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是俄罗斯的二战胜利纪念日,事实上,欧洲大陆上的大部分国家都是把5月8号那天设为二战胜利纪念日,而俄罗斯是因为有时差,才定在了5月9日。
按照惯例,俄罗斯要在这一天举行胜利日阅兵,港真,俄国之前每年的阅兵还都挺有看头的。
尤其是在2010年,俄国人甚至还把美国人请到了红场上齐步走,要知道,美国人自己都很少搞阅兵的,能来莫斯科,可以说是[
阅读全文]
移民,这件事,对于很多人来说,要有豁出去的决心才行。
财富自由,能够在移民前到处实地考察的富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大洋彼岸的生活,究竟是如同影视剧般美好,充满机遇,还是混乱不堪,危机重重?
没有谁能给出你一个准确的答案,只有自己去经历才知道个中滋味,是好是坏,因人而异。
随着国内经济蓬勃发展,中产队伍逐渐壮大。
在[
阅读全文]
现在有个话题是“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反感专家”,其实这个话题还是有一点问题的,不是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而是绝大多数人都反感专家,不只是年轻人。
我们反感所谓的专家,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普通人的生活和想法,或者说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信口开河。我们不是反对所有专家,而是反对那些根本不考虑普通老百姓利益的专家。就像北大教授李玲[
阅读全文]
现在的老百姓真是不得了,即便是面对权威也敢怒怼,只要面对不合理的问题,就敢无所顾忌的大说特说。
他们怼央视,批政府,喷正能量评论员杨某,讽刺“全球最高幸福感”的调查结论,批评人大代表的提案“少有关注老百姓真正需要的实际问题”,甚至挖苦“战狼”...
比如央视发表的一篇励志文《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好》,结果被骂上了热搜,[
阅读全文]
有时感觉时间过得真是很快。新冠疫情已经三年了,俄乌战争也过去了一年。这两件作为“大变局”催化剂的重大事件,或许是费尔南·布罗代尔所说的历史“长周期”的某种宿命,更是历史“短周期”不可取代的标志。
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初,我曾写过一篇对战争结果进行研判并提出中国应对之策的文章,尽管当时争议很大,但现在来看事态基本上是[
阅读全文]
◎误解一:毛与蒋是国共之争的棋手?
真相:真正的下棋者是美与苏
十余年前便已经有学者就外国援助对国共内战的影响撰文探讨,历史学者杨奎松认为,内战中苏联给中共的援助至关重要,而另一名历史学者刘统则认为,苏联对于中共的资助是有限的,外援并非重要因素。
青年学者吕迅运用了很多未被国人了解的美国、俄国的原始史料和档案,并整合了散落在回忆[
阅读全文]
损美国,批评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件政治正确的事。
在真实生活中,中国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去过美国,没见过一个活的美国人,但不妨碍在屏幕上点评中美关系,抨击美国各种社会问题和人性堕落,感慨美帝国的衰败。
说点美国的优点,反倒是一件很罕见和冒险的事。但每个国家和族群都有自己伟大的地方,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经济科技文化的高地,有诸多原因,包[
阅读全文]
自从疫情全面开放后,各大城市都恢复了往日的喧哗,大街小巷人头涌动,老百姓的生活也步入了正轨,看似一片繁荣景色,实际上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两极分化愈演愈烈。
如今,口号喊得响,落实不到位,表面上看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可实际上那点寒颤的增收撵不上物价的飞涨,微薄收入难以维持日常的生活,个别家庭有点少量的存款也比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
老[
阅读全文]
林语堂:“某些地方就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阶层,利益每天都在被损害,却具有统治阶级的意识。在动物世界里找这么弱智的东西都几乎不可能。”
第一个故事:自由
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不人道。”没等皇帝回话,贴身太监姚勋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赐,奴才们心甘情愿。怎可诋毁我[
阅读全文]
去年,两件事让我取关了很多聊大事的大号。
一个是俄乌战争,一个是疫情。因为有的脑子错的离谱,有的膝盖软的离谱。
俄乌战争一周年了,有必要简单说下我看到的非中文世界的真实民意,看看外面世界是怎么看,怎么想的。
对以下内容感觉有不爽的请取关。
一
极少看到有人支持俄罗斯。
甚至很少看到有人同情俄罗斯人。
乌克兰获得了这个世界压倒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