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萦徽州

徽州文化全面崛起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与
博文
(2006-06-11 23:09:09)
【黄岭大葱】
临泉黄岭一带,盛产大葱,名经霜葱,叶青肉厚,茎长白嫩,茎部外有淡紫色薄皮相护,耐严寒,抗霜冻,愈寒而愈肥,久藏而不烂坏。常食能体格健美,延年益寿。用于调味,气香四溢,可壮食欲,助消化,和脾胃,提精神。
【鲖蒜】
盛产于临泉鲖城镇火星街一带,驰名全国,行销数省。其味鲜可口,香辣共济,自东汉明帝起,即为进贡之珍品。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6-06-11 23:04:11)
【苏赵梨】苏赵梨产于亳州市龙杨镇西北角的苏赵庄。这儿地处亳州市的最南端,交通又不便,可谓穷乡僻壤。然而,因为出产苏赵梨,穷乡也跟着名产大名远扬了。苏赵梨源于明末。当时,村人为避兵乱而“跑反”,返家时,从西北河套里带回一棵梨苗栽在村东水塘边儿,本不以为意。谁知这儿的水土独特,竟然育出了一代名品──苏赵梨。 苏赵梨的特点是酥脆可口,甜中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6-11 23:00:15)


李鸿章(1823~1901)又名章铜,字子黼,号少泉、少荃,晚号仪叟。清合肥(今属肥东县)人。 
祖上原姓许,后兼祧李姓。1847年中进士。1853年在籍办团练,随父李文安镇压太平军,1858年入曾国藩幕,1861年起编练淮军,翌年率淮军乘船至上海,升江苏巡抚。1865年署两江总督,次年继曾国藩为钦差大臣,节制各路“剿捻”事务。1970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掌管清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6-06-11 22:55:46)


胡雪岩,(1823—1885)绩溪人。幼时家贫,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年),因肆主临终前,以钱庄赠之,及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高绅。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胡庆余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中成药的国药号,成为与北京“同仁堂”并列的南北两大药业巨头。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6-11 22:54:01)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全椒人。出身于探花第中,自幼过着“笙簧之艺,渔猎百家”奢华生活。后家道败落,移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安徽巡抚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晚年贫困,漂泊扬州,卒于他乡。所著《儒林外史》,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第一部“讽刺之作”。有《文木山房集》、《史记纪疑》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6-11 22:52:00)
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研斋。张英次子。康熙进士。历任文渊阁、文华殿、保和殿大学士及户部、吏部尚书,军机大臣等。世宗设军机处,规制多出其手。后任《明史》监修总裁官。前后历三朝,居官50年,处置军国大政不计其数,无声色玩好之嗜,性情淡泊。著有《传经堂集》、《焚馀集》、《澄怀园诗选》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6-11 22:50:02)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桐城人。桐城派鼻祖。康熙进士。康熙五十年(1711)因戴名世《南山集》案受牵连下狱。获释后,命为康熙帝编校《御制乐律》等。雍乾年间(1723~1795),充《一统志》总裁、《三礼义疏》副总裁,累官至礼部右侍郎。与刘大槐、姚鼐同为古文“桐城派”代表,撰文师法韩柳,讲求义法,主张散文应宣扬儒家伦理纲常,对清代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6-06-11 22:48:31)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定远人。明都指挥景通子。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使。幼倜傥负奇气,勤苦读书,通经史。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浙江,任参将,抗倭寇。在金华、义乌招募农民、矿工三千人,编练新军。人称“戚家军”。四十年,大破倭寇于台州。次年援闽,捣破倭寇横屿老巢。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后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隆庆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6-10 23:19:00)

一个菜系的形成是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安徽省名,是因为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两地之首字合成"安徽"。徽州历来人文荟萃、文风鼎盛。在以学进 仕、以文垂世的指导思想下,"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丞相"、"兄弟翰林"、"四代一品",都出现在徽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徽州向有"娇儿不娇书,娇书如养猪&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6-10 23:16:51)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本县现存的古村落雄村、江村、许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徽州建筑风格。
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
[36]
[37]
[38]
[39]
[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