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魏石经考》

  中国古代最后的最高学府,是清代的太学,原址即以后的北京首都图书馆。太学的结构,中间为辟雍,四周环水的方形小殿,为皇帝讲学之地。北侧正面有讲经用的大殿,两厢是平房,平房为太学生念书的地方。平房中原立石碑,刻有十三经。当然,清代的太学生,是念书,因为,那时的知识已经靠书本传播了。在没有印刷书的古代,只得将经书刻在石碑上,读书人就靠临摹石碑上的文字了。可见,石经对传播古代文化,规范古代典籍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王国维说的“石经之刊,为万世定本”。

  我国最早立石经在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书碑立于太学。魏正始(240-248年)中又大力刻石经。这些石经因年代久远,刻石风化,很多不易辨认。但是,这是研究古代经典和书法的最重要的第一手材料。欧阳修《集古录》(十卷),收录历代金石材料。宋洪适《隶释》(二十七卷)和《隶续》(二十一卷)为最早研究汉魏石刻文字的专著。这门学问清代就更兴盛了。罗振玉曾收藏大量石经拓本。王国维在日本期间,已研究了这些历史材料。特别是光绪末年,洛阳出土了魏石经,为黄县丁树桢所有。这是宋以来第二次出土的石经文物。王国维据新的材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王国维在《魏石经续考自序》中详述了考订魏石经的过程:“余于丁巳作《魏石经考》,据黄县丁氏所藏残石,以定魏石经每行字数;又由每行字数,推定每碑行数。复以《御览》引《洛阳记》所载碑数及诸经字数,参互求之,以定魏石经经数。又排比《隶释》所存残字为《经文考》、《古文考》共书二卷,刊行于广仓学宭学术丛书。岁在辛酉,复删《经文考》、《古文考》诸篇,而掇取其首五篇,编入《观堂集林》。癸亥春,乃闻洛阳复出魏石经残石一,两面分刻《尚书》”无逸君奭“二篇,《春秋》僖文二公,字数至千余。三月中,始得拓本,则已剖而为二。又见《尚书·多士》、《春秋》文公一小石,亦二百余字。……总今日所有残石,凡得二千有数字。除磨灭不可见者,尚二千字。视五代、宋初人所见拓本,字已逾倍。乃复为此考,以补前考之未备焉。”王国维还看到了马衡两次去洛阳得到的拓本,所以他十分自信。

  王国维的《魏石经考》四月下旬开始写,至九月十四日将全稿及碑图写完。这项工作是艰巨的,“每日仅得二纸”。他于1916年7月17日告诉罗振玉说:“魏石经考》上卷已写成,得十九页,虽甚粗漏,然前人实罕用此方法,故所解决之问题实颇不少也。”过了半个月又重写一次,“又修改《魏石经考》,尚须重写一次,其中《魏石经经本考》一篇几全行改易,其子目为:《汉石经经数石数考》、《魏石经经数石数考》、《魏石经经本考》、《魏石经拓本考》、《魏石经经文考》、《魏石经篇题考》、《魏石经古文考》、《魏石经书法考》,共八篇,分为二卷,附以碑图七。此次殆可为定稿矣。然再写石印底本尚须半月有余乃可成,碑图恐尚须自写,恃人全不成也。”《魏石经考》二卷,最初发表于《学术丛论》第一集。全文共八篇,编《观堂集林》时删去《经文考》、《篇题考》、《古文考》三篇。

  考魏石经先从汉石经开始,以便溯源,有利于定石经经数和字数。王国维运用古籍互相参校的办法确定“经数莫确于《隋志》,石数莫确于《洛阳记》。《记》云:大学在洛城南开阳门外,讲堂长十丈广二丈,堂前石经四部,本碑四十六枚”。《隋书·经籍志》记有七经:《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了解了汉代情况以后,就可以据此推断《魏石经》的情况了。“魏石经》石数以《西征记》最准确,有三十五碑,字数计之得十有四万七千字。”刻有《尚书》、《春秋》外,“左传》本未刊成”。因为,如《左传》全刊出,这些字数当然容纳不了。

  汉石经用隶书刊刻,故称“一字石经”,魏石经则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刊刻,故又称“三体石经”。其间产生差别的原因,“然汉学官所立,皆今文无古文,故石经但刻今文。诸经异同,至今文与古文之异同,则未及也。而自后汉以来,民间古文学渐盛,至与官学抗行。逮魏初复立大学,暨于正始古文诸经,盖已尽立于学官,此事史诗虽无明文,然可得而征证也。”

  魏石经的文字,立以大学,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以作为鉴别校定古书之用。“因汉时除壁中书及张苍所传《春秋左氏传》外别无古文故也。今就魏石经遗字中古文观之,多与《说文》所载壁中古文及篆文合。且有与殷周古文合,而为许书所未载者,然则魏石经古文出于壁中本或其三写四写之本当无大误。”鉴别古代经典的文本,涉及好多知识,石经上的文字是一个切实的根据。

  1922年,洛阳又出土魏石经碑半截。王国维作《魏石经残石考》,对碑图作了考释,并对照不同本文的经典加以对勘,对不同字体的文字又加以考定。比如:“甲殷周古文甲皆作十,惟卜辞中殷先公上甲之甲独作田,从十在中,周时尚用此字,伯吉父盘之田即甲也。其与田畴字殊者,十之横直二画不与其旁相接,古人以其易与田畴混也。故多用十字,罕用四字,而十字又易与在字及七字之古文相混,乃为此字以引之。实则由田字转变者也。《说文》木部柙之古文字,又由此字转变小篆之,亦即此字。秦新郪、阳陵二虎符均如此,作此字篆文亦然。《说文》篆文作乃从不从十,盖六朝以后传写之矣。”

  陈邦怀《观堂手写魏石经碑式跋》一文中称曾从天津书铺得到王国维手写魏石经碑式手稿,小楷端正,一丝不苟。碑式每行二十字。王国维原在《魏石经考》中说:“余就黄县丁氏所藏魏石经残石以经文排比之则,每行得六十字。更以此行款排比《隶续》所录魏石经《尚书》、《春秋》残字,亦无一不合,知每石皆每行六十字。”现在王国维手稿每行二十字,是一体之字,如用三体书写,每行即为六十字了。容庚曾记述《续魏石经考》写作情况时说:“续魏石经考》一卷,未定稿,且无标题。其名乃余录手稿时所假定。书分三章:一碑图,二经文同异,三古文。盖数年来残石陆续出土,故未能写定。”

  王国维考释石经在方法上注意把地下出土之物与典籍互相校勘,将出土的文字放在文字发展史中加以考定,这都是他的创造。他很重视这部著作,在刚写完时就与《乐诗考略》同称为可存留于世之作。到了1917年,他又将《魏石经考》与《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相提并论。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