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佛性、法身、报身、化身、应身的区别其实,法身就是我们的清净心体,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宽则遍法界,窄也不容针!它与本性不同,本性是见闻觉知一体的空性,是如同虚空一样的觉照镜子,如如不动的!自性法身遍及虚空法界时,与本性佛性合道,名为得道。报身,分为业报身、果报身和圆满报身。业报身,就是业力心识;果报身,就是小乘圣人的光[
阅读全文]
为何“惟有一佛乘”?“一佛乘”的真实义如何?
作者:逍遥禅
坛经上说:况经文明向汝道,惟有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
为何“惟有一佛乘”?“一佛乘”的真实义如何?
我们知道“一佛乘”是指“自性圆满佛”,自性圆满佛具有法身佛、报身佛、化身(包括化[
阅读全文]
啐啄之机作者:逍遥禅河南宝应院的南院慧颙禅师,是临济禅师的门下,有一次示众道:
“现在各禅林间对于啐啄之机的问题(喻时机成熟契悟之义)仅具有啐啄同时的体而已,尚未具有啐啄同时的妙用。”有一位学僧向前问道:“请问什么是啐啄同时的妙用?”慧颙禅师解释道:“啐啄是像击石出火、闪电出光,间不容发的时机所作的。如果有意识地去做[
阅读全文]
禅道与禅道养生作者:逍遥禅禅道修行解决的问题,是认识自心,明白自心从妄想意识的执着分别到觉悟真心本性的妙观察智和平等性智的转变过程,这就要求区分自心妄想、自心意识、清净心用、清净自性觉照、清净自性本空、清净自性空觉一体、清净自性的三身一体圆融,不断提高自己心性境界!禅道养生解决的问题是:1、解决人对疾病的恐惧,解决人的精神错乱和忧郁[
阅读全文]
蕅益大师:舍现前心性,而泛求经论,不啻迷头认影矣。
示圣可
千经万论,求之语言文字,则转多转远。求之现前一念,则愈约愈亲。盖一切经论,不过现前一念心之注脚,非心性外别有佛祖道理也。然心性难明,故藉千经万论互相发明。今舍现前心性,而泛求经论,不啻迷头认影矣。真明心性者,知经论是明心性之要诀,必不弃舍。但看时知无一文一字不是指点此理[
阅读全文]
什么是诸法实相作者:逍遥禅什么是诸法实相?关键在于自己的认知量。正如《楞严经》中所说:“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因众生认知量,循业发现,世人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若是我们在妄想执着分别心中,“一妄一切妄”,一切妄想执着坚固的假象,就是妄想心的实相!若是我们认识了“常乐我净的真心”,也就[
阅读全文]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作者:逍遥禅世界本来就是再简单不过的,就是人的根尘相对而已,直心是道场,只是人自己妄想思维分别执着把它搞复杂了!人与人之间本来是很简单的,是人自私自利的心和自以为是(自以为很高明的心),把自己和别人搞复杂了!人若是能够从那些“一无是处”的人和事中,找到他的优点和长处,照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你就是超出了&ld[
阅读全文]
大般若经:世间法、出世间法、有为法、无为法
具寿善现(须菩提)复白佛言。何等名为世间法。佛告善现。谓世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业道。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十二支缘起法。善现。此等名为世间法。。。。。。逍遥禅:执相染着为世间法。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何等名为出世间法。佛告善现。谓出世间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空无相无愿[
阅读全文]
见性难吗?
作者:逍遥禅
有人认为见性是很难的,其实,见性再简单不过了,当下就可以见性!
如何见性呢?分清楚自心妄想、自心六识、自心六用、自性六性就可以了。
我们大家一起来体验:当我们见到这些字时,就是根尘相对。如果在这些字上思维分别知解,就是着相了。如果起了贪恋、对立被文字相迷惑,就是贪嗔痴的妄想执着分别了。
如果仅仅是[
阅读全文]
见性如此简单,为何现在人少有见性之人?
作者:逍遥禅
有很多人,不去觉清净的自心,悟本来的空觉一体自性,却爱拿佛经对照别人的对错。岂不知当你有这个想法时,已经是着相妄想执着分别了,岂能明白如来真实义?也就是说,现在人不能见性的根本原因是:不去观照自心,而是去关注别人!也就是“看住别人家的狗,丢失了自家的猫!”
见相离相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