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钱:美国往事——北美的原住民:印地安人(ZT)
(2010-05-20 22:40:50)
下一个
“拼必死之命,殉必亡之国。”——万帕诺亚格酋长,菲力浦王,一六七五年。
印第安人是对除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原住民的总称。美洲原住民中的绝大多数为印第安人,遍布南北美洲,他们是蒙古人种的美洲支系。印第安人的语言为印第安语。印第安人的族群和语言系统十分复杂,至今没有公认的分类。印第安人是美洲最早的居民。称他们印第安人,是因为当年哥伦布以为他们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所以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印第安是印度的英文发音。印第安人曾被认为是红种人,因为他们的皮肤是红色的,后来知道这些红色是他们涂的红颜料。
学者们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在二万年前从亚洲跨过白令海峡,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来到美洲。他们与亚洲同时代人有不少相同的文化特色,象用火、驯狗及一些特殊的仪式与医疗方法等。印第安文化经过两万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民族和语言。印第安人有过四个帝国,最重要的是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他们的玛雅文明的天文学造诣很高,还为人类提供了玉米、番薯、西红柿、烟草、可可等作物。经过欧洲殖民者的迫害、杀戮、和毁灭,现存的印第安文化几乎绝迹。
印第安人的族裔众多,分布广泛。现在的美洲各国都有印第安人居住地。印第安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墨西哥,有五十六个印第安族。美国的印第安人分成七个文化圈:西南、高原、加利福尼亚、西北海岸、大平原、东部森林、和东南部文化。欧洲殖民者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就有了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很多方面比东半球的文明还要领先,它是全人类的文化宝臧。
十六世纪起,欧洲开始向美洲殖民。对殖民前美洲印第安人口的估计差别很大,有二千万、四千万、八千万、一亿不等。欧洲人到美洲后,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对他们进行血腥杀戮。从一四九二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到一五七零年征服大业完成的七十八年内,二百五十六万印第安人死于战争。殖民者强迫印第安人服劳役,从欧洲传入的天花等瘟疫,使印第安人口急剧下降,整个村落被灭绝的现象屡见不鲜。
英国人殖民北美,比西班牙人艰难得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人成功地颠覆了阿兹特克和印加两个帝国,美洲的巨大宝藏让西班牙称霸全球。无敌舰队把大西洋当成了它的内湖。英国是个岛国,为了生存和扩张,必须和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英国人知道西班牙的强盛,靠的不是美洲的财富,而是殖民美洲摆脱了本土人口增长的压力。在称霸欧陆和殖民美洲的争议中,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采纳了大臣罗列的建议:殖民美洲。从此,英国人开始驶向新大陆,建立起了日不落帝国。
这时的美洲大陆中南部已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占领。剩下的北美,气候寒冷,又没黄金白银,人口稀疏,农业化程度低,因此西班牙人没有殖民北美,但认为北美是它的势力范围。法国人则落户加拿大,以鱼业为生。于是,留给英国的只有今天的美国。英国人把北美东海岸的中南部统称为弗吉尼亚——童贞女王,是为了纪念终身未婚的伊丽莎白一世。罗列获得女王的许可,于一五八四年开始北美殖民行动。参加者以征服冰岛的老兵为主,他们要在北卡罗来纳沿岸建立殖民地,然后以抢劫西班牙船队为生。登陆后发现当地的印第安人充满敌意,又缺乏食物,于一五八六年撤走。第二年,罗列派来了一批以家庭为单位的殖民者,北卡还是没有足够的食物。领队返回英国求援,赶上英国西班牙战争,一五九零年才返回北美,殖民者已不知去向,至今这还是一个谜。
一五九一年,罗列因婚姻问题与女王闹翻,被关进伦敦塔。后来,罗列用财物换取了自由,几年后重获女王宠信。一六零三年女王驾崩,詹姆斯一世继位,又把罗列关进伦敦塔。一六一六年,为了对委内瑞拉进行探险,放罗列出狱。探险中,罗列的部下攻击西班牙人,他的长子被杀,事后西班牙人要求严惩罗列,詹姆斯一世于一六一八年杀了罗列。这时,英国人已在北美立足。
詹姆斯一世大力推动北美殖民,把特许权给了弗吉尼亚公司的两个分支:普利茅斯公司和伦敦公司。弗吉尼亚公司是商业公司,以从海外获利为主。普利茅斯公司于一六零六年八月派出了第一支殖民船队,在佛罗里达海岸,被西班牙人擒获。一六零七年,普利茅斯公司又到缅因建立了殖民点,一年后撤走,美国东海岸北部因此被称为新英格兰。一六零六年十二月,伦敦公司组建了一百四十四人的殖民船队,到达切斯比克湾口已死了四十人,为了避开西班牙人,他们在詹姆斯镇建立了殖民点,是为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永久殖民点。
詹姆斯镇不适合殖民,英国人一下船就遭印第安人袭击,死一个伤了十一个,能吃的野生动物很快被吃完了。殖民者建完要塞就闹饥荒了,领队克里斯托弗·诺福克返回英国求援。诺福克走后,殖民者的当务之急就是对付饥荒。这时,约翰·史密斯来到了前台。
从英国到北美的一路上,史密斯惹了很多麻烦,诺福克本想一上岸就杀了他。上岸后,打开公司的指令,发现史密斯被指定为殖民地领导人之一,诺福克就没杀他。史密斯及殖民地人民的当务之急是寻找食物。一六零七年十二月,史密斯在寻找食物的途中被印第安人抓获,押至波瓦坦联盟总部。波瓦坦是印第安酋长,有四、五个部落,通过外交和武力,又使其它三十个部落臣服,形成了波瓦坦联盟。在扩张之际,英国人来到了弗吉尼亚。据史密斯说,在印第安人要杀他时,波瓦坦十二岁的女儿普卡康蒂救了他。史密斯回到詹姆斯镇,与印第安人建立了友谊。一年后,史密斯应邀去波瓦坦部落做客,波瓦坦人又要杀他,普卡康蒂又救了他们一命。
因为能给大家带来食物,史密斯成了殖民地领袖,他让大家务农。但现种地来不及了,史密斯就绑架印第安人部落头领,要挟他们提供食物。印第安人农业化程度很低,英国人没来时他们就常挨饿,英国人来了,就更缺食物了。结果波瓦坦联盟和殖民者发生了冲突,史密斯受伤,一六零九年回英国,再没回弗吉尼亚。一六一四年,史密斯到新英格兰探险,次年被法国海盗抓获,逃回英国后,成了作家。
诺福克于一六零九年组织了九条船,向殖民地运送给养和人员。途中遇上风暴,船队各奔东西,旗舰在百慕大搁浅,幸存者分乘两艘小船,于一六一零年到达詹姆斯镇,比预期晚了十个月。饥饿加上疾病,詹姆斯镇减员百分之八十。诺福克带来的东西也不解决问题,最后决定放弃殖民地,回英国,半路上遇到了一条给养船,就又返回了詹姆斯镇,坚持了下来。
诺福克的船队上,有约翰·罗尔夫一家。他们来北美碰运气。在百慕大,罗尔夫的老婆孩子去世了。罗尔夫单身来到弗吉尼亚。遭此大难,罗尔夫没有沉沦,而是带来了烟草种子。哥伦布发现烟草后,欧洲人开始吸烟。刚到北美的英国人发现本地烟草不好。罗尔夫带来的是上好的烟草种子。西班牙法律规定,谁把这烟草种子卖给外人的话,格杀勿论。一六一一年,罗尔夫率先种了这种烟草,次年出口英国,殖民地人民很快得以自立。英国人在北美没发现黄金,但是烟草,使弗吉尼亚财源滚滚。靠烟草英国人在北美扎下了根。罗尔夫成了富人,一六一四年春天,他向瑞贝卡小姐求婚成功,两人于四月五日成婚。瑞贝卡小姐正是印第安公主普卡康蒂。
一六一三年,普卡康蒂被英国人绑架,一直被软禁在殖民地。软禁期间,普卡康蒂受到了善待,她学会了英语,受了洗改名叫瑞贝卡。
波瓦坦认可了这个婚姻,给了他们土地房子,英国人和印第安人的关系因此缓解,有了八年和平。两人有一个儿子托马斯。一六一六年,罗尔夫一家来到英国。在伦敦,他们受到热烈欢迎。英王封波瓦坦为弗吉尼亚国王,普卡康蒂成了公主。一六一七年三月,罗尔夫一家回北美,船刚出港,普卡康蒂就病了,上岸后很快去世。二十二岁的普卡康蒂葬在了英国。罗尔夫把幼子托付给亲戚,独自返回北美。一年后,波瓦坦把酋长传给了弟弟,自己很快去世了。普卡康蒂和波瓦坦去世后,和平从此结束。一六二二年三月二十二日,印第安人突袭殖民地,杀了三分之一的人,包括罗尔夫。殖民者随即反击,最终以印第安人的衰落告终。
一六三五年,二十岁的托马斯·罗尔夫来到北美。因为他是罗尔夫和普卡康蒂的儿子,托马斯获得了殖民者和印第安人双方的信任,外公留给他大量土地,他成了印第安人首领。托马斯的女儿简嫁给了罗伯特·博林上校。弗吉尼亚的很多权势家庭都与普卡康蒂和罗尔夫有血缘关系。普卡康蒂是英王御赐的弗吉尼亚王国的公主,于是普卡康蒂和罗尔夫是为弗吉尼亚第一家庭。罗伯特的后人约翰·博林的长女简嫁给了威廉·伦道夫的儿子。弗吉尼亚第一所大学威廉玛丽学院,就是威廉·伦道夫夫妇创办的。殖民地的权势家庭子女不是留学英国,就是就读威廉玛丽学院。
再来看看新英格兰地区的殖民吧。一六二零年,一艘满载清教徒的客船五月花号,从英格兰的普利茅斯前往北美。为了平息途中的纠纷,也为上岸后建立新殖民地及可能的自治政府作准备。十一月十一日,五月花号在鳕鱼角靠岸时,船上一百零二人中的四十一名成年男子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该公约是殖民地自治的首例,签约方式和内容是为了“人民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的管理方式、不再由强权来决定。”此举开创了自我管理的社会,在王权时代,暗含了许多民主信念。《五月花号公约》写道:“为了上帝的荣耀和基督的信仰,为了国王和国家的荣耀,我们飘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地得以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能依此而制定颁布对殖民地全体人民最合适、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我们保证遵守和服从。”
一六二零年和一六二一年之交的冬季,殖民地人民遇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冬天过后,活下来的只有五十几个人。印第安人给殖民地人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并教会了他们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等生存方法。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殖民地人民渐渐习惯了当地的生存方式。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殖民地人民邀请印第安人一起感谢上天的赐予。这种在秋收时的感恩仪式,就是感恩节。
殖民者想和印第安人和平共处,他们需要印第安人的食物。他们很清楚,自己势单力薄,一旦发生冲突,根本不是印第安人的对手。很快,冲突就出现了。双方对土地的看法引起了分歧。对殖民者来说,土地就是财富,拥有大量土地能带来巨大的财富和权力。北美殖民者都是穷人和宗教少数派。英国公司就用土地吸引殖民者到北美定居。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梦想成真。但印第安人认为,土地应该共享,任何人都可以在一片土地上住下,种庄稼养家糊口。印第安人生活在自然里,他们不想改变自然。不论是农耕还是狩猎,他们过几年就换个地方,让土地休耕动物繁殖。印第安人熟悉自然规律,让自然为自己服务。印第安人教会了殖民者耕种和生存技能。但没想到,殖民者要把土地据为己有,对他们来说,这是无法想象的。年复一年,来北美定居的殖民者不断增加,占据的土地也越来越多。
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另一个矛盾是宗教。在新英格兰定居的欧洲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认为所有人都该信仰基督。他们发现,印第安人对基督教不感兴趣,也不想改变信仰。因为印第安人不是基督徒,欧洲殖民者觉得他们不值得信任,还认定他们是邪恶的人。其实,印第安人很虔诚,信仰自己的神灵。他们生活在自然中,相信自然万物互相依存,所有部落都有向自然的创造者祈福的仪式。
殖民者还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疾病。殖民者把天花等欧洲常见病带到了北美。这些病毒是北美没有的,印第安人对此没有免疫力,很多部落被传染后,死得一个不剩。
北美东部沿海各地的殖民者和印第安人关系大同小异。开始都能和睦相处,交换物资。随着时间推移,危机爆发,要么是殖民者不让印第安人踏上他们的土地,要么是殖民者或是印第安人被杀害。渐渐地恐惧取代了友谊,其中一方会受到对方的袭击,并奋起反击,“菲利普王战争”就是一个例子。马塔卡姆是万帕诺亚格部落的首领,人称“菲利普王”。第一批殖民者靠的是万帕诺亚格部落的帮助,渡过了第一个严冬。万帕诺亚格部落向他们提供食物,教会了他们种植谷物,双方和睦相处了好几年。好景不长,彼此间的恐惧和隔阂与日俱增。马塔卡姆的兄弟死于一种欧洲疾病,他认为是殖民者的错。他目睹了殖民者带给土地的变化,认为他们在摧毁这片土地。双方危机不断发生,一名殖民点的印第安基督徒被杀,成了战争的导火线。殖民者发起反击,打死了三个印第安人。战争爆发,自一六七五年始,持续了两年。战争极为残酷。六百多个殖民者被打死,三千多名印第安人丧生。
从一七八零年代起,邦联政府开始同印第安人签约,但印第安人常常不守约。原因是邦联政府把夺取土地的条约强加给印第安人。邦联政府的政策是不断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为了满足政府的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不仅要容纳来自联邦其他州的移民,还要容纳来自外国的移民。”根据这项政策,邦联政府派出的印第安事务官员强迫东北地区和南卡罗莱纳的印第安部落签订了斯坦威克斯(一七八四年)、麦金托什(一七八五年)、霍普维尔(一七八五年)和芬尼(一七八六年)条约。
这些条约的共同点是:一,谈判地点在政府的军事要塞。印第安代表只能签字,别无选择。二,条约苛刻,从印第安人那里夺取了大量土地,影响到了印第安人的日常生活。斯坦威克斯条约使易洛魁人在俄亥俄河流域的部落失去了安大略湖南端和伊利湖东南沿岸的土地。麦金托什条约把西北领地的印第安部落限制在伊利湖南岸地区,他们失去了西北地区的土地。霍普维尔条约使切诺基人让出了全部肯塔基和西弗吉尼亚、南北卡罗来纳的部分土地。三,印第安人代表并没有部落的授权。
因为这些特点,使得这些条约不可能被遵守。俄亥俄河流域的非易洛魁部落在斯坦威克斯条约签订后,愤怒地声明,易洛魁部落无权为他们签订条约。易洛魁人也因为条约威胁他们的生存而拒绝承认,并扬言要是条约实行的话,就攻击附近的殖民点。麦金托什条约也一样,肖肖尼人拒绝签字,勉强签字的部落也不准备遵守。切诺基人否认自己代表签订的霍普维尔条约,与入侵者进行了五年的抵抗。在政府军的包围下,被迫在芬尼条约上签字的肖肖尼人代表返回部落后,宣布条约无效。 邦联政府的行为给印第安部落造成的损失并不算太大,只涉及到个别部落和地区。一八二十年代和一八三十年代,大量欧洲移民涌入美国,对土地的需求大幅增长。联邦政府背弃了对印第安人的承诺,要把他们全部驱赶到密西西比河以西。早在一八零二年,乔治亚就与联邦订下协议,要求联邦通过和平途径,买下印第安人在该州的土地,以换取该州放弃对西部的土地要求。路易斯安那购买完成后,有人建议联邦政府把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印第安人迁到河西。但一直没实行。
一八二五年一月二十七日,门罗总统正式向国会提出迁移印第安部落的议案。议案包括迁移的必要性、需注意的原则和方案。议案指出:“应当把这些部落迁移到指定的领地,迁移的条件必须使他们满意,又不使联邦政府丢脸”。国会未就门罗议案做出任何决定,但迁移印第安人已在议事日程上了。地方政府驱赶印第安人的事件越来越多。一八二九年初,切诺基部落给陆军部写信,指控乔治亚议会非法夺取他们的土地,指出“乔治亚议会违背联邦法律”,称他们剥夺切诺基人土地的法令条款,将于第二年对切诺基人产生效力。切诺基人要求陆军部对乔治亚进行干预。陆军部长约翰·伊顿于四月十八日在回信中坚决贯彻杰克逊总统的意图,明确地表示要把东部的印第安部落迁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伊顿写道:“除了此前已经提请你们考虑的向密西西比河西岸迁移的方案以外,别无它法,只有在那里才能为你们提供保护与和平。你们应当明白,总统命令我再次提醒你们认真考虑这个方案。继续停留在你们现在的居住地,即停留在独立州的领土内,除骚扰和忧虑不安以外,你们什么也得不到。在密西西比河西岸你们的前景将会不同。你们会发现那里没有利害冲突。联邦主权不会受到州司法权的牵制,而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它将会用你们民族的语言对你们说,只要树木生长或者溪水长流,土地就是你们的。”
一八三零年五月二十八日,联邦国会通过《印第安迁移法》,从法律上剥夺了印第安部落在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居住权,侵占了他们世代相传的家园和土地。杰克逊总统鼓励印第安人接受联邦政府提供的密西西比以西的土地,承诺他们永享主权。杰克逊政府强迫印第安人放弃了一千一百万英亩的土地来到西部。一八三八年至一八三九年,联邦军队迫使一万五千名切诺基人离开乔治亚,迁徙到俄克拉荷马。四分之一印第安人死于途中,切诺基人称这次旅程为“血泪之旅”。《印第安迁移法》使印第安部落身受其害。此后联邦政府要是能遵守诺言的话,西迁的印第安人还会有一线生机。然而,政府一再食言,印第安人的土地一再被剥夺,最后剩下的只是一些贫瘠的保留地。从一七七八年,联邦政府同特拉华部落签订第一个条约起,到一八七零年代共签订了三百七十项条约。每项条约不是剥夺印第安人的土地,就是背叛联邦政府以前的承诺。到了内战前后,印第安人已成了少数民族,他们处于任人摆布的地位,成了联邦政府的救济对象,从美国政治生活中渐渐退出。
从北美的英国殖民者和中南美的西班牙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不同政策,可以看到一个令人深思现象。中南美的西班牙殖民者采取的是融合政策,他们把欧洲文明与当地的印第安文明融合起来,他们对印第安人远比北美的英国殖民者仁慈。但后来,北美人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国家——美国,很快成了世界第一强国。而中南美一带的那些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独立出来的国家,最终只能成为二流国家。
这一现象的首要原因是英国采取“间接统治”,殖民地在政治经济上自立。另外,英国采取文化隔离政策,把本国文化与土著文化隔离开。该政策能长期保持对殖民地的控制,独立后,殖民地仍愿意与英国保持政治经济上的联系。更重要的是经济政策,英国殖民地是完全市场经济,政府不插手,经营方式是公司制。于是,自由市场的经济制度在殖民地得以确立,竞争取代了主宰财富生产分配的中世纪规则。西班采取“直接统治”,尽量使殖民地在政治经济上与宗主国融合起来,灌输宗主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同化土著,让被统治民族对统治民族产生认同。这种做法导致殖民地人民的分化,独立后无法保持政治上的稳定,最终造成了那些国家内政外交的混乱,以至于长期处于弱国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