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楼

Ci Git Romain, Dieu Ait Son Ame.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电影中的纽约(多图)

(2007-06-19 06:07:20) 下一个

你最喜欢哪部电影里的纽约场景?是奥黛丽赫本在第五大道Tiffany's珠宝店橱窗前喝咖啡?是卡里格兰特在大中央车站里逃避不可知的仇家追杀?还是梅格莱恩与汤姆汉克斯跨越东西岸,终于在帝国大厦的顶楼相会?知识分子型可能会说是伍迪艾伦与黛安基顿排队看一部让人想自杀的影片,喜爱冒险的人或许想学蜘蛛人一样在第五大道高楼间吊钢索,嫌当前纽约太商业化的人,大概会想去“出租车司机”里的地狱地下室住一晚。不管你想在电影里寻找什么,电影里的纽约都可以满足你。

昨天,我趁着下班的路上,去看了大中央车站的“纽约与电影”展,也终于明白,纽约与百年来的电影发展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匆匆拍了几张照片,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展览的名称得自2001年的一本同名著作,该书作者James Sanders收集了不少电影场景的相片,在中央车站里免费展出。根据Sanders的解释,今天我们想起美国电影,就跟好莱坞画上等号,但是美国的电影,其实是发源于纽约,声光电器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公司,就是以纽约为根据地,所以许多现存最早的电影,都是以纽约为背景。这些电影还不是虚构的剧情片,而是纪实的纪录片,展览中播映的20多部20世纪初的影片,充分显示了卢米埃兄弟式的好奇,比如地铁车进站,是在IRT线通车八个月后拍摄;“康尼岛之夜”用了12万5000个灯泡把康尼岛点缀得光灿耀眼,然后摄影机横扫显示这场奇观;1901年三个建筑工人攀着起重机从高楼往下到地面的画面,简直是卓别林的电影重现。

纽约的电影中心地位,直到1920年代有声影片兴起后,因为街上取景太吵,才让给了好莱坞。和纽约相比,好莱坞有的是地,可以让片厂构筑各式各样的场景,包括纽约市场景。1936年的“Broadway Melody”,包括纽约贫民住宅、42街时报广场及歌舞升平的夜总会,所有场景都是搭出来的。



到了1940年代以后,新的导演开始在现场取景,于是又回到纽约。展览中举了著名的“岸上风云”(On the Waterfront)为例,就是借用了Hoboken的码头来拍。希区考克的“后窗”(Rear Window),在格林威治村的Town House里,看尽了人生百态。不过,要说到经典的纽约街头镜头,谁都比不过玛丽莲梦露在1955年的“七年之痒”里,裙子被地铁风口吹翻的一幕。根据展览的解释,今天的时髦女郎想学也学不来,因为那个通风口的底下,是导演Billy Wilder设置的一个大风扇,并非真的地铁车辆通过。

不只是美国的电影人从纽约获得灵感,德国默片时期的大导演Fritz Lang据说就是搭乘汽轮由港口进纽约时被感动,拍出了描述未来的“Metropolis”,对他来说,纽约的高楼大厦,与欧洲古老城市截然不同,代表了人类的未来。
 

电影里的纽约,并非都是灯红酒绿、衣香鬓影的,自1970年代以来,年轻的导演想拍出纽约真实的一面,象是马丁史柯西斯、法兰西斯柯波拉,往往呈现了阴暗暴力的一面。1980年代的史派克李,继承这个传统,但是把镜头拉到曼哈顿以外的地方,进入哈林和布朗士区。另一个曼哈顿以外的经典纽约电影,是Sidney Lumet在1975年拍摄的“热天午后”(Dogs Day Afternoon),取材自真实故事,艾尔帕西诺饰演的银行抢匪,在警匪对峙中竟然被围观民众当成英雄。

电影里的纽约不见得就是真正的纽约,不管是光鲜亮丽或是暗影幢幢,只要透过电影镜头呈现,都特别浪漫。在马丁史柯西斯1985年的电影“下班之后”(After Hours)里,表现得最为生动。打字员Paul约会不成,却莫名奇妙闯进纽约入夜后的光怪陆离,仿佛做了一场噩梦,然而也体验了前所未有的人生。电影中的纽约之所以能吸引全世界的人来朝拜,不正是同样的道理?



(注:文字部分参考了世界日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小斧头妈 回复 悄悄话 纽约是单身人的天堂, 每天都有那么多好玩的事在上演。 周末愉快!
夏日余晖 回复 悄悄话 很长见识!谢啦!
烟丝霹雳纯 回复 悄悄话 必须要争取粉丝的利益!
天寺 回复 悄悄话 昨天下班晚,没有仔细看完全篇的文字,只是匆匆看了图片。今天细究起来,觉得罗曼在很多领域涉猎很广呢!谢谢分享,不过关掉页面的那个瞬间瞧好扫到梦露脚底的那双凉鞋,呵呵,可恶的10年流行原则啊,我们今天喜欢的居然还是奶奶们时代的产物!
可可西里 回复 悄悄话 很不错, 喜欢纽约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沙发给我坐?谢谢!
很喜欢资料帖,很值得回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