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麦克西
最近回国路过上海,正值世博会开幕不到两个星期,心里发痒,就抽空去看了两天。这里记录的是我个
人的一些感想。我想看世博会有点像瞎子摸象,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您最好还是自己亲自去体
会体会。另外,由于参观的时间有限,有些观点不一定准确,有待其他去过的同胞更正。
1. 热门场馆不是看不到就是排长队
从游客排队的规模来看,我看最热门的场馆是:中国国家馆,中国各省馆,美国馆,意大利馆,德国
馆,法国馆,瑞士馆。很多小国家的馆子游人相对很少。据报道,沙特馆也很吸引人,但我没有走到。
最最热门的是中国国家馆。要进到这个馆,难度很大。据说,中国馆每天发 5 万张预约票。一定要早
上7-9 点排队去取,听说 10 分钟就发完。而你预约到的时间可能在晚上,结果你为了看中国馆就必须
在世博园逛一整天,因为世博会不让你多次出入(否则一张票就可能被好几个人共享)。所以对我们这
些并不是非常认真,也不努力的游客,中国国家馆根本进不去。能看到这个馆的人估计只有总人数的
10-30%。
一位出租司机说,最不需要去看的就是中国国家馆,因为,那个馆子世博会以后还会继续展览,那时还
有机会参观。其他国家的馆子很可能在世博会以后被拆掉,所以现在有机会赶紧看。我觉得不无道理。
其实,中国省市区联合馆挺有意思,不需预约,排队也短,由于场馆大,能同时容纳很多人。省馆的内
容变化很多,大部分是介绍各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各省各显神通,有点互相竞争的意思,有很多
挺好看、有创意的,比如浙江、西藏、湖南等。不过也有一些无聊的馆子。
其他热门馆子前都排很长的队,特别是美国馆,让我这个美国过客很感到自豪。原来国内对美国仍然很
崇拜嘛,不过我们没有进去,只是在外面看看热闹。吃饭休息的时候,我们遇到来自常州的三位游客,
他们大喊上当,说整个世博会没有意思,内容没有新意,都是已经知道的东西。他们排队进了美国馆,
说就是两个电影而已,也没什么实际内容。就这样,排队的人还特多。
其实,一次排队 30 分钟也许不算什么,但计算一下,入园排队、安检就要走 30 分钟,从一个场馆到
另一个想要看的场馆又要几十分钟,所以当你已经走累的时候,再让你去排 30 分钟的队,而且对参观
内容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这 30 分钟就觉得比 2 到 3 个小时还要长。
英国馆外形设计非常特别,很吸引人,但有摆乌龙的嫌疑,号称发光的管子,结果发光很弱,很多人都
从傍晚开始坐在附近等待发光,结果已经发了光,大家就是没有注意到。等到问工作人员,才知道,已
经发光,但发光的效果不如图片上的,图片上的效果是用电脑做成的。实际上,那光几乎看不出来。这
算不算英国人弄虚作假?可不可以去投诉?
2. 中国就是人多
这应该是在预料之中。
据说,这次世博会的目标是达到总参观人数 7 千万人,平均每天要 30 多万人。 1967 年加拿大
Montreal 世博时,全国人口不到 3 千万,但却有 5 千万总人数的游览,创造了一日 57 万人的记录。
中国 13 亿人,实现 7 千万,甚至1亿,应该没有问题。据说已经预售了3千万张票。但如果大部分先逛
的人反应不好,不去做积极的宣传,鼓励更多的人去花这笔钱,7千万也可能有问题。那三位常州来的
游客异口同声地说,回去以后不会推荐朋友来参观。我笑着说,你们越反对,他们越好奇,越想来看一
看。
我去的第一天是星期一,共有 15 万人,第二天有 18 万人。听说那个周末因为下雨,人数也不高。要
达到总数 7 千万人的目标,日过30万,只有看 7-9 月国内小孩放假的时候了,那个时候也许每天都是
30-50 万人。第一天我们是晚上 6 点才进去的,玩到 11 点。第二天是下午 3 点进去的,玩到晚上 8
点。两次都感觉整个园区的总人数并不算多。总人数翻倍以后,情形如何就不知道了。另外,早晨也许
是高峰时间(据5月3日的数据,95%的人是在早上10点前入园)。
听说,上海市给每个户口本发一张免费的门票,相当于给每家 160 元。这笔促销应该费用庞大。但一
位出租司机说,看上去是 160 元优惠,但她带上全家五口(包括父母)去看,至少要花 700 元门票
钱,加上要请假一天,损失 300 元收入。可是就在门口的展览,不去看又有点舍不得。也许,有人去
收集这些票,把它们变成黄牛票,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3. 世博会的内容有点缺乏新意,方式缺乏创意
世博会的内容的水准有点像省级博物馆,但人群和排队的阵势比迪斯尼世界还拥挤。要你一天去看一个
省级博物馆也许还可以,但要你去排队同一天连续看好几个博物馆,你就不会情愿了,至少会有肢体疲
劳、视觉疲劳。(注:国内有几个世界级的省级博物馆,比如我去过的上海和湖南馆)。
在一百多个展览上,真正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展览不多。这就是所谓主题馆的目的,其中包
括 5 个超大的展览区。我参观了“城市人”和“城市生命,”因为这里不用排队。但看过以后觉得形
式大大超过内容,内容有些落后,知识很老旧,方式过于说教,有点像请你去读一份你已经读过无数次
的老教科书。但这个馆的规模特别大,是整个世博会最大的场馆,设计者花费过很多心思,有很多特大
的道具(但往往很单调,缺乏动感,有些故弄玄虚之疑),耗资一定不少。(据网上报道,上海世博会
花了42 亿,比 08 年北京奥运还多出一倍)。
世博会的价值是给那些没有出过国门的人,一次虚拟、同时逛多国的机会。
4. 缺少互动,缺少 Rides
从我的角度来看,世博会最要命的是,缺少互动( interactions ),缺少 Rides 。
没有互动将是国外孩子最不喜欢的一点。国外的博物馆,游乐园都注重让游客有机会和展览有互动,而
不是单方向地向游客“灌输”内容,除了单调的展览,电影、表演也很少让观众介入(英国馆和德国馆
有观众拍手或喊话的内容)。没有观众介入,就很容易失去观众的兴趣。
靠两条腿“走览”这么多会馆的确很累,如果每个场馆都有 Rides ,坐着看展览就好多了。从介绍来
看,中国国家馆有一个轨道游览车展区,瑞士有一个四层楼的观光缆车,都特受欢迎。各国如果把花在
外形设计的费用用在Rides上,肯定都大受欢迎!
佛州的迪斯尼世界Epcot Center有个以各国风情为主题的游览区,目的也许和世博会差不多,希望吸引那
些对异国风情有兴趣的游客。那里有个中国主题馆,主要内容是一部已经很老的360度电影,需要站着
看,另外馆前有杂技表演,加上一些中国园林景色和历史陈列。没有interactions,没有Rides,结果小孩
看过一次就不想再去。每次来这里,就是到这里的中餐馆吃午饭、休息一下。相比之下,墨西哥馆和挪
威馆都有水上的Rides,寄“教”与“学习”在Rides上,又舒服又凉快,结果我们每次去迪斯尼世界都
会去光顾,而我们对其内容早就已经很熟悉。这两个馆每次都有长队,而其他没有Rides的馆相对都冷清
很多。
看来,这可以作为MBA的“形式”与“内容”的标准市场Marketing Case Study了。
5. 如果已经去过欧洲、美洲,这样的世博会就可能没有什么去头
这届世博会的主要目的是给国内老百姓介绍世界各国,希望他们去那里旅游。如此而已!因此,按我的
观察 80% 以上的游客是国内普通老百姓。如果你已经去过欧洲、美洲和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就没有
太大必要再去世博会听一次旅游介绍。即使你没有去过某个想去的国家,但如果已经在杂志、网上看
过、读过这个国家的景点,也没有太多必要再去看“旅游介绍”一次。
打个比方,每个展览馆就像各国的名片。如果你已经熟悉这些国家,为什么还要去排队要名片?如果有
些国家你想去,却还没有去,就不如直接去那些国家了。
我这么说不是针对“上海”而言。如果内容和目的不做改进,未来的世博会也走不出这种套路。
6. 要去,就去看夜景
世博会的夜景挺好看。各国场馆好像都在外景和夜光上做很多文章,吸引眼球。晚上的温度也更适宜,
入园不用排长队,人数也估计相对较少,可以比较轻松地逛。电视上报道上午入园排队可能需要1-2个
钟头。所以我建议,如果去看世博会,只游夜场。我后来才听说有专门的夜票,只需 90 元,而全天票
的票面价值是 160 元(我买的是140元)。但是,因为预约票都是在早上 9 点发,你若只去夜场,就肯
定拿不到预约票了(别想中国国家馆了)。
另外,如果有老人同行,一定带上老人的身份证或护照。很多场馆让 70 岁以上老人免排队,随行的人
也可以跟进。但,每个场馆的规定不一样;比如新加坡馆就没有这一条。
还有,上海的夏天很热。五月天气很好。六月和十月也应该可以,千万不要 7-9 月去,那时天气很热,
国内学生全面放假,一定会人山人海。我认为去这种地方玩,心应该放宽一些,期待不要太高,安安心
心、不慌不忙、走到哪里算哪里, Enjoy the moment ,不要一定看完预定数量的馆子。也许和很多朋
友、亲人同行,边玩边聊天,可以增加一些乐趣。晚上在园里吃宵夜就很遐意。
7. 值得赞扬的几点
园内,厕所干净,基本没有味道。用餐的选择很多,高低价都有。对于国内游客也许比较贵(听说包子
在园内是 5 元一个,在园外是 1 元)。但对于国外游客,价钱还算便宜。
园外,世博园附近干净、安全,种了很多鲜花。加修了一条去浦东机场的高速公路高架,重修了几座天
桥,给几座立交桥重新油漆了一次。出租司机说,世博园附近,每 100 步一警,就是放 1 万元在马路
上,都没有人敢拿,拿了也跑不出 100 米。
8. 为什么世博会已经在西方没落?
我这是第一次看世博会,也许是最后一次。看过这次上海世博会我才明白一个道理:这个展览会为什么
已经在西方没落了。至少,在过去 25 年里,我在美国很少听到、读到有关世博会的报道。最近一次在
美国举办的 Major 世博会是 1965 年的纽约, Minor 世博会是 1984 年的新奥尔良。英国是世博会的创
始国,但英国举办的最近的一次世博会是 100 年前的 1907 年。
自从 1988 年以来,世博会基本上变成了各个国家的广告战场,过去“技术革新”和“文化交流”的功
能基本上已经被“国家广告”取代。一百年前,世博会曾经是各国发布最新产品的舞台,电报、电话等
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面世、亮相的。如今,你能想象 iPod 和 iPhone 只在 5-10 年才一次的世博会上
推出吗?很多专业展览会已经早就取代了这种“万金油”方式的博览会,结果,如今的世博会上基本上
看不到最新的产品了。
也许这样“万金油”式的,为国家做宣传的展览会只适应人口多、密集,又已经有些发展的“新兴”国
家,比如日本、韩国和中国。这样算来,世博会对这样的举办国还是有很多意义。
9. 仍在改进中
这是中国第一次主办世博会(到目前为止,举办过两次或两次以上 Major 世博会的国家只有美国、法
国、英国和日本)。据报道,主办方能够听取意见,追求改进。比如,国内对园内食物的价钱有很多抱
怨,结果做了一次全面调整,更适合主要观众-国内游客。
从我的观察,还有两点还很值得改进:
第一,让更多的人看到最喜欢看的场馆。既然希望每天接待30多 万人,而好看的场馆只有 10 个左
右,那就应该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不用排队看到其中至少 2-3 个(迪斯尼就是如此)。每个好场馆就应
该每天接待 1-2 万人,相当于每个钟头 1-2 千人。有多少馆子有这种设计承受能力?如果现在就有很
多人抱怨排队太长,那等到 7-9 月就会更严重。当地报纸上有一个挺让人晕的说法,“有人排队说明世
博会成功。”依次推理,排队越长就说明世博会越成功了。可怕,可怕。
据报道,博园在考虑推行类似迪斯尼的预约票发放方法。园内有这样的标识,但好像还没有执行。
第二,应该增加志愿者人数。北京奥运会期间,志愿者遍布全市,我们住的旅馆就有好几位,场馆内外
更是到处都是志愿者,有问题随时可以找到答案。相比之下,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明显少很多。主要入
口 6 号口的入园过程很复杂,居然没有看到任何文字标示(连“入口”两字都没有,更不用说
Directions ),要找人问几次才弄明白。即使在园子里面,问讯的人也要苦心“找”一下才能找到(在北
京奥运几乎抬头就是答案!)。也许大学生还没有放暑假, 7-9 月才会有改进。
但有朋友在5.3日去的时候看到很多志愿者,也许开幕头几天情形与现在不一样。
10. 让我想起了迪斯尼
看过世博会,让我想起了迪斯尼。迪斯尼一定积累了很多对付大量人群的办法。很早以前迪斯尼没有预
约票,后来发明了预约票,而且不断改进,让游客有了一些对付久等的办法。规则就是让每一位游客都
有机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拿到一定景点的、不用排队的预定票。
当然最让迪斯尼出名的还是迪斯尼的那些吸引人的内容。去迪斯尼的人都充满了期待,在迪斯尼乐园里
面的人大多兴高采烈,每个 Ride 都贯穿了动感、知识和新鲜感,让小孩子去了还想去,久等并没有减
少他们的兴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It’s a Small World 的水上 Ride 。坐在那船上,一股凉风吹来,真是
一种享受,把排队 30 分钟的烦恼忘在了脑后。那些能歌会舞的各国小人儿,带我们来到了一个神话世
界,同时又的确看到各国不同的服装、风景、和舞蹈。自从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听过那首歌以后,歌词,
It's a small world after all...就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它让我真正体会到,“世界真小”这个大道理。
为什么世博会就不能多做一些类似的 Rides 呢?即使世博会没有迪斯尼那样吸引人的内容,但至少在
Logistics 上应该做得像迪斯尼。
最后结论:最好是10月去。那时也许所有问题,特别是排队问题都已经解决,人流高峰已过,天气开
始凉快,机票、旅馆、门票都可能便宜一些。如果有人送我VIP票,热门场馆都不用排队,我还是会
再去一次滴!
第一组世博会照片:场馆
beetle兄:谢谢评论。不过,你还是先想办法去上海看几天,而不是光看别人的报道,然后我们再来讨论。至少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
---===
大笑话啊!
迪斯尼只是很肤浅的游乐场而已! 尽量弄花样,我去过一次,再也没兴趣玩第二次啦!
赞成 windlight 写出的见解!
我准备在上海2个星期,只要时间允许就每天去世博园.撇开展馆不谈,光每天的演出游行各地饮食就可以让我流连忘返.
我想,160几个国家,一个人再有钱,一辈子可能也周游不过来,何不趁此机会好好体会各国的风情呢.
迪斯尼是商业的东西,不可能让各国都按迪斯尼的模式运作,那就不是真实世界了,哈哈.
博主的照片拍的好.
给你开个完笑,请勿生气.
一看,原来你是从休士顿来的,那边天气烦躁闷热,所以,人心也浮动不安啊! 实例如下:
1. "羞死遁"的警察会打外交官.
2. "羞死遁"的学校老师会把学生打趴到地上(前天发生的大新闻).
3. 从休士顿到上海世博会"宝山"的参观者 --- 空手而回,好像什么都没"学"到,就是注意到要照几张相...炫耀?...而...还在作白日梦: "...我还是会再去一次滴!"
望你好梦成真,靠自己努力,就成了: TOTAL COST: $1,000机票,$1,000花费,(7)假日...而已!
哈哈! 欢迎指正!
当然要谢谢你的好照片啦!
I believe that every and each person has this talent as long as you have a peaceful mind.
A mind of APPRECIATION/APRECIAR!
"参观的人,需要有科学,艺术,文化...的素养才能得到益处,才能欣赏"
Really? How many or what percentage of people can be classifed as such? 你自我感觉太好了吧?
大概需要五天才能马马虎虎看完!
都是些创新的格调,
建筑师们最为喜爱!!!
我说句实在话: 你的照片很好,而你写的报道很差.
每一个馆都有特征,你没有写出来呢!
如法国馆的几个国宝级名画,就需要看上半天啦!
日本馆里的科技,你都懂吗?
中国馆的清明上和图也要仔细看很久的!
而一般人是说,美国馆里东西不多,应该在有空才去看之列.
德国馆里展示的东西你都懂吗?
...
...
参观的人,需要有科学,艺术,文化...的素养才能得到益处,才能欣赏!
里面的东西很多,非常值得用心参观!
晚上拍的照片还这么清楚,到底是尤勤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