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3-10-28 12:51:22)
【原文】神者,仁也,爱也,及也,功也。人人元存,未可消也。群书【释译】神是什么?是仁,是爱,是利他,是济世之心。每个人元神中都有神性存在,不会消失。注意,这里说的是人,不是动物。风之光注:利人利己是真神。损人害己是真魔。损己利人是人,损人利己还是人。【原文】河朔有路,折矣,人至修之,神也。河东有人,病矣,人之扶,神也。东山有兽,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28 12:50:19)
【原文】东山有鬼,众人皆恐。时久,人不出,曰鬼,食人,可惧。有勇士,拔而剑,立而出,进群山,灭鬼于岩。归,曰狼。众人明而疑,俱莫进。山无鬼,人心鬼尔。群书【释译】东山有鬼,大家都很害怕。时间久了没人敢去那里,都说有鬼吃人,十分可怕。有个勇士,佩剑进群山中,将吃人的恶鬼杀死在岩石上。回来告诉大家是只狼在作怪。众人虽然明白是狼,但还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28 12:49:20)
【第四十七篇】魔【原文】至破之理始于魔也,至生之理源于魔之欲也。群书【释译】万物消亡的原因是魔性,但魔性所产生的欲念也是万物生生不息的起源。所以说,魔性是种变化,有消亡才有新生。风之光注:在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如果魔性重,元神就会一直居无定所,今天死,明天生,今天生,明天死。一直这样不断循环。如果想结束这种循环,就必须提高神性,努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28 12:46:37)
【第四十八篇】妖【原文】元分神魔性,转换万事通。妖者,害世害人之事也。妖者魔之化也。群书【释译】在元神中,分神与魔性,神魔一家万物生。妖是指害人害世的心,是魔转换到极点产生的。风之光注:魔性发动,人就会去追逐物欲,一旦得不到,就容易使用各种坑蒙拐骗的手段。妖性,就出来了。【原文】有人之人,识物之美。欲而不达,盗之于乐。非此道为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28 12:45:49)
【原文】玄决之相,非相可相,无天生之决。万物有相天地有相始于思相。思之源也,天地灵也。无思之源何哉?!时也,宇也,思也。以无思之,有相也。群书【释译】七玄究竟是什么样子,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也不是这里的世相可比拟的,更没有办法追究它的来源。我们现在看到的天地万物的样子,皆源于我们的思想。那么思想的源头是什么?是天地的灵气。那么没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本源即:心源性海三点如星布 横钩似月钓披毛从此出 作佛也由他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尽在心源。千圣一心,万古一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作如是观清净种,照无色界几千尘。真心一点原于此,无生无灭无始终。精神合道自长生,道驭精神真不死。众妙应须无以观,更将有向窍门看。可明物母明明说,两颗明珠转三盘。菩提本性本如如,万法通兮透太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28 09:41:04)
虚与实是一个整体,我与非我是一个整体。秋毫之末很小,但秋毫之末对应的虚空却非常大。所谓一消一长。泰山表面上看起来大,但它对应的虚空却小。齐物论的思想,讲的是万物与我同一,我与非我是一个整体,实体与虚空也是一个整体。这个道理很深,不容易讲明白。总之,人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另一部分,就能感到满足。大小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参照物,秋毫之末也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27 11:39:17)
经名: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简称《灵宝毕法》,三卷,原题锺离权着,吕岩传,出於唐徒期至五代时期。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清部。   灵宝毕法序  道不可以言传,不可以名纪。历古以来,升仙达道者,不为少矣。仆志慕前贤,心怀大道,不意运起刀兵,时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周易尚占    莹蟾子李清庵著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经名:全真集玄秘要。元李道纯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