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撰人不详,似出于隋唐之际。假天尊为妙行真人等演说教义。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太上虚皇天尊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30 13:53:33)
全经分为六卷:《道经》《德经》《道理》《道政》《道法》《道术》,这是一个自形而上而形而下贯通的层次。但根据姬英明传承,学习《道德经》是由《道理》始,继而《德经》,继而《道经》,继而《道政》《道法》《道术》。《道经》《德经》《道理》,属于形而上的内容;《道政》《道法》《道术》,属于形而下的内容。形而上的顺序是由浅入深,故由《道理》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10-30 13:45:25)
下篇<一名三相類,又名補塞遺脫>上篇中篇各分禦政養性伏食三段,條貫雖具,猶似散而無統,此篇特為通其條貫,使三者類而為一。首章陳鼎爐之妙用;次章揭火候之全功;三章明說三道由一,方識殊途同歸源流;四章直指四象還虛纔契先天無極宗旨;末章乃自敍其作書之意,而隱名以終焉。五章首尾相足,三相類之大義,始覺了然。前兩篇中闕略遺脫者,得此始無餘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30 12:06:08)
參同契中篇(上捲,禦政計四章,此乃中之上也。)上篇十五章分禦政養性伏食三捲,應藥物爐鼎火候三要。金丹大道已無餘蘊,然但舉其體統該(概)括處,尚有細微作用未及悉究,恐學者不察,流入差別門庭。故此篇仍分三捲,將差別處逐段剖析,與上篇處處錶裏相應。近代諸家有分上篇為經,此篇為註者;又有分四言為經,五言為註者。不知徹首徹尾貫通三篇,始成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30 11:26:27)
此卷專言養性而禦政伏食已寓其中。葢先天祖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不出中黃,為萬化之主宰。舉性則命在其中,舉養性則元精元氣倂歸元神之中矣。知而養之,方契黃帝老子虛無自然大道,故末篇又稱黃老養性。 煉己立基章第六 內以養己,安靜虛無。原本隱明,內照形軀。閉塞其兌,築固靈株。三光陸沉,溫養子珠。視之不見,近而易求。黃中漸通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30 10:58:48)
清·雲陽道人朱元育闡幽 參同契闡幽序 大道O本無言說,本無名相。混混沌沌,莫知其端。然非假言說名相以表之,則道終不顯。昔者,羲皇作易直指乾坤,老子著經全提道德,賴此兩聖鑿破混沌面目,人人分上底性命根源纔知著落處。大道從此開明矣!二書同出一源,其後不倖而分為儒玄兩家。宗易者流為象數之小儒,宗玄者流為延命之方士。而歸根復命之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28 19:23:39)
【原文】世有七玄,一曰玄,二曰连,三曰天,四曰线,五曰念,六曰元,七曰极。极点元,元主念,念超线,线无边,天拘连,玄点点。无极无念无边无连,元极点有限,念可明亦占,思者有线。三玄辅人间,人间有点线,线则纯一玄,故世为点。群书【释译】点即为一玄。点相连成线,此为二玄。线的立体构成为三玄。赋予立体时间线,此为四玄。从地球到仙女座要多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28 19:21:06)
【原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群书【释译】知道天地万相,看着它发展,就可以了。“尽矣”是指尽心尽力。世人要识天道,尽人事。什么叫天之道,是指自然之道不可改变。风之光注: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观察天地自然的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行动,尽可能的做到,天人合一,与道同在,这样人生就无往而不利了。【原文】天有五贼,见之者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28 19:09:19)
【原文】象曰,天地万物,生生不息,若有其理,万法归一。群书【释译】天地万物是一个圈子,不断循环。如果非要说其中的道理,那只有一个——自然之道,万变不离其宗。由此可以想象,万物是个圈子,皆有规律可循。如果想查找,那就要守着自然之道。易经是对万物总结的一部分,所以可以用来预测。然而易来自于道,却小于道,故只是一个势罢了。
【原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28 19:01:25)
【原文】魔者分层,自然天成,未曾可减也。群书【释译】魔分子与神分子是一样的,同等存在。魔分子人人都有,它们是你元神构成的一部分。如果少了它,你就不是元神,而是其他物质了。风之光注:阴阳二气,不可消也,神魔二性,不可除也。【原文】执生之地,是为死地,执死之地,是为存生。群书【释译】元神生活在肉体中。分子在不断地死亡,然后不断地新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