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album/91/bf/c3/fc5bd4c85929FcgXcKSb.jpg)
去年(2019)初夏,有幸在馬祖旅居四星期,四鄉五島的知名景點,幾乎都探訪了。在我們的「共好台灣步道」計畫中,挑選了螺蚌山步道做馬祖的代表。螺蚌山步道位於「戰爭和平紀念公園」,除了步道本身的驚險和壯麗風景,還可參觀主題館和周遭的據點。
螺蚌山步道其實不在螺山,也不在蚌山,步道全程都位在大澳山,步道終點是「海上孔子像」這個景點。螺山和[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76/3a/74/2cbfef57139724qOTQBX.jpg)
蘭嶼舊稱紅頭嶼,島上最高的山就取名紅頭山,後來因盛產蝴蝶蘭而改名蘭嶼。紅頭山是蘭嶼的最高峰,海沷552公尺,山頂上有一個一等三角點和一個三等三角點,是攻頂的標的。其實,在台灣的幾個離島中,紅頭山是最高峰,列名於台灣小百岳。有些山友為了征服台灣小百岳,專程來蘭嶼紅頭山攻頂。我們的台灣60步道計畫,包括了每一個離島的特色步道,這次來蘭嶼的目的[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ea/2d/7b/0e9d65fc29516dJyrMqt.jpg)
浮潛過兩次,卻都只是看些熱帶魚和珊瑚、海草之類的小玩意兒。這輩子,從沒想過真正的潛水。因執行「台灣環島步道計畫」,卻意外體驗了水肺潛水;更幸運的是,在海底遇見了大海龜,成為我們人生下半場的美妙篇章。
定居台東後,綠島、蘭嶼都不再偏遠,想去就去,當日往返也沒問題。然而,退休後的自由時間特多,去一趟蘭嶼,至少要待個三天才過癮。開學前[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fb/ff/a8/4f09205c3285h0WiqF53.jpg)
多年以前,參加天下雜誌主辦的「微笑台灣319鄉」計畫,帶著「鄉鎮護照」遊台灣,留下美好回憶。現在旅居台東,帶著「台東款款行」這本書,探索台東的1市2鎮13鄉148亮點120微笑商店,按圖索驥,慢慢逛遊台東。今天星期六,就去逛2626市集吧!
2626市集,原本是每月第二個星期六下午兩點到六點,在武陵綠色隧道,有一群來自台東各角落的小農及工職藝人,在兩側[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4c/aa/7e/f7c6a62f3971Vpqo15y7.jpg)
「一二三到台東,台東有座鯉魚山;鯉魚山上看台東,四面八方都透通。」鯉魚山因其外形宛如鯉魚而得名,位於台東市最熱鬧的觀光地區,交通便利,是市民散步、健行、休閒運動的好地方。雖然海拔僅約75公尺,但已是台東市的最高點;在鯉魚山上眺望台東市,就跟101大樓俯瞰台北市,是相同的感覺。
鯉魚山公園內,最大的建築是龍鳳佛堂和龍鳳塔,龍鳳塔高8[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35/a7/58/7d11efaf3006ANkKtBB5.jpg)
阿朗壹古道是台灣少數僅存的一段原始海岸古道。若想探訪這段海岸,必須先申請入山證和導覽解說員。近年來,阿朗壹古道因其珍稀性而聲名大噪,甚至被譽為「此生必訪的秘境古道」。
根據屏東縣觀光旅遊網的資訊:「阿塱壹為達仁鄉安朔部落的舊稱,而旭海到安朔這段路程,被稱做「阿塱壹古道」。這一段海岸線是目前台灣少數仍未有公路開通的地區,已公告劃設[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86/90/67/6be360626299fyxOopEi.jpg)
知本越嶺古道最早起始於原住民(東魯凱族)開闢新獵場,尋找棲息地,而由台東大南社越過知本主山,抵達屏東霧台鄉定居,成為阿禮部落(西魯凱族)。當時,這條長約120公里的越嶺古道是聯繫東西兩地的狩獵貿易道路。
日治時期,基於監視原住民及戰備需要,將越嶺古道修築成汽車道路,於1945年3月10日完成三地門到知本的全線通車。但是,這段公路地質脆弱,維護並不容[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a9/07/e6/5f20398f0883nKqYmoD9.jpg)
8月7日,從台北南下回台東,先順路送朋友到北港,下午參訪奇美博物館。夜宿台南,翌日暢遊大崗山步道,下午回台東過父親節。旅居台東以後,這樣順路旅遊的玩法很隨興,可以逐步完成我們的《共好台灣步道》計畫。
大岡山素有「台灣佛山」之稱,山上寺廟林立,最著名的超峰寺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終年香火鼎盛。地質屬於珊瑚礁岩,斷層形成溝谷奇景,尤以盤龍[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cb/8c/85/a0a8e4740965oIM381YW.jpg)
古時,金山磺港的漁民挑著魚獲,越過陽明山,到台北士林販賣後,再買些日用雜貨循原路回家。這段往返士林和金山的山路,被稱為「魚路古道」。金山區舊稱「金包里」,是凱達格蘭族「金包里社」社名。除了挑魚販賣,這條古道也是聯姻迎娶和運送茶葉、硫磺的必經之路;而金山至擎天崗的這段古道,又被稱為「金包里大路」。目前,金包里大路只開放擎天崗至上磺溪[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2c/d6/e2/d52c371f0218qriJfwxy.jpg)
台北市的四獸山步道是我們挑選60條下半場共好台灣步道的第一條,因為,這裡是家鄉,我們在山腳下住了半個世紀,三代家人走過四獸山步道無數次,留下許多溫馨回憶。在發文之前,我倆把四獸山的各個路徑再走一遍,特地再看看虎、豹、獅、象四座山峰的地標景觀,是否有最新的變化。
1966年,夫家從新竹十八尖山的眷村搬到台北四獸山的松山路,老公那年才十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