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壬癸集》与《颐和园词》

  1913年,王国维在日本出版了《壬癸集》,集1912年(壬子)和1913年(癸丑)两年写的诗二十首。现在比较容易见到的为日本京都圣华房聚珍本,在以前还有日本江州旧木大活字印本。这本诗集在当时日本汉学家和国内的清朝遗老中有一定的影响。对故国山河、历史、风俗的怀念之情,以及抒发了他甘愿当清代遗老的心态。

  《颐和园词》,七言古诗,为古代通行的歌行体,叙清代最后灭亡之事,用的却是庄重的史诗的写法。《颐和园词》以歌颂的笔调写慈禧太后的一生,诗人以她个人身世的最后凋零寄寓对整个清代历史命运的同情。在现代一般人的心目中,慈禧太后统治时期,订下了不少卖国条约,丧权辱国,加以太平军起义,内忧外患频仍。王国维却正面叙述她度过了许多事件而称之为“中兴”。对慈禧的个人才能也赞扬为“东朝渊塞曾无匹,西宫才略称第一”。诗人展现了颐和园的景色:“西直门西柳色青,玉泉山下水流清。新锡山名呼万寿,旧疏湖水号昆明。昆明万寿佳山水,中间宫殿排云起。拂水回廊千步深,冠山杰阁三层峙。隥道盘纡凌紫烟,上方宝殿放祈年。更栽火树千花发,不数明珠彻夜悬。”写景先从远眺着手,又点出园中著名景点的特色,更写出祈年殿之幽深,夜景之灿烂。王国维称许吴梅村“遇白描处尤有深味”,也正可以用来评这几句诗。慈禧挪用海军的经费建造了颐和园,此诗却写颐和园建成为“是时朝野多丰豫”。传说慈禧回忆一生经历,常有慨叹之词。王国维竟加以宽慰:“五十年间天下母,后来无继前无偶。却因清暇话平生,万事何堪重回首。”之后,又详述慈禧一生大事,按实情,慈禧庚子战败逃回北京后,进行过“改革”,比如1904年决定停止科举,王国维早就说:“诏废八股,实为数百年来一大举动。”1905年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她在朝廷上说:“日本有宪法,于国家甚好。”引得满朝文武目瞪口呆,退朝纷纷去补课。王国维亲历了这段历史,有共鸣颇自然。诗歌写她有坚持精神,一直到她临死时还在做人事安排,然而“寡妇孤儿要易欺”,欺骗人的是袁世凯,诗人对他进行了批判。全诗结束时,当叙清亡。诗人似乎不忍心明言,只是寄寓歌颂明代陵墓“松柏郁青青”,年年有人去祭奠。诗歌暗示清陵也会有后人祭奠。

  王国维《颐和园词》的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影响。罗振玉见了十分赏识,亲自手写付石印。日本学者见了译成日文在《艺文》杂志发表。王国维与日本学者铃木虎雄两次讨论过《颐和园词》。1912年5月在致铃木虎雄信中说:“前从《日本及日本人》中见大著《哀清赋》,仆本拟作《东征赋》,因之搁笔。前作《颐和园词》一首,虽不敢上希白傅,庶几追步梅村。盖白傅能不使事,梅村则专以使事为工。然梅村自有雄气骏骨,遇白描处尤有深味,非如陈云伯等但以秀缛见长,有肉无骨也。拙诗附呈,祈教正。”铃木发表在《艺文》杂志上的汉诗为《哀将军曲》,当时日本明治天皇逝世,改元“大正”,引起政治上有人有动摇国体之策划。此时乃木大将毅然于国内为天皇送葬之际,在家切腹自裁。他夫人知道丈夫的志向,也于同时自尽。这事件震动朝野,使奸人暂时不敢动作。王国维曾称颂铃木虎雄此作为“悲壮淋漓,得古乐府妙处。虽微以直率为嫌,而真气自不可掩。贵邦汉诗中实未见此作也”。王国维写端方的《蜀道难》,也有哀将军之寓意。

  铃木虎雄读了《颐和园词》,赞许“风骨俊爽,彩华绚烂”,以梅村诗论之,并表示要译成日文。王国维再次致函铃木虎雄说:“颐和园词》称奖过实,甚愧。此词于觉罗氏一姓末路之事略具,至于全国民之运命,与其所以致病之由,及其所得之果,尚有更可悲于此者,拟为《东征赋》以发之,然手腕尚未成熟,姑俟异日。尊论梅村诗,深得中其病。至于龙跳虎卧而见起伏,鲸铿春丽而不假典故,要唯第一流之作者能之。梅村诗品,自当在上中、上下间,然有清刚之气,故不致如陈云伯辈之有肉无骨也。拙词尊意拟转载贵邦杂志,毫无不可。”这里所谓的“更可悲者”,指端方。《东征赋》大约是以后写的《蜀道难》。铃木虎雄称许《颐和园词》,以《圆圆曲》比之。一则吴梅村的《圆圆曲》叙明代亡国之情景,《颐和园词》写清代之末路,在内容上会自然地联想起来。二则在艺术表现上,都用歌行体。白居易的诗在日本影响甚大,其歌行体更脍炙人口。有的日本学者赞许王国维的《颐和园词》似《圆圆曲》,王国维却回答说:“不敢上希白傅,庶几追步梅村。”这有自谦之意,也有更以白居易为榜样的意思。白居易与吴梅村的不同处,“盖白傅能不使事,梅村则专以使事为工。”这说明是准确的。其实,王国维本人历来并不主张写诗多用典,所以,他曾褒白贬吴。《人间词话》说:“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歌行,则非隶事不办。白吴优劣,即于此见。”不过,这里王国维又指出了同样用典也有不同的艺术天地,称吴梅村有“清刚之气”“雄气骏骨”是也。这里又要从深一层思考,王国维为什么用典呢?用诗来概括一个时代,有其难处,而用典有点概括性。《颐和园词》这首诗表示对慈禧末路的同情,用典增加了诗的古雅的气息。

  王国维与日本学者之间互相酬唱,表达仰慕之情,亦为一盛事。狩野直喜去欧洲看敦煌材料,王国维赋诗以壮其行,这就是《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他写了诗,先送铃木虎雄,并在信中说明:“索送狩野教授诗稿,兹特呈上。惟诗中语意,于贵国社会政治前途颇有隐虑,与伦敦《泰姆士时报》意略相同。窃念君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况国维以亡国之民为此言乎?贵国人观之,或恐不喜,登录杂志与否,祈斟酌为幸。”这首诗的意义,是叙王国维与狩野的友情。王国维好多关于敦煌著作的跋语,都受益于狩野博士提供的材料,可见,狩野此行甚有意义。诗中叙及日本政局有波动,“此邦瞳瞳如晓月,国体宇内称第一。微闻近时尚功利,复云小吏乏风节。”其实,这是日本国内外常见的一般性的评论,王国维的诗也未引起特别的注意。铃木虎雄送去登在《艺文》杂志上。

  王国维1912年(壬子)所写三首长诗是《颐和园词》《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蜀道难》,被称为“壬子三诗”。到了1913年,他又向缪荃孙报告:“维自阴历开岁后共作诗十余首,而此《隆裕太后挽歌辞五言排律九十韵》颇为满意,惜篇幅太长,不能写呈,拟将至东以后诗编成一卷付之排印,再行奉呈教正。”这首诗,也在日本报刊上登载了。于是,王国维的遗老形象就进一步树立起来了。

  《壬癸集》中值得重视的,是一些怀念家乡的诗,真情洋溢,基本不用典故。《昔游》首章云:“端居爱山水,懒性怯游观。同游畏俗客,独游兴易阑。”以及末章写的“京师厌尘土,终日常掩关。西山朝暮见,五载未一攀”。他怀念过苏州的生活,“二年客吴郡,所爱即西山”。他歌咏过杭州的景色,“西湖天下胜,春日四序最。我行直暮春,山路雨初霁。言从金沙港,步至云林寺”。他对江南景物确是充满感情,叙写起来,历历如数家珍:“我本江南人,能说江南美。家家门系船,往往阁临水。兴来即命棹,归去辄隐几。……微风葭菼外,明月荇藻底。波暖散凫鹥,渊深跃鰋鲤。枯槎渔网挂,别浦菱歌起。何处无此境,吴会三千里。”在异国他乡再忆往事,更显出写景真切,情挚意深。

  王国维没有写出在日本记游的诗。他从住处去罗家“上班”,必然见到一大片红叶,他却写了一首由樱花联想起红叶的诗《观红叶一绝句》:“漫山填谷涨红霞,点缀残秋意太奢。若问蓬莱好风景,为言枫叶胜樱花。”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此花灿烂而短暂,另有一种生命寄托的哲理。王国维定然想起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称颂红叶之美,令人神往。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