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黄埔军校──孕育出两个敌手的摇篮   早期黄埔是培养中国革命人才的摇篮,那些在各自家乡都算得精英的青年为著 理想荟萃于斯,他们一同成长,又因坚持不同的主义而最终分道扬镳,中国现代历 史最大的两股政治力量的分裂,首先撕开的是这些黄埔学生,从此赋予他们截然不 同的命运。   在最具传奇色彩的黄埔一期学生中,蒋先云与他的两位同乡贺衷寒、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董朗北伐战争叶挺独立团第2营营长,南昌起义第70团团长  董朗,字仲明,原名董嘉智。四川省资阳临江寺人。1894年4月24日出生于一个世 代以务农为生的家庭。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 年10月,参加平定商团叛乱。11月毕业后,在黄埔军校教团任职。1925年2月,参加 第一次东征。6月,参加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7月,任黄埔军校三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8-22 20:35:06)
民国军阀史料脉络  首先申明一下,俺这个是叫脉络。民国史实在太大了,哪怕整理下脉络,也 需要巨大篇幅。就好象你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讲明三国史一样。俺勉强整理一个 脉络,连大纲都不算。写得匆忙,时间地名人名都可能搞错。各位板砖就都手下留 情。权且给关心的朋友大致看看,大家培养一下对民国军阀史的关心兴趣罢了。      1)第一时期,北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毛岸英 首先声明,这文章有点宣传的色彩,不过内容基本属实,批判吸收,了解一点总是好的 2000年11月25日,是毛岸英烈士牺牲在朝鲜战场50周年纪念日,他的亲人刘松林、 毛岸青、邵华、李敏、李讷、王景清、毛新宇与他生前的战友赵南起、杨凤安等,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毛岸英牺牲50周年座谈会。许多人闻讯而来,大家回忆毛岸 英,观看著新摄制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试析李广难封      ──从李广、李陵的悲剧分析汉武帝选用武官的法则    作者不详   引言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李广骁勇善战,与匈奴 人交手七十余次,却未能封侯,叫人惋惜。他的孙子李陵,率五千步兵对抗匈奴十 一万甲骑,杀敌万余,坚持十多天却无人援救,最终全军覆没,更令人为之扼腕。 祖孙二人的悲剧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在珍宝岛的日日夜夜 1、开赴前线   一九六九年三月七日中午,一列满载军车、85加农炮和战士的混合列车从大连 开出,疾驶在东北平原上,向北开进。这就我们炮兵三十一师四一三团二营,奉中 央军委命令开赴珍宝岛前线。傍晚列车到达苏家屯站,沈阳军区炮兵司令部的首长 到车站为我们送行。尔后我们经过了四天四夜的铁路、公路的急行军。在公路行军 时,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8-22 20:35:05)


范汉杰(1894─1976),今三河镇梓里村人,出身清贫之家。幼年就读 于梓里公学,后考进广州理工学堂、广东测绘学校。毕业后,在粤军第一军邓仲元 部任参谋和连、营、团长等职。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是第一期毕业生。后担任 国民革命军第一师营长、团长等职,参加过第一、二次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 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十师师长。北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隋末反王传(ZT) 好的文章总是让人喜欢,反复研读,启人思考,温故知新大概就是此意吧,与多年 未见的朋友把酒言欢,微醉而归,乘兴发两篇旧文,原作者恕在下懒散,不愿多考 究,天下之大,奇才异士不计其数,可遇不可求。若有熟悉的能补全自然是更好了。 (1)窦建德篇 第一章起义 隋炀帝大业七年,隋炀帝杨广以倾国之力积聚军队、粮草准备进攻高丽,山东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杜鲁门其实是非常爱好和平,而且他比罗斯福更象一个美国的淳朴的“乡下人”(这 是褒义的)。他的考量主要是不愿牺牲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年的性命。美国政府不支持 国民党,是由於蒋也没有搞民主的心思,而且,国民党当时实在太腐败。麦克阿瑟 曾对他说过:“USEHIM(指蒋),THENREFORMHIM。”这表明麦也认为蒋是个烂桃 子。 现在,历史对杜的评价越来越高,包括他对日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8-22 20:35:05)
细说黄埔众将 自1924年6月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后,大量热血青年以打倒军阀为己任,纷纷投笔从 戎。至1927年7月,在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共招生六期,加上武汉分校的学生,有近 万人之多。这些学生未出校门便参加了东征、北伐,相当多的人当时就牺牲在了战 场上。而幸存下来的人,日后则成了国共两方军队的骨干将领。      黄埔军校的校长是蒋介石,自视是“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