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与藤田丰八的交往

  藤田丰八于1897年应上海农学社之聘来华任教。他是日本文学士,学哲学,以后是历史学家和汉学家。藤田丰八和田冈佐代治都是后来东文学社的教师。王国维了解西方学术,是从学德国哲学开始的。王国维学习德国哲学的指导者,是藤田。所以,王国维在《自序》中说:“自是始决从事于哲学,而此时为余读书之指导者,亦即藤田君也。”王国维又向他学习日文,但因为是业余学习,进展甚缓,藤田屡次向主持者争取,说明事务太多,“于学问非所宜,嘱以旬报或日报译东报事畀弟,庶得一意学习”。《时务报》的主持者亦颇同情,愿意接受,但未全实行,只是略减杂务。1898年夏,《时务报》负责人汪康年决定接受藤田的建议:“为国维成就学问计,格外垂爱,令国维为日报馆译东文,甫有成言。”后因王国维患脚气病返乡休养,秋凉回上海,报社已停刊了。这时,罗振玉留王国维在东文学社主持庶务。王国维本人十分重视藤田的好意,决心不使所学的日文半途而废。

  1899年春,藤田酒后失态,引起冲突,致使汪康年致书藤田,以示批评。藤田即以严辞回驳。据王国维称:“顷见藤师复公书,语甚辩而间隙可抵之处甚多。公能不复置辩,则所全者大矣。”王国维当时被任为学监。他一方面对汪康年的致藤田书,表示:“窃叹公之持正,而恨平日之知公有未尽也。既又读复藤师书,持论平实,毅然有不可屈之色,益服公之志。”另一方面又希望息事宁人,他说:“藤师学术湛深,其孜孜诲人不倦之风尤不易及。开岁以后未交一文之脩,而每日上讲堂至五点钟,(彼中学堂教习至多不过三点钟)其为中国、不为一己之心,固学生所共知,而亦公之所谅也。其酒后沈湎,固不无小过。前日之事,生徒中之稍有识者无不窃愤,公前后二书,亦足以伸中国士大夫之气而慑外人矣。”其实,藤田给汪康年的复信欠缺自责之意。王国维批评藤田“量褊”。

  王国维对藤田的态度,在《致汪康年》信中指出:“彼得书后不引咎而责公……公宜引过自责,无再辩难,以安其身,而彼亦不致再蹈前辙。以上所说,公岂有不知,所以不肯逊词者,欲使外人知吾国士气不可屈耳。”王国维对这件事抱息事宁人的宽厚的态度。他的理由是:“顾事有重轻焉,吾国现在人才未成,一切庶务皆须借才而理。藤师卒业大学,其所交游固皆彼中极有才学之士,若一旦不合,翩然竟去,讼言吾国士大夫之不可共事于天下,则彼中材智皆裹足不为中国用,此事关系尤非小也。”这样的退让的策略,并没有完全被汪康年所接受,但是,以后藤田并没有“翩然竟去”。王国维学监的职位,却因与大多数同学关系不融洽而失去。此后,藤田应江苏巡抚端方之聘,创立苏州师范学堂,是为中国师范学校之嚆矢。王国维曾在那里任教。

  王国维于1912年到日本后,与藤田又有联系。藤田的研究工作需要《诸番志》,请上海缪荃孙觅书。藤田的著作《慧超传笺释》,托王国维送寄上海的沈曾植、缪荃孙。当时藤田并不住在京都,王国维与他有书信来往。到了1914年6月缪荃孙将自己的一部《诸番志》让与藤田,王国维马上写信给缪荃孙,希望知道价钱如何,并代表藤田表示谢意。

  王国维从日本回到上海,家庭开支繁重,为了准备孩子开学,总得写几篇文章才能应付。这时藤田与樊炳清在广州办《岭南新报》,拟于1918年12月出刊,向王国维、罗振玉约稿。罗振玉曾写信给王国维,提醒他注意“剑公言彼政府此报以中日实际亲善为目的,其实不过为彼机关报”。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不利于中国。王国维写信回复罗振玉说:“剑公之报虽有彼政府补助,仍是个人营业,其助费合以中币月不及千元,开办必感困难。现在南北诸报大都只有短评,别无论说。剑公多阅中报,将来开办恐必取此种办法,此则非远道所能为也。……剑公报经费既如彼,而抗父与永于此事又如此,且俟其至沪观情形再说可也。”后来,报刊出版后,估计藤田照应到王国维、罗振玉的爱好,提议写论文。王国维只拟写考据方面的文章。樊炳清1919年3月到上海,告报纸情况,王国维转告罗振玉说:“抗父昨到,言剑公办事无能力,而所用日人于英文、日文皆不高明,译电均须自改。”藤田还亲下印刷厂工作,看来有实干精神,但组织工作的能力较差。

  1919年2月,藤田寄到王国维处汇票一百二十元。当时,王国维将汇票放在衣箱中。不料取衣服时带出落地,家人又不识,小孩当作花纸剪碎又烧掉了。好在银行中不可能取走,藤田又重新汇出。王国维问罗振玉家是否急需用钱,看来,王国维和罗振玉都为《岭南新报》写过稿,才寄来稿费。

  值得记述的,是王国维与藤田的友情,保持甚久。藤田偶有肠胃病,有时数月才复信。现存三封信的手稿,颇为珍贵。1924年,藤田告诉他:“时于早稻田大学讲外域史,而草率塞责耳。”他的研究项目是“大月氏考”。以后,王国维将自己的著作寄给他,得到的鼓励是,“窃欣精进不已,东方学界亦不忧无人也”,藤田还约他为东京帝国大学文科所发行的《史学杂志》写稿。1927年,王国维作《元朝秘史之主因种考》一文,“因《秘史》所记主因种,其事实全与金末之乣军相合,故疑主因即乣军之对音。考中但提出二者相合之事实,而对乣之音义之鄙见,则别见致藤田博士书中。因博士曾代《史学杂志》索拙文,因书此考寄之”。原来,两个月左右以前,王国维因丧子之痛,未能给藤田博士回信,曾托神田喜一郎代为致歉。现在,还未发现王国维在藤田博士信中的见解。但是,1926年9月他在致神田信中说过:“乣军之乣,亦或作糺。此糺字本是纠之别体,见于《集韵》,则乣或又糺之省欤。”此说可作参考。王国维的说明是对神田信畅9月2日书信的回复。神田说:“黑鞑事略》,尤为难读,敝邦有箭内博士尤用力于劫特掌故,亦有《黑鞑事略校注》之作,去岁博士归山,其书未至刊行,为可憾矣。大作屡言及乣军,敝邦史家近日研究此事者有数人,于乣字原义尤致众说纷纭,未见解决。不知高见如何?乣字古籍无所见,至辽史始有之,其音为何?其义为何?”

  王国维不幸逝世的消息传到日本,藤田十分悲痛。两年后,61岁的藤田逝世。他写过五十多种著述,对中国晚清时期新学的发展,作过切实的贡献。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