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戚
文章来源: 莲盆籽2017-12-29 22:08:05

印象中,“走亲戚”这个词充满了乡土气息。年节时分,淳朴的农家人出远门看血缘亲人。去年听到这个词,却是出自一位都市成功人士之口。他们夫妇俩来美国遊玩,行程中特意安排走访散落在各地的每一家亲戚,包括远离旅遊景点的我家。这对受现代思想引导的中国人,竟然依照古老的华人传统到美国走亲戚来了。

其实,走亲戚也不是华人独有的传统。

在这个基督徒为主的国家,圣诞节是大节庆。宗教意义之外,圣诞节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那首《I will be home for Christmas》唱出了人们对家的念想,成了节日传统歌曲之一。美国人回家过节,也和我们华人走亲戚的意义相近。从十二月初开始,我们这儿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节日气氛和中国人过年差不多。

今天圣诞假期里,我家也来了几个走亲戚的孩子。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但在我的眼里,寒风里扑进我家门的都是孩子。

第一个到达的是我家二闺女和她的小猫,Jet Li, 那只淘气的boy cat。医学院放假,二美人回家不算走亲戚。但她的猫是在学校领养的,户籍在外州,跟着小主人乘飞机来,走访我家的两只猫亲戚。半年时间小猫身体长大了一倍,调皮捣蛋的本事也大有长进。进门直奔鱼缸去捞老主人精心饲养的观赏鱼,当晚又打翻了一盆花。不分昼夜,Jet Jet 骚扰两只大猫更是不遗余力,惹得文静优雅的Professor愤怒的嘶叫,肥胖懒惰的Jackie Chan奋起回击。小猫来了,家里难有安宁的时刻。

随后而来的是个小留学生,亲戚的孩子。这帅哥小时候多动症严重,招人喜爱也让人厌烦,比Jet Jet 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我们回国走亲戚时,他常惹得小姐妹们哭鼻子抹眼泪的。淘气的小男孩碰上娇滴滴的小姑娘,哭闹是难免的。

转眼之间都长大了,中国来的大男孩和我家这些在美国生长的女孩文化思想差异很大,相聚时共同的话题很少,不同意见很多。当然,哭闹不再是他们解决矛盾的办法,各自抱着手机互不理采也不受鼓励,剩下的唯一选择是开诚公布的交流。今年是小留学生在我家度过的第三个圣诞节,孩子们在有理有节的争论中加深了解,互相学习,一同成长。

大美人和她新婚的丈夫圣诞前夕才到。今年他俩开始工作了,假期计划挺复杂的。但他们半年前就请下年假,过节先走婆家再走娘家。相爱是在两人之间,婚姻将两家相联,女儿女婿同时承担了两家父母精神的寄托。他们已有自己的家,看望父母就是走亲戚了。他俩在外是独当一面的住院医生,在家是聚众玩乐的娃娃头。大姐堆雪人最积极,姐夫带着小妹四处抓捕Pokemon。

最后抵达的也是亲戚的孩子。这个女孩在东南亚长大,去欧洲留学,最近来到美国,在联邦政府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不同的生活规迹,至亲的堂姐妹天各一方,因社交媒体的发展而成了好朋友。她们之间有童年相遇的朦胧记忆,和生活和事业上的共同志向。春天我家大美人去巴黎遊玩顺道看望了堂姐,冬天邀她来家共度佳节。

亲情的浓厚其实和血缘的远近并没多大关联。常走动的亲戚是亲近的,不常见面就逐渐疏远了。脸书和微信或许可以增进亲戚之间的联系,但并不能取代亲人相见的真实感受。走亲戚的方式倒也不限于来家走访,现在不少人家节假日相聚于旅游胜地的度假村。不管何种形式,亲情越走越浓。从何处来往何处去也不重要,走亲戚的孩子都是重情的好孩子。

六个孩子三只猫,今年我家节日里很热闹。屋外天寒地冻,家里欢声笑语,满是亲情的温暖。

祝各位网友新年快乐!

 

雪乌龟,我们做个朋友好吗?

博文自荐:

我家的仨学霸

入乡随俗--这些年跟风给孩子们买过的圣诞礼物

我们的全家福

这架轰炸机转移之前扔了颗重磅炸弹 (猫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