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柏林的故事(1)--引子

(2009-11-09 22:01:10) 下一个

2009119日,是推倒柏林墙的20周年纪念。德国党政上下自然是庆祝热闹非凡,原东、西两德的人民可能也都对德国统一以及之后各自生活的改变有着各自的诠释,但柏林墙对于我来说,还有太多、太多不可磨灭的记忆。那里有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的母校,我的初恋。对于一个不到19岁就生活在柏林墙内5年多的中国年青人来说,每天都能看到的柏林墙虽然觉得丑恶,但它又是那么习以为常。母校门前的那条笔直的“617日大街”,穿过“胜利柱”,直通“勃兰登堡门”,被柏林墙隔成两段,而墙那边就是东柏林。那边也有一条笔直的“菩提树下大道”连接。而著名的洪堡大学就在墙那边的大道边上,还有电视塔等景点。

 

今天,这堵围了西柏林28年的墙早已不在。“勃兰登堡门”两边的大道也早已打通,我也借此机会,开始陆续回忆一些当年的东、西德国,以及早期中国大陆留学生的生活琐事。因为不是写小说,也没有中心思想,就是断断续续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1980年秋起,大陆就开始每年向日本,以及西德、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等西欧各国,和当时的南斯拉夫等一些国家开始派遣大量留学生。先前几年只是派本科生及进修人员,后来等国内自己培养的7778级等大学生陆续毕业后,就只派研究生了。我是被派到西德的本科生,有一百人左右。那年派往日本和法国的留学生也都是各100人左右。以后每年还陆续派了100多人。

 

首先,我们都是来自国内各“名牌”大学的学生,至于我们是怎么被选送出国的,连我们自己都没什么人知道,我父母都是普通的知识分子,没有任何背景。高考成绩以及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肯定是选拔时的重要考量之一,但肯定不是最高分的人就一定能出国。反正当时是组织上说谁去就谁去,让你去哪国就去哪国。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出国。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当时能出国就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能被派去西欧、日本等国家留学就更是非常荣幸的事了。当时中国还没有向美国派本科生或研究生,只有访问学者。

 

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五花八门各大学的78级一年级学生,只在各大学学习了一学期,在还没有认全班上、系里那些美眉、帅哥时,就先被集中到设置在上海的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用填鸭式的方法突击学习一年德语,通过德国高中毕业考试,再经过层层考试、政审、体检,最后在淘汰了20多人,还有那必不可少的政治学习、外事纪律和在友谊商店内的统一制装后,被国家指定留德的学习专业和德国大学,坐上了绝大多数人有生以来的第一次飞机体验,怀着忐忑不安的心,于1980年夏天飞往德国法兰克福。。。

 

等待我们这群189岁年青人的异国他乡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西柏林看“勃兰登堡门”,上面插着东德的国旗(摄于1981年)

 

 

 

“勃兰登堡门”柏林墙前,墙后左侧有岗楼。牌子写:“警告 您现将离开西柏林”(摄于1981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户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猫小黑的评论:

我认识你的朋友(还有她的照片),姐姐被公派去罗马尼亚。她是1981年去的德国,比我们晚一届,属于第二批留德本科生。他们也是100人左右,其中还包括了刘少奇的小女儿。
户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oude的评论:

谢谢!“天之骄子”不敢当,只能说是比较幸运而已。
户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anahiyiyi的评论:

我作为第一批留德的学生,生活在西柏林5年,而且都是住在德国人家里,每月都会去东柏林。我认识的都是“真正的德国人”,而且都是两边的人。
猫小黑 回复 悄悄话 1981年, 我念小学三年级, 暑假从上海坐火车去北京探望姥爷一家. 母亲为了路上有人照应我这个头上长角喜欢到处乱跑的小刺猬, 约了大学时代要好同学的女儿北医的朱平姐姐与我同行. 当时朱平刚好完成在同济大学留德班的课程回北京, 准备开学就去西德上医学院了. 朱平的胞姐陆丹已经在罗马尼亚上了一年的医学院课程回国度暑假经停上海也与我们同行. 旅途中两大人一小人消灭了三只南京阪鸭和德州扒鸡. 小人我似懂非懂地听她们姐妹谈论医学院,德国和罗马尼亚,在列车行驶过南京长江大桥时便呼呼地睡去, 醒来时列车已经开过天津接近北京.此后的数年偶尔从母亲口中会听到她们的消息. 若干年后我进入确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阶段于是来了美国上学. 这一晃20多年, 读您这个贴子想起了与陆朱姐妹的那段旅程.大概朱平姐姐就是您那时候的100学子之一, 说不定您还认识?
zoude 回复 悄悄话 老前辈,可比天之骄子。
anahiyiyi 回复 悄悄话 您应该去了解一下真正的德国人对他们的国土被解肢到底是怎么个滋味。
这个民族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