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11)
2008 (219)
2009 (121)
2010 (101)
2011 (161)
2012 (183)
2013 (99)
2023 (1)
2024 (1)
教育为治国之本,这是东西方大国的共识。东西方教育之优劣,亦是人们关心探讨的话题。
出国二十载,又分别在两种制度下求过学,混过饭,感悟良多。几次想提笔写些什么,一来忙忙碌碌无暇顾及,二来这的确是一篇博士论文,辛辛苦苦写出来谁给咱发文凭啊?今天先提纲挈领,抓几个要点,有朝一日, 老夫聊发少年狂 ,拿下这个劳什子博士也说不定!
界定某一事物的优劣,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优”与“劣”的定义。一般地说,孩子能够成功,成才,就是优;不成功,成不了才,就是劣。那么,怎样才算成功与成才呢?这是本文首先要探讨的话题。
进入正题之前,现简单介绍一下教育统计学中的最基本概念:正态分布。
蓝色区域是距平均值小于一个标准差之内的数值范围。在正态分布中,此范围所占比率为全部数值之 68% 。 根据正态分布,两个标准差之内( 蓝、褐 )的比率合起来为 95% 。根据正态分布,三个标准差之内( 蓝、褐、绿 )的比率合起来为 99% 。
以上的描述可能枯燥一些,但是必要的,看不懂也可以跳过。
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在常态下都是呈现这样一个钟形的分布:两头小,中间大。比如人的寿命、身高、体重等等。
普通人的寿命、身高、体重都在平均值一个标准差左右的空间里,也就是说, 68% 的人都是平平常常的(蓝色),另外 13.7% 的人要超常一些(右侧褐色),只有 2% 的人极不寻常(右侧绿色),而要成为凤毛麟角,只有 0.1% 的机会了。所以百岁以上的人瑞,巨人姚明,几百公斤的大胖子都是极为罕见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的智力和一般认知能力的分布,也是符合这一自然规律的。
迷信的说法是,人一生下来,命(前途)就被天定了。而现代基因科学证实了人的一生的作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的基因构造。也就是说,你一出生,你的基因就在这个正态分布图上为你预订了一个位置。“天生我才必有用”而普通人也是成不了天才的。
可是有人却偏偏不信,他们要人定胜天,要用各种手段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要提倡头悬梁锥刺股,要学陈景润,还常常引用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 99% 的汗水+ 1% 的灵感”,其实爱老先生下面还有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这样,意思整个变了。
灵感来自哪儿?这种灵感只有天才才具备!试想,牛顿在苹果树下被一个苹果砸了头,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可是一个苹果砸在你我凡人头上,即使砸了一个大窟窿,我们不吃不喝苦思冥想一辈子,也发现不了万有引力! 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浮力定律,你我洗一辈子的澡,光着身子在大街上跑一百次,最终也只能跑进疯人院啊!
所以,天才不是靠人为的培养能造就的。成才不是造就天才, 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自己应该能达到的位置。即使你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只要你达到了这个位置,你就成功了,也就成才了!
然而,东西方对“成功”认识也有很大不同。中国人往往以“名”、“利”、“权”、“地位”等来衡量成功与否,好象进名校赚钱多职位好名气大就是成功了,成为所谓“人上人”更被奉为成功的偶像,而忽视了人们真正的喜好及人生的快乐。
西方的价值观并不在乎名校和职业地位,一个人只要作其喜欢的事,过其向往的生活,无论贫富贵贱,都是成功的人生。所谓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思想在现代社会里必定是居心不良,心态不端。西方社会崇尚吃苦耐劳个人奋斗,目的是改变自己挑战人生。而不是培养孩子将来成为凌驾别人头上的“人上人”。
可以说,具有天才素质的人,并不一定都能成功。而所谓的成功者,更不一定都是天才。“哈佛女孩”、“牛津男孩”之类的书可以休矣!做个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个人潜力,快快乐乐地生活的人,就是人才!
您的文章有些意思:充满天真的智慧和意淫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