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六四后首见:田纪云公开撰文赞赵紫阳

(2007-07-12 22:32:33) 下一个


明报/退休的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近日罕有地公开撰文赞扬已故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称赞赵「一贯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指赵在位期间,从未对自己的住宅、办公室大兴土木购置贵重高档用品。去外地调研,轻车简从,不清道,不戒严,不搞花架子,不搞假现场,不要地方当局事先导演。

本周在北京出版的《炎黄春秋》2007年第7期,第一篇文章便是田纪云所写的〈国务院大院的记忆〉。

《炎黄春秋》封面文章

田纪云在文章中说:「1986年,秘书长们商量,把国务院常务会议室桌子换成了比较时尚的椭圆形会议桌,第一次使用时赵紫阳就批评说,国务院不要带这个头。所以当时其他会议室没有再换会议桌。赵紫阳一贯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为了制止公费请客,曾明确规定,公费请客只限『四菜一汤』。虽然执行中有阻力,未能坚持下去,但对当时不良风气起到一定遏制作用。他严格要求干部保持艰苦?素的作风,自己首先身体力行,在位期间,从未对自己的住宅、办公室大兴土木购置贵重高档用品,一切从俭,不浪费国家一分钱。」

回忆陪同巡察情形

田纪云还回忆他多次陪同赵紫阳去外地调研的情形,形容赵「轻车简从,作风深入,求真务实。」「与陪同人员同坐一辆面包车,谈笑风生,边走边谈。经常途中停车,到群众家_堙B到工地现场、到车间班组看望群众,了解情_G,获得第一手材料。所到各地,不清道,不戒严,不搞花架子,不搞假现场,不要地方当局事先导演。」

「轻车简从求真务实」

这是自1989年六四事件以后,内地印刷媒体首次刊登赞扬赵紫阳的文章。赵紫阳在六四事件中因反对镇压,被中共撤销党总书记等职务,并被软禁长达15年。他於05年1月17日病逝。

《炎黄春秋》在发表田纪云文章的同时,还配发了他於1985年12月陪赵紫阳在河南考察工作的照片,在内地媒体亦是18年来的首次。

《炎黄春秋》敢言见称

《炎黄春秋》月刊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以刊载古今中外的历史评论文章为主,标榜「还原历史真相」,撰文者以中共元老、作家与学者为主,在内地以言论大胆及敢於刊登敏感文章而着称。

撰文者多中共元老

该刊04年第8期所载的退休的前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的访问记_堙A对邓小平改革的不足提出批评。

刊胡耀邦专题遭查禁

05年11月胡耀邦诞辰90周年,该刊刊载了「我们心中的胡耀邦」专题,请田纪云、李锐、胡耀邦秘书曹治雄等多位党内元老发表评价文章,一度遭中宣部查禁。

今年第2期发表了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谢韬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亦引起内地理论界震撼。

《炎黄春秋》於1991年创刊,编辑部设在北京,社长为已退休的国家新闻出版署前署长杜导正、副社长则包括退休的新华社前高级记者杨继绳、全国记协《桥》杂志社原副社长吴思等人。吴思任执行主编。

附:

田纪云:我在国务院大院的记忆

我12岁就参加了八路军,一直没有机会受正规高等教育,我又无政治背景,且长期在边远的地方工作,於我,中南海挺遥远的。但是,历史的大潮却把我涌入了中南海。广告

从秘书室到副总理,我在中南海红墙里度过了十二个春秋,这十二年给我留下的记忆太多太深刻了,很多事使我终身难忘。在这里,我讲讲当年国务院机关的风气。

国务院办公厅在周总理的长期熏陶下,有着许多优良传统。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四点:

第一,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他们不欺生,不排外,没有这帮那伙,同志关系比较融洽,能够很好的合作共事。在内部,包括行文,从总理到一般工作人员都以同志相称,从不叫官衔。我刚到国务院时,真是有点像《红楼梦》里的姥姥初进大观园,不知东南西北。对於办公厅机构设置、工作运转、行文程序、各方面的关系等,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面对这种情况,我给自己立下三大任务:首先是尽快熟悉情况。我衷心感谢国务院办公厅特别是秘书局的同志们给予我的热情帮助。当时秘书局有一位副局长叫刘冰清(女同志,回族,她的爱人给华国锋同志当秘书,直到辞世),她从周总理时代就在办公厅工作,几朝元老了,对国务院情况非常熟悉。她一有空就来到我的办公室坐坐,同我聊天,介绍情况,有时也带我在大院转转,到各局处坐坐,让我熟悉情况,使我受益匪浅。二是把好文件关。因为一到国务院就分管经济方面的工作,文件比较多。我的任务是控制数量,不能有半点差错。对於重要文件,我的办法是把有关负责人和撰稿人找在一起,集体作业,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先后当过秘书局副局长的候颖、周锁洪、李树文、张克智、安成信等人,经常与我在一起抠文件。这种办法也使我向工作人员学到不少知识。八十年代国务院文件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三是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对此,在战争年代过来的我,有点优势,很容易做到。有段时间我的家属还没来北京,我与大家一起在大食堂吃饭,和大家一样排队买饭,唯一的特殊是秘书长们有个固定的饭桌,不要端着碗到处找位子。这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工作人员的距离。我很快结识了一大批工作人员,他们与我说古道今,谈天说地,这些,却帮助我很快进入角色,对我后来的工作帮助极大。

第二,任人唯贤,五湖四海。在我任副总理第一任期还兼任国务院秘书长和机关党组书记,是管干部的,但从来没有人到我这里跑官要官的,我主持研究提拔了那麽多局、部级干部,也从来没有人请我吃过一顿饭,或者送点什麽礼品,所谓「红包」,那时还没有这个名词。而且至今也没听说那时提起来的干部,有哪个因腐败而落马的。

第三,艰苦朴素的作风。国务院机关是很节俭的。比如,从周总理时代就有一个规矩,在国务院会议室开会喝茶收费。八十年代初,与会人员喝一杯茶要放一毛钱,后来物价涨了,放两毛,喝白开水不收钱。有几年,上午开会到十八点时可以吃一顿饭,但要收八毛钱,喝酒一杯收四毛。国务院北门与院子不对称,一九八五年有人建议修一下,但基於节约的考虑,始终未下决心。一九八六年,秘书长们商量,把国务院常务会议室桌子换成了比较时尚的椭圆形会议桌,第一次使用室赵紫阳就批评说,国务院不要带这个头。所以当时其他会议室没有再换会议桌。赵紫阳一贯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为了制止公费请客,曾明确规定,公费请客只限『四菜一汤』。虽然执行中有阻力,未能坚持下去,但对当时不良风气起到一定遏制作用。他严格要求干部保持艰苦?素的作风,自己首先身体力行,在位期间,从未对自己的住宅、办公室大兴土木购置贵重高档用品,一切从俭,不浪费国家一分钱。

第四,领导外出,轻车简从,作风深入,求真务实。我在国务院副总理第一任期内,多次陪同国务院主要领导去外地调研,轻车简从,与陪同人员同坐一辆面包车,谈笑风生,边走边谈。经常途中停车,到群众家里、到工地现场、到车间班组看望群众,了解情况,获得第一手材料。所到各地,不清道,不戒严,不搞花架子,不搞假现场,不要地方当局事先导演。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