久, 刚才孔府里一家小店还掏出张猛龙碑拓片, 说是原碑上拓的, 叫价七百五......

我自然不敢相信。

接着就去了孔林......

 

苦瓜大叔

2008年8月15日初稿 

 

 

 

 

二堂出三堂庭院 - 开门见山

 

奎楼一角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femi 回复 悄悄话 问好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