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收藏:《我的祖国》二三事---十一感怀

(2006-10-02 02:54:45) 下一个



 [ 回几曾回首首页[ 所有跟贴 ] [ 加跟贴 ] [ 推荐朋友 ] [ 打印 ] [ 删除 ] [加到个人书签]
《我的祖国》二三事---十一感怀
两分钟搞定:教你免费拨打美国加拿大座机手机电话
来源: 6811206-10-02 01:07:54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电影《上甘岭》(1956年,长影厂),导演:沙蒙、林彬。主演:高保成、徐林格、张亮、李树楷、刘磊、王兰等。

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的诞生有个有趣的故事:

1956年,《上甘岭》的导演沙蒙找到刘炽,让他承担影片的音乐创作。看过剧本(剧本名好象为《廿四天》?),刘炽大为振奋,欣然从命,为这首插曲《我的祖国》谱曲。沙蒙向刘炽提出:“我希望这支歌随电影的演出传遍全国,而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久不衰。过了若干年,这电影不演了,只要唱起这支歌,就会联想起影片中动人的场面,就会怀念起那些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们!”

然而,刘炽却未敢夸海口。他说:“沙蒙同志,世界上神枪手有两种,一种是指哪儿打哪儿,第二种是打哪儿指哪儿,我的作曲属于第二种”。话虽这么说,重托的分量已压在肩头,刘炽暗下决心要严肃对待,绝不辜负沙蒙的热切希望与影片中的英雄们。

由林彬、曹辛、沙蒙合写的《我的祖国》歌词在刘炽面前铺开了----刘炽读了几遍,怎么也捕捉不到旋律。他觉得这首词缺少中国诗特有的韵律,按词谱曲,纵然费九牛二虎之力,充其量也只能写成欧洲式的抒情歌曲,在广大人民中不能流传。于是他坦诚地向沙蒙谈了自己对歌词的看法。

沙蒙善解人意,很快请刘炽选定的词作者乔羽重写了一首《我的祖国》,诗情画意很快把刘炽带进一个新境界,他开始有了信心,着眼对音乐素材的捕捉。他一直认为:民族民间音乐是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源泉。

开始谱副歌了,田园风的抒情画面,一跃变成了勇壮的英雄群像式大幅浓烈油画,对祖国的深情怀恋要升华为提起祖国就感到骄傲与自豪的情感。刘炽觉得自己心中也升腾起一股对祖国的挚爱之火,他的笔在五线谱上上下滑动著,开阔的长音,从弱拍起大调的典型进行与前五句词对比强烈,更加壮美的副歌音乐产生了。

刘炽还是 《翻身道情》、《新疆好》、《英雄赞歌》┉┉等曲子作者,他的作曲风格热烈、豪迈著称。而词作者乔羽名气更响,举一例:每年央视的春晚节目,现在连港台都家喻户晓了吧,而每次结束时《难忘今宵》的歌曲(原来总由李谷一唱、现在好象换了殷秀梅唱)人们早已熟能详耳,那旋律非常优美,那歌词非常贴切,而歌词作者就是乔羽。

50年后,乔羽还能清楚地回忆起:《我的祖国》为什么改掉了原来的“长江、黄河”,而用了看似平淡的“一条大河”,因为乔羽前不久刚好到了江南(苏、锡、嘉)一带,看到了锦绣般水乡美景,触景生情,使他这个山东汉子认识到,几乎人人都能记着家乡的那条河,(也许那条河并不大,可能只是小时候的“大河”而已),然而从每个人记忆中“家乡的河”出发,就能引伸出、道出“保家卫国”的那场战争实质。


《我的祖国》开始为女声独唱,恰到好处地抒发了散发着浓浓泥土香味儿的温馨乡情之后,男中低音从容不迫地"吼"唱出了:“┉┉这是美丽/英雄/强大/的祖国┉┉”那段旋律,简直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强烈对比、烘托出来的艺术氛围,是如此的浑厚雄壮,如此的震撼人心,如此的融汇进肺腑,如此的穿透魂魄,实不多见,并使得整首歌曲,百听不厌,给人刻印之深,似化入整个身心一般,海外华人游子尤特感受体会。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