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的股市高点进场,结果会如何?
文章来源: 硅谷居士2024-04-30 08:08:55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85%归功于正确的资产配置,10%来自于选择投资目标的功力,5%必须靠上帝的保佑。
    --威廉·夏普

在和网友的交流中, 经常遇到一个问题:现在美股已经接近历史新高了;如果此时进场,是不是风险太大了?

网友举的最多的例子,就是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那次美股的大跌,的确是史诗级的。标普500指数从2000年8月份的1510点,暴跌到2002年9月份的810点,跌幅为46%。直到2007年5月,该指数才突破7年前的高点,来到1530点。

那次的股市大跌发生时,我还在学校读书,是个一名不文的穷学生。因此没有亲身体会。

我是2007年初开始投资美国股市的。不过运气不好,第二年就碰上了下一个大股灾!

2008年,全世界爆发了金融海啸,标普指数从2007年7月的1550点,暴跌到2009年2月份的730点。这次其实比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更加惨不忍睹,跌幅居然高达53%。将近6年后的2013年2月份,标普指数才重新创造了新的历史新高。


那么,今天我就用权威网站dqydj.com上的 标普500指数计算器,看看如果你从2000年8月的美股高点进场,究竟到何时才能开始盈利。

一、定投策略

我们先分析定投下的情况吧。

这也是绝大部分尚在工作时期的投资者遇到的状况。就是每半个月、每月或者每季度,投资一定数量的资金进入股市,比如很多人投资于退休账户401k/403b那样。除了退休账户,我家的普通应税账户,也基本是每个季度投资一两次到指数基金里。

如果你从2000年8月份开始每月定投,比如每月投资1000美元,到2004年1月就开始盈利了,平均年化收益率约为5%。也就是说,你只需要定投4年时间,就走出了近代美股最长的熊市。到金融海啸前的2007年7月,你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已经高达4.9%了!

 


当然,到了2008年底时,由于金融海啸导致的股市大跌,你的收益率的确又变成了负数。但是,到2009年10月份,你再次开始获利,并从此再也回不到亏损状态了。坚持到2024年3月,你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0.6%,累计投资金额为28.3万,但是你将拥有115万,为投资额的4倍。

因此,如果你坚持定投的话,就算从2000年的最高点开始,你最多需要9年时间,就成功跨过了近代美股最惨烈的两次大跌。而且,中间的2004年到2008年,也就是将近一半的时间,你的账户是盈利的!

因此,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即使面对百年一遇的美股长期低迷,只要坚持投资,我们也能轻松涉险,最终取得辉煌的投资成果。

二、一次性全部投入

下面,我顺便分析一下一个极端情况:就是你在2000年8月投入全部资金,比如100万美元,从此再也不追加投资了。

在这种情况下,到2006年底,也就是6年后,你的账户才开始出现盈利,比定投晚了两年。

到了2008年6月,由于金融海啸的来临,你的账户将再次出现亏损。直到2011年2月,才彻底走出阴霾,账户再次开始盈利,并永远不会出现亏损了。这也比定投的情况,晚了将近两年时间。

如果持有这些投资到2024年3月,你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6.9%。你投资的100万美元增长为488万美元。

那么,如果你有一大笔钱需要投资,并且担心现在股市处于最高位,而且你今后也不会有新的追加投资了,那么你如何避免一次买在最高点而带来的巨大风险呢?

我的建议是:把资金分成十份或者二十份,每个月投入一份,在十个月或者二十个月完成投资,这样可以大幅降低碰上股市大跌带来的冲击。

比如,如果你从2000年8月开始,把100万美元的投资分成20份,每月投资5万,到2022年4月全部投完。 那时,你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4%,账面资产仅剩92.6万美元。不过,到了2004年11月,你的账户就开始出现盈利了,这仅仅比第一种定投的情况晚了10个月。

也就是说,采用这种策略,即使碰上了2000年这种史诗级的股市大跌,只需要4年,你就涉险过关了。

即使经过2008年金融海啸的冲击,你的账户在2009年底就又开始出现盈利。这比定投情况下还提前了一年多!持有到2024年,你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8.0%;你的资产增长为595万,比一次投入多了22%。

当然,如果你未来还会有新的资金可以追加投资,就更不用担心了。在这种情况下,我通常的建议是:大道至简,把资金一次全部入市。如果你比较保守的话,也可以把资金分成十份,每半个月投资一份,五个月完成投资。

其实,除了定投,应付股市大跌的另一个常用策略是就是资产配置。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

对冲股市大跌的最常用投资产品是国债。对于那些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人士,应该把一定比例的资产,比如10%到30%,配置在短期国债上。即使碰上长期的股市低迷,我们可以依靠股票基金的分红、债券的利息、甚至卖出一些债券的股份,来度过股市低迷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