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郭沫若“焚书”说

(2006-09-12 06:51:10) 下一个


             关于郭沫若“焚书”说

                ·翟清福·

  一九六六年四月十四日,郭沫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
次会议上,突然宣布:

  几十年来,一直拿着笔杆子在写东西,也翻译了些东西。按字数来讲,恐怕有
几百万字。但是,拿今天的标准来讲,我以前所写的东西,严格地说,应该全部把
它烧掉,没有一点价值。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没有学好毛泽东思想,没有用好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自己,所以有时候阶级观点模糊。

  两个星期后,《光明日报》于四月二十八日,全文发表了这一讲话,而中国共
产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又过了一个星期,即五月五日才转载。这件爆炸性的新
闻,在国内、国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很多人感到惊讶和不理解,人们一时议
论纷纷。不少人认为,这是郭沫若发出“他已经成为‘文化大革命’对象的信号,
说明他已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一些外国朋友,特别是日本朋友,也对此表示了
极大的关注。

  “焚书”说缘起早在“文革”刚刚拉开序幕的时候,对明史专家吴晗的历史剧
《海瑞罢官》的批判,就已经牵连到了不少历史学家,郭沫若当然也不能例外。他
虽然已经预感到不妙,并且向他的秘书说了如下的话:

  我只是摆设嘛,我耳朵听不清,又不善于搞行政工作,让我挂那么多头衔,来
了运动我就要检讨(王廷芳:《周总理和郭老的友谊》)。

  谈话充份表达了郭沫若当时惶恐不安的心情。但是,从谈话内容,人们不难看
出,郭沫若对“文革”的破坏性,以及“文革”可能给他带来的灾难的估计是不足
的。后来事态的发展,使得他开始清醒。虽然他早有辞去行政职务的想法,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向任何人提过。“文革”使他下决心,于一九六六年初写信给
当时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的张劲夫,提出辞去自己所担任的院长职务。但未获准
。尽管郭沫若仍然担任着许多要职,然而,在那个年代,他像很多人一样,已到了
基本上无法工作的地步。

  第四届人大代表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他在听取了石西民代表文化部所作的
工作报告以后,讲出了要将自己以前的东西全部烧掉的意向。

◇ “讲话”记录发表的内幕

   郭沫若关于“烧书”的发言,引起了已经红极一时大权在握的“中央文革筹
备小组”领导人之一康生的兴趣,他向人大常委会要这个发言记录。人大常委会副
秘书长连贯为慎重起见,拿着整理好的记录稿,亲自到郭沫若家中,请他斟酌一下
。郭沫若做了一些修改,便交连贯带走了。

  康生拿到郭沫若的发言记录后,曾送给正在外地的毛泽东。不久,康生让《光
明日报》于四月二十八日公开发表了这个发言。之后,又过了一个星期,才由《人
民日报》转载。这是极为反常的事件。因为在过去,大多是别的报刊转载《人民日
报》的报导。所以反常,主要是由于“中央文革筹备小组”当时对《人民日报》的
负责人态度冷淡之故,而《光明日报》的负责人穆欣此时又是“中央文革筹备小组
”的成员之一。至于康生要讲话记录的事,郭沫若在当时是一无所知。

  郭沫若对自己发言的解释,不只一次。最早的解释是“讲话”公开发表后不久
。是年五月上旬,在他接待来访的外宾时,他深知由于国际友人的关心,这是接待
交谈的必然话题,所以郭沫若有意识地把接待来访者的地点安排在自己的家里,以
便让这些关心他的国际友人知道:郭沫若还是原来的郭沫若,郭沫若写的书还放在
书橱里,并没有烧掉。他在回答朋友们的询问时,先让大家看看自己的劳动果实,
然后告诉人们关于“烧书”不是真的要烧,本意是“要像凤凰涅那样在自焚后从火
中再生”,来访的友人听了郭沫若的解释之后,放心了。

  除了多次口头解释“焚书”说之外,郭沫若还有一个书面的答疑。

  青年教师徐正之,正在撰写一篇有关郭沫若历史剧本《武则天》的文章,他读
了郭沫若的“烧书”说后,认为郭沫若的发言是缺乏辩证观点的,片面的,也是偏
激的。而这种过激的思想与言论,极易把运动引入歧途。于是徐正之就将自己对发
言的看法增进自己正在撰写的文稿中。对“烧书”说进行了批判。他指出“简单的
烧掉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真正的共产党人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修
正自己的错误”,他还援引了毛泽东“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语录,“
希望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是一名勇敢斗士的郭沫若,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要建树新的功
勋,努力过好社会主义革命关”。

  一九六七年八月二十四日,徐正之带着写好的文章来到北京王府井,走访《人
民日报》社。一位老编辑接待了他。当接待者知道徐正之来访的意图后,阅读了他
的文章,并提出了三条处理文章的建议,请他选择。其三点建议是:一、将文章抄
成大字报,张贴在北京街头;二、在群众办的小报上发表;三、由《人民日报》社
代为转交郭沫若处理。徐正之采纳了第三种办法,当即给郭沫若写了一封信,要求
郭沫若阅后对文章提出意见,并用“挂号退还”作者。

  八月二十五日,郭沫若读了徐正之的信稿后,还写了一封回信,内容如下:

  大作拜读了,谢谢您的指教。谨如嘱“挂号退还”。我自己也希望能成为“一
个彻底的‘辨证’唯物主义者。”凤凰每经五百年要自焚一次,从火中再生。这就
是我所说的“烧掉”的意思。

  看来,郭沫若“烧掉”的意思,就是“凤凰再生”、“新生”的意思。

□ 原载《书屋》一九九九年第五期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