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意拳传承——王芗斋先生 (图)

(2006-10-13 10:35:44) 下一个



 
意拳宗师 王芗斋先生

??一代宗师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自1894年从郭云深大师学习形意拳。因其终年苦修苦练,寒暑不辍,深究拳理,倍受郭老青睐,故尽得郭老毕生拳学之精髓。弱冠之年,已成为一代名师。 先生学拳之始,就不拘泥于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他认为:我国拳术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长。这正是我国拳术所以源远流长、繁荣兴旺的原因。先生对拳理的着眼点并不是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他用毕生精力探索和研究拳家学术领域里的真谛。 1907年前后,芗斋先生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离师出游。大约1931年在北京。1918年后,又前往河南、湖南、湖北、福建,在福州任过武术教官。以后先生北上,在天津开始讲学。在这段时间里,先生在大江南北遍访当时各派著名拳术家。他在河南时,曾到嵩山少林寺访问当时的"心意拳"(又名形意拳)传人衡林和尚,并与之切蹉技艺。形意拳和心意拳同出一源,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先生对少林寺的访问,具有重大的意义。 20年代中期,先生对大量搜集来的第一手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之后,创建了"意拳"。这是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意拳的创建无疑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次重大革新。意拳重在健身与技击两面个方面。健身锻炼要求"顺乎自然,合于需要"。具体地说也是应该符合人体生理机制和所应达到的功能状态。因此先生指出:重要在于"凝神定意、舒适自然"。同时使从事锻练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在拳术锻炼方面,意拳的创建摒弃了延习数百年的"套路"和"固定招法",返朴归真,显示了我国拳术的原貌并赋以新的理论内容。意拳认为:拳术锻炼如果只着眼于技击的技术和技巧,只偏于某一姿势或某一招式的刻板方法,就会背离拳术的总体要求。芗斋先生所总结和倡导的训练方法,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拳术的训练法,而且对现代体育运动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在国际上不论是球类、田径、体操、跳水的竞技训练,还是宇航员在航天器里的健身运动,都已运用精神集中、肌肉放松和心理的训练,这和意拳的理论和训练方法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 1928年,芗斋先生曾赴杭州任全国武术比赛大会的裁判。随后,他去上海传授意拳。1938年先生在北京四存学体育班主持意拳教学。1940年夏,同道友人赞许意拳,并赠名为"大成拳"。先生当时不好推却,遂一度将意拳称为"大成拳"。正如先生所述"友人多试之甜蜜,习之愉快,因佥以大成二字为吾拳,欲却之而无从也,听之而已。"此后先生又说"学术本无止境,何来大成之说",仍以意拳称之。40年代,先生曾在当时"北京实报"、"新民报" 等到报刊上发表文章,对我国拳术的观点、看法以及意拳的锻炼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 同其他的学术领域一样,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不免会与守旧的传统观念发生矛盾。芗斋先生的学说,在我国拳术界也曾引起过较大的震动。在此期间,中外人士特别是我国的武术家们,专门拜访先生以探讨拳术宗旨的人络绎不绝。先生在上海逗留期间,就曾与当时在"西青"(西洋人的青年会)担任拳击教练的匈牙利人英格相会,英格曾经得过职业拳击比赛的最轻量级世界冠军。在交流技击中,英格出直拳向先生发动进攻,先生左手一抖,即将英格弹倒在地。英格失败后,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了题为"我们所见到的中国拳术"一文,对芗斋先生的造诣、中国拳术所达到的高水平表示钦佩。 40年代初,日本的柔道六段八田一朗(1936年代表日本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国际摔跤比赛的选手)要求与先生比试。八田欲掳先生手腕用招,哪知两手才一接触,立即被抖得腾身离地,身贴墙壁后倒在地上。 日本近代武圣 泽井健一此后又有日本当时柔道五段、剑道三段的泽井健一与先生较量。失败后,他转向先生学习意拳。四十年代后期泽井健一回到日本宏扬意拳,并根据实际情况更名为太气拳,日后被日本武术界公认为“武圣”。 1947年,先生在北平太庙(即今日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成立了"拳学研会",广泛传播意拳。北平解放后,先生停办"研究会",到中山公园潜心教学。他的健身与养生,在教学中被称为"站桩功"。1950年,先生在中华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任武术组组长,后因外出去职。1951年,先生应邀到保定市河北中医研究院教授站桩功。在这段时间里,先生对中国拳术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效用问题,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时至今日,意拳站桩功几乎遍于全国,先生为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贡献。 1963年月先生病逝于天津。芗斋先生的遗著有:"意拳正轨"、"拳道中枢"(又名"大成拳论")两篇。王芗斋先生传人甚多,其中以天津赵道新、北京姚宗勋最为著名,并各具代表性。赵道新在学习意拳后,使原所擅长的形意拳、八卦掌更为精进,并于晚年创“心会拳”;姚宗勋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并着重拳理的研究,同时吸收了现代拳法的一些优点,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意拳,并在1941年被王芗斋先生赐名“继芗”并赠诗于扇,以示衣钵传人之意。
???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