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当悲剧发生,都会有人毫不掩饰毫无忌惮的释放牠们浓臭的恶?
为什么每次都是在人死后,社会舆论才开始关注到悲剧和悲伤?
为什么恶可以恶得不加掩饰,而善却要活得小心翼翼?
为什么悲剧过后都没有追问和反思,只能默默的等待下一场悲剧登场?
为什么只有当新的悲剧发生,人们才会想起早就有过多次同样的悲剧?
为什么面对悲剧的一再上演,不[
阅读全文]
这些年来,我因为写文章经常挨骂。被骂最多的,就是说我“不爱国”。即使隔着屏幕,也能感觉到对方那种咬牙切齿的样子。
开始还有些纳闷,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在这里生活,对祖国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这些年一直写文章鞭挞丑恶,为弱者伸张正义,在现实中也经常做一些扶危济困的慈善活动,怎么可能不爱国呢?后来逐渐明白过来了,他们不但骂我不[
阅读全文]
总有人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稀里糊涂的上当了。然后,在诅咒一番“骗子不得好死”之后,又兴高采烈地跳到另一个完全相同的陷阱。然后再开始新的一轮被收割。骗子们的骗术,真的很难被识破吗?在正式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请先观看下面的视频片段。
其实类似的视频在网上一抓一大把。当今的互联网,很难找出能比各种视频号更汇聚荒唐和欺骗的地方了。[
阅读全文]
最近写了几篇关于俄乌战争的评论文章,因为这个号粉丝少,阅读量并不大。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依然遭受了疯狂的攻击,甚至有人说我是个精神病患者。
这几天,我经常接到这样的信息:
老唐,我要举报你!
老唐,你拿乌克兰境内的战争,与我们先辈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的八年抗战划上等号,依我看,不仅仅是该封你的文章,你这个人也该被封!
群主,[
阅读全文]
自称所谓爱国学者的李毅教授,很多视频的演讲,内容都是视人命如草芥,令人毛骨悚然,觉得中国怎么会出了这么一冷血透顶的人?既不像专家的给人的理性定义,也没有教授给人的儒雅观感。
比如疫情期间,李毅在深圳某论坛演讲时,眉飞色舞地笑称:“中国14亿人新冠死了4000人,等于接近零感染、零死亡,这根本就等于没人得病,没人死嘛!”
视频被曝光后[
阅读全文]
当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后,有两件事是比较出人意料的。
美国在战前就得知俄罗斯发动战争的具体时间,并告知泽连斯基做好准备。据美国的说法,他们当时劝泽连斯基离开基辅,到欧洲建立流亡政府。足以说明他们对泽连斯基抵抗侵略的决心和能力是没有信心的。
泽连斯基能守住基辅,没有让乌克兰第一时间沦陷,是非常出人意料的。
战争开始后,欧洲国家送来了武[
阅读全文]
刚来美国时就发现,留学生论坛上的民族主义不是一般的激进,对宏观问题的主流意见远比大部分国内网站要左得多,倒是和“四月网”之类的极左网站非常一致。刚开始我也不太理解,总觉得喝过洋墨水的人应该没有那么多民族仇恨才对。但是在美国呆了几年以后,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奥妙。留学生群体(包括在读的和已经毕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之处,而其中每[
阅读全文]
因为从摆脱社群主义到个人主义的发展,恰恰是西方进入现代社会的标志。
自由主义的基础是个人主义,是将单独的个体作为所有理论出发的原点:先有个人,个人之间签订契约,形成公共道德以及社会与政治的制度等,一切都从个体延伸展开。
那个体究竟从何而来?
这就好像把"蛋生鸡"的假设倒过来问了一句"蛋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先考察一下"个人主义"[
阅读全文]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愚民政策一直以来都是一些统治者实施的手段。这种政策旨在通过剥夺人们的知识获取途径,使人民处于一个无知的状态,从而更容易地达到控制与统治的目的。
然而,这种政策在长远的历史进程中是否真的能够一本万利?本文将从多元化客观视角,结合历史事实,分析愚民政策的严重后果。
首先,我们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阅读全文]
这张照片照片展示的是1858年5月28日俄国穆拉维约夫强迫清政府官员签订《瑷珲条约》时的情景。
此条约该条约割让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只保留江东六十四屯一小块地区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并将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后来又被俄罗斯吞并)。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大约等于四个河南省的面积。
这次条约是旧中国的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