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四月里,回家陪伴亲爱的妈妈
文章来源: 南国铁树2017-05-13 03:20:16

妈妈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她也是当年四川省立女师那一届三个班上,仍然康健的几位同学之一。  

 
Untitled
妈妈和她女师一班的同学们
 
  Untitled
妈妈女师学友:全国特级教师袁XX
 
 
不过今年以来,妈妈确是经历了两次惊险。第一次是在年初时,夜间从床上掉到地上;第二次是三月中旬,被挂衣服的架子绊倒在地。第二次比第一次伤害大。当时,做医生的女儿就指出,“姥姥非常危险”。然而,自小就爱做“做好事”,同情贫穷人民的妈妈,又一次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坚强的老妈妈,再次站起来。而且,照样记忆不减,行走如常,生活自理。
 
妈妈固然是一个奇迹,那份多陪陪她的心愿却也与日剧增。
 
初春的四月,更改了秋天回国的计划,切切飞回了家乡。
 
一个月的时间,天天都呆在家里陪伴着妈妈。阳光明媚时,我牵着妈妈的手,去重游那些她常常念叨的故苑旧地,追忆那些已经远去的岁月时光;阴雨霏霏的时候,我依偎着母亲,和她一起聊着家常;懒散的时候,犹如儿童,听她唱歌,讲过去的故事;傍晚时分,和妈妈一起,看正在上映的热剧《以人民的名义》,《一代廉吏于成龙》,聆听她的教诲。
 
IMG_5450
 
回到家乡的第二天,恰逢四五“清明节”。我和姐姐搀扶着妈妈,母女三人手拉着手,加上姐夫,带着满腔挚爱,来到郊外的桃花山上,祭怀父亲。
 
 
IMG_7529_picself_1
妈妈和姐姐在实验小学门前
 
成都实验小学是妈妈和姐姐常常谈起的地方。1950年,还在川大读书的父亲,率领“三人小组”,代表人民政府,接管了实验小学。父亲在这里的半年时间,出任教务主任。正是在这所学校里,父亲结识了母亲。那时,妈妈正在试验“卡片教学”,是学校中三个优秀教师之一。
 
姐姐后来也在这所成都最好的小学读到二年级,还当了少先队的大队长。
 
 
Untitled
过去的成都市委办公楼

这所座落在羊市街的苏式红楼建筑,过去是成都市委所在地。现在,是成都三医院的门诊部。墙上挂有一个牌子,标明此楼属于保留建筑。
 
父亲和母亲曾经在这里工作过。每当听到母亲深情地谈起那些杰出的领导和同事,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代,就会跃然而出。
 
 
Untitled
 
Untitled
那年今日此门中
 
牵着妈妈,来到我们最喜爱的杜甫草堂。很多年前,就是在“恰受航轩”处,父亲在这里慢慢欣赏着宋朝以来杜诗不同的版本,而颇感无趣的“我”从这里溜跑,走掉了。后来广播通知父母来“办公室”领人。那次,挨了父亲一巴掌。和妈妈谈着这件往事,笑语里也夹杂着人生的遗憾和惆怅:斯人已去,生者独思。
 
 
Untitled  
世界最大单体建筑
Untitled
 
带着平时很少出门的妈妈,乘坐地铁,来到成都高新南区的“新世纪环球中心”。室内的豪华和气派,让人叹为观止。其实老妈妈也并不欣赏这些。商城内比较清淡。我们稍事周旋了一会儿,找了家人气还旺盛的川餐馆“成都映象”分店午餐。味道很不错。记得那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就是去的“成都映象”学做“宫保鸡丁”。三个人,很开心地点了一些家常菜,大约花了120元。临走,还打了一大包回家。
 
妈妈生活极有规律,每天都要看书读报,背诗唱歌。她背诵的“长恨歌”“长恨歌传”(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倒背如流,太让人惊叹!一字不落的唱出许多生动优美的老歌,“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夜半歌声”。“蝴蝶姑娘”这首,是她小学时表演的一个节目:
 
蝴蝶姑娘
蝴蝶姑娘,我问你,你的家,住在哪里?
我家就住在,此地百花村里。百花开时,请到我的家里来。
哪个替你盖花房?
我的大哥哥,盖花房。
开的什么窗?
开的梅花窗。
摆的什么床?
摆的茉莉床。
挂的芙蓉帐,芙蓉被盖小姑娘。
好!
等到百花开,我到百花村里来看姑娘。
百花开,好花香,
那时光,好时光
好朋友,好玩耍
啊!
 
 
母亲节来临之时,祝愿天下的妈妈,母亲节快乐!
也盼望着:等到秋风吹起的时候,再回家看望我可爱的妈妈!
 
 
 
参见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