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7-10-21 10:25:38)
如何劝导蔬食
  蔬食当然是应该的,本不成问题,目的在慈心勿杀。因为社会上人类习性之不齐,不得不劝导。佛在世时亦只戒本门僧尼,而对社会上一般群众不加例禁,只有劝化。因强禁其勿杀,而杀愈多。应先讲心的问题。凡具悲心者,自不肯杀生。具大悲心者,对杀生之人有怜悯心,且能善巧解化之,不执取自己之功德见而与世逆。此是文化程度关系。古人无故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佛门礼仪一
殿堂仪规『殿』者王所居:佛谓之大医王,能医众生之烦恼生死大病,又中国最初佛教初传入东土为王等贵人所信仰尊奉。殿堂之辞,乃武则天所立,如众臣五更早朝必上殿禀事。俗云:『无事不登三宝殿』。
(一)进入大殿应有的礼仪:
1.缘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 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2.除佛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佛经中关于改善夫妻感情令互相欢喜爱敬的法门
虽言:修行途中,爱为缠缚,但是爱别离苦始终是大家十分不愿看到的事情,特别对于夫妻恋人等等,因此佛陀在《大藏经》中还是帮助那些不能忍受爱别离苦的众生,帮助他们合和爱敬欢喜对方,今天特别将藏经中帮助夫妻合和爱敬欢喜的法门,结集在此,供阅读。
《摩醯首罗天王法要》:又法若欲令夫妇相爱。画其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7-09-05 11:01:05)
心灵超时空,缘起宽带网。
广舌覆三界,甘露润十方。
本愿威神重,众生福慧长。
可怜污秽处,依旧莲花香。
地狱熙熙,火宅炎炎。苦海无边,觉醒是岸。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心,坚信佛教。
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具足众戒,深信因果,发菩提心,祈愿众生:
业障消除,六根清净,累劫罪业,化为泡影。
离苦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回向
“什么是回向?”你可留意到寺院中,早晚课后大众或个人的回向?你可见过佛教发心善信所印的各种书刊的后面,每一本都有回向偈或词?它的用意,就是要把个人或大众所修的善业功德,指定方向或目标,去做某种你所希望要做的用途的意思。也就是把我们自己已做好的善行功德,希望自他皆成佛界,回向菩提。大乘义章九(卷)说:“言回向者:回自善法,有所去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入寺须知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
①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具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②拜佛——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很多佛学词汇,比如三法印,比如有为法,大家可能听过很多次,却不明白其中深意.有了这篇问答,大家就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了!
佛教常识问答
徐恒志著
(一九九五年九月)
一、什么是佛?
  答:佛也称佛陀,译为“觉者”,能彻证人人本具的、寂然不动的、光明遍照的觉性;觉了一切烦恼都是因缘和合,虚妄不实;不受烦恼的干扰,朗然大觉,就称为佛。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http://www.bskk.cn/dispbbs.asp?boardID=2&ID=4065
1.印度佛教史中的准提佛母的持验录:在中部与东方的交界处有蔗增林苑附近一个色相美好的王族女子与一个树神会合,一天生下一个具相之子。略微长大时,在那个神的所在地掘树根处的土,得到一个自身放光的摩尼宝,以此从一阿阇梨受得灌顶,乞求纯陀天女(准提佛母的藏文译名)观修教诫并加以修持。
暗中携带一个本尊手识(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36]
[137]
[138]
[139]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