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

孤帆远影, 一阵风, 来去无踪
个人资料
正文

访八仙 下黄岭

(2007-01-29 00:57:48) 下一个

        2006年12月31日, 由大美督起步上访八仙岭, 从黄岭险峻的西南脊下走洞梓童军营, 送走06年最後一朵晚霞。

        临近午时才抵达大美督, 烧烤场已人声鼎沸, 也有人在一边放风筝, 可海湾里的小船还是静静地卧在水面, 无人理会。八仙岭在熙和的阳光下, 由何仙姑领头, 吕洞宾压阵, 挺露着清晰的身影, 还是那麽矫健, 那麽雄伟。

        沿新娘潭道上走一小段, 在八仙岭郊野公园管理处一旁切入自然教育径, 石阶很快便把你带到春风亭, 那是为纪念一九九六年的仙姑峰南坡山火惨剧中殉难的师生而立的, 以往几次经过这里都没细看亭内钢板上所写的内容, 悼文“人间有情, 润物无声”, 不看则罢, 一读之下才发现写得如此强差人意, 署名还是教育署长, 心里很不是滋味。几位山友在亭前留影, 我连人带亭拍了两张相片, 还纳入了仙姑峰一角, 便匆匆上路。  

          

        
前两次都是经马骝崖上攀仙姑峰走八仙岭的, 这次为求一点新意, 沿自然教育径一直走到卫奕信径交汇点才登上仙姑峰, 再次亲泽八仙风采。

        八仙岭之名因八个山峰横列雄镇新界东北而得, 八个山峰气势雄大,和典故上的八仙并没甚麽渊源吧? 东起有何仙姑(仙姑峰)、韩湘子(湘子峰)、蓝采和(采和峰)、曹国舅(曹舅峰)、铁拐李(拐李峰)、张果老(果老峰)、汉锺离(锺离峰)和吕洞宾(纯阳峰)。仙姑峰高度511公尺,纯阳峰高591公尺,为八仙群峰之巅。

        从仙姑峰到纯阳峰, 上下登七个峰, 只有过锺离峰时是由左右两个小山包中间穿过, 不必登高, 共约四十五到一小时的路程, 现在大部份都是石级或石屎路, 只要不是烈日当空的盛夏, 走起来尚算容易, 可对骑驴的果老和柱拐的老李可能就不那麽便利了, 好在八仙也不会到此一游。

    
仙姑望纯阳                                                                        韩湘子回首俏仙姑

    
湘子唤采和、国舅、拐李、果老、吕洞宾, 锺离戏蝶隐山林

        前方山峦迭嶂, 八仙左右开弓, 轻描淡写船湾湖畔水光村色, 泼墨挥洒梧桐山下广厦万间, 回首印洲塘山海相映, 忽近忽远, 酒一样的浓烈, 茶一样的清淳, 诗一般迷惘, 画一般的美妙, 每走到仙人面前, 竟忘了道个万福, 算我悟性尚浅, 仙缘未到, 自顾一路逍遥, 点红赏绿, 也落得自自在在。     


    

        走完八仙岭, 路程并不长, 到了纯阳峰後才真正开始“长途跋涉”下山。纯阳峰南坡有一岔路下山, 告示牌挡在路口, 就像小妹奉劝阿哥要走大路, 千万不要走小路, 有点危言耸听, 那应该是最近的下山路线。若沿卫径直下鹤薮水塘则要越过黄岭、跨过犁壁山、下天梯过水塘到小巴站, 十公里少不了。不过在黄岭前有岔道通往新娘潭或南涌或鹿颈, 也蛮远的, 以前都曾走过, 没有两个多小时拿不下来。这次就想从黄岭南坡另觅蹊径下山, 可能会比走卫径或下鹿颈要近。在黄岭坳前, 三几步跨上黄岭, 标高柱旁也立着一告示牌, 牌後草丛里还真有一条蹊径, 一开始就非常陡峭, 可能因此让不少人怯步, 有位老兄从卫径上的一伙青年男女中“脱颖而出”, 上来问下山的捷径, 只看了一眼便咋舌掉头了。

    

   

        黄岭, 真不愧为黄岭, 从陡坡下来, 前面的山路看来并不难行, 但翘首回望, 山坡上一片黄澄澄的草浪, 一边连着八仙岭伸向湖泊, 踪向海天; 一边挽着犁壁山深入峡谷, 蕴育奇迹。西边的太阳还老高老高的, 东边的月亮己经悄悄爬了上来, 静静地贴在天幕上。阳光、月光、摇曳的金光加上的长啸短泣的阵风给这道黄岭顿时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落到山坳, 再上山头, 正好有块“一眺石”, 索性在此大休, 大拍一番, 时光飞逝, 一眨眼便过了半个多小时, 夕阳就要落到山那边了, 只好背起背包继续上路。

    

    

    

        一路跟着夕阳一路拍夕阳, 夕阳落山了, 我也出山了。从黄岭下来约莫一个半小时, 那帮走鹤薮水塘的可能还在犁壁山的“大道”上。

        值得一提的是出山前一刻进入“洞梓童军营”後山, 拦路有“严禁擅自进入”的警告牌, 有过胶穿在縄子上的, 有不锈钢刻字底垂挂在铁链上的, 还有立在钢管上的, 真是多姿多彩, 高高的柱上钉着好多支箭头, 早已破烂不堪, 字迹难辨, 前後打量了一番, 觉得十分荒唐。莫非这童军营可以在此圈地为王, 占山称霸, 那可能就是香港最“恶”最“牛”的童军了! 你看那把斧头劈木的标, 高高地竖在路旁, 令人联想到“斧头帮”多於童军营。

   

        童军营门口就有小巴站, 一时也没人等车, 我便继续沿马路向外走, 半道上见车驶过才招手跳上小巴回大埔, 结束2006年最後一趟行山。



九日山人
2007年1月29日完成初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