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猛批路遥之伪善zt

(2006-08-25 10:13:25) 下一个
                          路遥者,一盛名之下的农民作家,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有大批拥戴者。                  路遥的fans们评价路遥的作品,最常用的一个词儿就是“感动”,正如路遥本人经常使用“痛苦”,“感动”来描写他书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一样。看到“感动”这个词儿,不禁让人想起《读者》,《知音》里那煽情被煽烂了的“常常感动”,“这一刻,我泪流满面”等陈词滥调,看到下雨了他感动,看到小草发芽了他也感动,看到卖烧饼的,他更感动。关于这种“半票观众”,柏杨先生曾有尖刻的评论,“看了上面的言论,我们发现萨孟武先生是以眼泪的多寡来判断艺术价值的,使人跺脚。柏杨夫人和下女小姐看《雷公子投亲》,看到岳父大人嫌贫爱富,设计要害死雷公子那一段,也老泪纵横。在我们乡下,夏天黄昏,柏杨夫人盘其小脚,正襟危坐在广场石凳之上,为广大农村妇女念唱本听,听众能哭成一片,声闻十里。呜呼,眼泪和艺术间的关系如果是这么单纯,我们可以取消艺术批评,只要有眼泪瓶就够啦。萨先生的欣赏切线只切到《梁山伯祝英台》电影上,犹如柏杨夫人和下女小姐的欣赏切线只切到《雷公子投亲》上一样。别看老妻看《雷公子投亲》哭成了泪人儿,看《红楼梦》看到林黛玉小姐之死,她反而摇头。但我们不能因为“别人流过泪,她则没有”,就说《红楼梦》“不够标准”也。”                  实际上,仔细剖析路遥的作品,把那洋洋洒洒百万字的“巨著”的精华提炼出来,写成中短篇,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平凡的世界》这样的故事,在《知音》、《家庭》杂志上比比皆是,说不定文笔还比路遥好一点,写得还惨一点,还没路遥这么假。啊,那田晓霞这样一个大干部的女儿,大报记者,竟然爱上了打工仔孙少平,本身这一点就够小报记者们写若干假新闻花边新闻了,更煽情的是,这样一个人民的好女儿,为了勇救群众,“牺牲”了,啊,这样一来,简直是当代的“梁祝”啊,读者们的眼泪还不趁势而下,更待何时?很多人提起《知音》杂志,都是非常不屑一顾,可是这本杂志在中国销量第一,这说明什么?说明越是俗的越是假的,越有市场,人民需要这样的文化,不管故事怎么假,只要能煽情,就有人看,就有人为此感动为此流泪。                  有人抨击说,路遥小说里不断重复的一个yy情节就是,穷小子总是受到富家女的青睐或者爱情,如《在困难的日子里》里的马建强,被干部子弟加班长吴亚玲爱上了,最后小说结尾还加了一个巨假无比的大团圆结局,实在令人作呕。在《平凡的世界》里更是如此,爱上孙少平的是县革委会主任的女儿田晓霞,比起当时家里是穷光蛋的孙少平,相差得天差地远,后来田晓霞成了城里人,她爹成了地委书记(在农民看来已经是巨官了),又是大记者,还是爱着打工仔的孙少平。这段爱情照样加了一个巨假无比的结局,田晓霞死了,还是“牺牲”的。幸亏她死了,不死的话,现实中这段姻缘根本成不了,大官的女儿会嫁一个打工仔?大概就是这种类似于金庸小说中的成年人的童话情节,傻小子郭靖也能娶了黑社会老大,武林泰斗黄药师的女儿,还是武林第一美女黄蓉,路遥的读者,也都开始集体YY自己是孙少平了。在路遥作品中有几段主要的这种yy情节:                       一:在《人生》中高家林被聪敏美丽大方出众的县人武部部长之女黄亚萍爱慕。              二:在《你怎么也想不到》中,农家子弟薛峰和省委组织部部长之子岳志明成为好友。              三:在《夏》中。省厅级干部的美丽纯洁的女儿苏莹爱上了农民子弟杨启迪。              四: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人品高洁美丽无比的地委书记之女田晓霞相互深爱。而少平的妹妹兰香也受到省委副书记的聪明帅气的儿子吴仲平的青睐,日后结为夫妇。              五:在自传体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高中生“我”得到最靓丽的校花吴亚铃(县人武部部长之女)的热情帮助和关心。                  路遥的这种谄媚权贵的yy情节,有可能也是内心深处一直身处下层的自卑感,现实社会中的卑微地位,使他不知不觉地化身为笔下的男主角,做起攀附大官女儿的白日梦,甚至说“攀附”都不恰当,应该是“倒追”,大官的女儿追他!在路遥的笔下,从来没有对高层权贵的抨击,有的只是歌功颂德和谄媚,大干部不是清正廉洁就是平易近人(还特别喜欢跟农民结亲家),比如《人生》中高加林的叔父,那就是一高大全的典型,清正廉洁,一手掐断了高加林的城市梦。《平凡的世界》里的巨官省委书记吴斌,很容易地就接受了农村的未来儿媳妇。路遥的作品中,从来没有对现实的抨击,有的只是感激涕零,感谢党的路线好,感谢领导体察群众,上面的路线都是好的,只是底下的人,如农村的一些基层干部没有执行好。路遥这种思想档次的作品,跟80年代初拍的一些《咱们的牛百岁》之类的电影差不多。                  路遥小心翼翼地不敢触动当权者的神经,所以他也知道其作品的整体档次和思想性是他的致命伤,所以他就不遗余力地在某些细节上赚取读者的眼泪,比如《在困难的日子里》,路遥使出浑身解数,把马建强写成天下第一惨人,写他在破窑里烤土豆,他的破衣裳,他的饿,他家的穷,还被诬陷为小偷,偏偏这样又穷又惨的小子,还得到校花加干部子弟班长吴亚玲的青睐,啊呀,这简直比当年七仙女与董永的幸福生活还感动人啊。女人喜欢看灰姑娘的童话,男人喜欢看青蛙王子,所以也难怪读者们一致认为,路遥的作品“感动”,读者们把自己代入书中,如果是他们身处那个破窑,能不希望一位又美丽又善良的公主突然出现?这种“比惨”的细节描写,是路遥的拿手好戏,比如《平凡的世界》一开头,写黑面馍馍和白面馍馍的分饭情节,冗长的描写,无非想表达一件事,孙少平够穷够惨,读者们可以准备你们的手帕了。                  《人生》也算是路遥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心思想无非是,一个向往城市的青年,因为没有了“根”而失败,最后还要回到农村种地。路遥没有也不敢对野蛮没有人性的“户口”制度提出半分置疑,相反,他对希望离开农村的这些人冷嘲热讽,认为他们其实应该认命,因为土地才是他们的“根”。路遥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认为个人的理想,应该服从社会现实(大意),所以最后安排高加林回到农村。这时,和谄媚权贵的嘴脸迥然不同,路遥迎合了当权者,把农民拴在土地上,不许乱说乱动。路遥对这种失去“根”的人,一点宽容之心都没有,他把少平少安的姐夫王满银写成了“逛鬼”,“二流子”,“不好好劳动”,在路遥看来,不在农村拴在土地上的人,一概是二流子,最后都没有好下场,最后,路遥照例把王满银安排回农村,还自得意满地以为给他个“善终”的结局。                  总之,路遥实际上是个心理和人格都比较卑微的作家,作品中没有现实与批判,有的只是趋附和虚假,用另一种方式拍当权者的马屁,他也许是不敢,也许是根本就没想过,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闪出思想的光芒,反映真的现实。其洋洋百万的作品,没有思想的灵魂,不过是一堆废弃的死肉。读者们感动着,用浅思维感动着,只要这样的读者群仍旧庞大,路遥的作品就一直会有人欣赏,只是历史会证明,什么是真的经典,什么是伪善的经典。   ----------------------------   同意!!虽然可能有人骂俺!!   俺是农村出来的,受过苦,小时候地瓜干是主要粮食,一直很穷,家里给俺连鞋都买不起。   可是看《平凡的世界》,就一个感觉:假!!!!!!   孙家兄弟两个不知道修的什么福气,都被领导的丫头看上!!   现实社会中,这种几率比行星撞地球还小。   还有很多情节和描述,实在太多了,让俺这纯正的农村子弟觉得太虚伪,不喜欢看。 从《平凡的世界》看矛盾文学奖是什么档次? 作者:便秘请看CCTV 提交日期:2005-9-20 16:10:00 ??以下为矛盾文学奖第三届获奖名单和书目,以及评委名单。   本人也算文学爱好者,看书从来不需要别人推荐或者获奖的书什么的. 这个什么矛盾文学奖,据说还是个挺“权威”的奖,一本又臭又长的二流小说《平凡的世界》得了这个奖,摇身一变俨然成了传世名著,真值得研究一下这个奖到底是什么档次。      看评委名单,恕我孤陋寡闻,仅听说过有刘白羽、冯牧、袁鹰这几个人,好像是靠着几篇《红玛瑙集》之类的散文,勉强可以称得上“文人”的人,袁鹰好像听说有点名气,到底写了些啥,不清楚,哪位知道的朋友提醒提醒。至于其他的评委,兄弟汗颜,连听都没听过他们的名字,至于他们的著作和生平,更是无从得知,不知是何方神圣,有什么资格当这个评委,评这个奖。中国作家里,哪怕写得再烂,也都有点小名,连这点小名都没有的,不是根本就写不出一点有文采的文字,就是尸位素餐的专搞理论的“专家”。历届评委,基本上都是这么几个人,其共同特点就是,没写过什么文字,除了用作点缀的巴金、丁玲之外。      再看得奖的书目,刘白羽自己写的《第二个太阳》 竟然也获奖,他又当评委,又获奖,真是不避嫌啊。再看看这部小说到底是什么题材,原来是写解放战争的,×××就是“第二个太阳”,这种赤裸裸肉麻的恶心歌颂,实在令人想找个树墩子放个盆。这种政治牌,在历届矛盾文学奖评选中都有,张平的《抉择》也评上了一个奖,这部小说已经改成了电影《生死抉择》,可见实际上文学价值在矛盾文学奖中实际上占次要地位。      既然这个奖的基调就是定了政治牌,中国一流小说家,如贾平凹、冯骥才,从来就没得过这个奖,就不足为奇了。      个人认为,《平凡的世界》从文字功夫和故事编写上,都属下乘,还不如刘心武的《钟鼓楼》写得好,路遥写的东西,跟陈忠实的《四妹子》和《蓝袍先生》档次差不多,文笔也差不多,写成中短篇尚可,长篇就臭了。看《平凡的世界》最恼火的就是作者的语言的贫乏,形容人物总是“幸福”、“痛苦”,“紧紧咬着嘴唇”,“感动”这么几个翻来覆去用滥了的词,一章看完,仅仅知道这一章大概写了几件琐事,文字上再也没有可回味的余地,大篇大篇的文字淡而无味,空洞无物,要么就透着一股虚假的煽情。      路遥就像一个县文化馆的小书记员,能写一些有关农村的文字,但还是闭门造车,把身边发生的几件事翻来覆去的写,他缺少的就是文采和想像力,都是出身农村,贾平凹就能把文字写得诡,写得神,写得土,这就是码字匠和大作家的区别。      总之,也许不得这个矛盾文学奖,路遥的东西还是会有人欣赏,产生某种共鸣,但是,路遥终究只能算是一个农民作家,算不上大作家,他的作品也很难成为传世经典。                              第三届(1988年)         路遥《平凡的世界》      凌力《少年天子》      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浪》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本届荣誉奖      肖克《浴血罗霄》      徐兴亚《金瓯缺》                  第三届      (无评委会主任)      评委会成员(共16人):      丁宁 马烽 刘白羽 冯牧 朱寨 江晓天 李希凡 玛拉沁夫 孟伟哉 陈荒煤 陈涌 胡石言 袁鹰 康濯 韩瑞亭 蔡葵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