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

未知有物,井底草翁
个人资料
博文
(2021-07-25 14:04:56)

佛经有云:“譬如芭蕉,生实则枯,一切众生身亦如是”。佛经又云:“色界亦尔,虽复净妙以有身故,诸佛菩萨悉共舍之”,到《心经》“无眼耳鼻舌身意”,意思就是说人的身体就如芭蕉一样,都会枯萎死去,人在世上所遭受的苦难,都是因为有自己的肉身,如果没有这个肉身,人就会很快乐了,“诸佛菩萨”为什么很快乐,因为他们“共舍之(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五百年前的1521年,也就是明朝的时候,中国历史上出生了一位诗书画奇才徐渭,他的书画作品纵横跌宕,气势磅礴,一泻千里。五百年来无数人致力学习先生笔墨,郑板桥、齐白石都曾说要做徐先生“门下走狗”,今试学一幅先生写意画《墨梅芭蕉图》以纪念徐渭老师诞辰五百周年。。附先生原玉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6-22 10:12:33)

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因此荷也被称为“花中之君子也”,受历代画家追捧。早在诗经的诗句中就已有了对荷的赞美:“比泽之陂,有薄与荷”“比泽之陂,有薄菡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第一个把自己和荷花联系到一起的是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后世文人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5-19 08:40:13)

竹为四君子之一,历代文人墨客托物言志,创作了无数关于竹的诗歌,画作。苏东坡有一首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喜欢竹,就显得很俗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5-09 12:41:26)

《易经系辞》上记载:“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孔子家语》上云:“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改节。”自孔子为兰花定调后,兰花进入“君子”地位,为四君子之一,致历代文人墨客咏兰,画兰情结挥之不去,兰品被当做人品的象征,兰骨成为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09-29 08:02:03)

因“桂”谐音“贵”,所以桂花有很多种寓意,比如“早生贵子”,“桂冠”。“蟾宫折桂”就是进士及第,“吴刚捧出桂花酒”热情好客的意思。等等。中秋佳节正好桂花飘香,中秋赏桂也就成为一种习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09-19 09:19:14)

疫情期间看看老子如何看待生死,老子说十分之三的人活到自然死,十分之三的人夭折意外死了,十分之三的人刻意保养自己也病死了,剩下十分之一得道之人即使遇到老虎犀牛刀枪都不能伤害他,这样的人就是老子说的“死而不亡者寿”,孔子也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他俩说的道的内容可能不一样,但明白了“道”,生死就看淡了,至于什么是“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上古之人如何做到不生病。古代有一部经典著作叫《黄帝内经》,里边有一段话:“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要时时注意避开受风寒,中暑,虎伤蛇咬等意外。淡”可以理解为白开水,反之是大鱼大肉,虚无就是视身外之物如粪土,恬可以理解为“舔”,喜欢的意思,精神内守,就是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定风波是词牌名,最初的意思是比喻平定社会动乱,词风豪健,“定”是平定,安定的意思,苏东坡也有一首“定风波”,看看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再审视一下新冠状病毒这场“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要听别人说病毒多么可怕,轻轻低吟,慢慢走,竹杖草鞋比骑马舒服,怕什么,即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0-09-19 09:05:20)

牡丹被称为“国色天香”,历代画牡丹者众多,牡丹花是中国花鸟画中常用的题材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唐代有一首诗借紫牡丹讽刺某些富贵人家,把紫牡丹移到卖炭翁山,与东篱菊花相望, 这样清高之士就没话说了。 原诗:“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唐代杜甫有一首诗“丽人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11]
[12]
[13]
[14]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