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博文
掷斧悟政 赵匡胤登基之后,虽然贵为真命天子,但保持着自己长期形成的顽劣秉性,一有空闲,就手持弹弓打麻雀。 有一天,这位皇帝正沉浸在弹鸟的快乐中,一位下臣称有急事求见。 听说是急事,赵匡胤不得已让其近前。 这位下臣竟然啰啰嗦嗦,尽汇报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赵匡胤听罢十分生气,责问他:“这就是你所说的急事吗?”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12-23 15:31:18)
太祖密室碑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伟人毛泽东推崇的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但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赵匡胤还有这样的治国故事——密室碑。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赵匡胤安排人秘密凿了一通碑,立于太庙寝殿的夹室里,取名“誓碑”,用销金黄幔遮盖,外有门,内有锁,禁卫森严。他特为此碑规定,凡后代新皇帝登基,必由一个不识字的宦官引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包拯除害“鬼搭桥” 包公的故事很多,在家乡巩县代代流传。其中广为人知的,要算“鬼搭桥”了。   包公墓的西岭上,现在还有几根竖立在荒草之中的石柱,宋代是座寺院人称定香寺。据说这个寺院建于唐,北宋时将此寺作为祖宗祈福之所。当时的寺院规模很大,有和尚百余人,有庙田五六百亩。依靠田租和皇帝拨款的寺院,不但富丽堂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12-23 15:29:19)
包拯墓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宋真宗咸平2年(公元999年)生于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甲科进土。曾任建昌、天长知县、端州知州,累迁监察御史,又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1年),为枢密副使。治平二年(公元10[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12-23 15:28:13)
定陵巩县 巩义西村镇滹(hū)沱村东南,孝西公路右侧,座落着大宋王朝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的陵墓——永昌陵。 该陵墓规模宏大,墓前石雕栩栩如生,蔚为壮观。 史料记载,这块坟地是赵匡胤生前自己钦定的地方,并未经司天监来揣度风水,点定穴位。   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在这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期,对洛水之北的千年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狸(lí)猫换太子 (附视频) 宋真宗赵恒在位时,刘妃和李妃都怀了孕。很显然,谁生了儿子,谁就有可能立为正宫。 刘妃久怀嫉妒之心,唯恐李妃占先。她与宫中总管都堂郭槐定计,买通接生婆尤氏,在李妃分娩时因血晕而人事不知之机,将一剥去皮毛的狸猫(和家猫相似的野生哺乳动物),偷偷地换掉了刚出世的孩子。 刘妃命宫女寇珠勒死太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12-23 15:25:42)
澶(chán)渊之盟 澶(chán古湖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渊之盟是指北宋与辽朝(契丹)之间订立的和约。 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萧太后与圣宗亲帅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敌,欲从王钦若、陈尧叟等之计,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坚持,勉强至澶(chán)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城镇,又在澶(chán)州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12-23 15:24:11)
金匮(guì古音义同柜)盟约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记载是奉太后“金匮(guì)遗诏”之命行事。 此即金匮(guì)之盟的来历。 《宋史》——《杜太后传》里有这样的记述: 建隆三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问太祖:“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杯酒释兵权 我国古代史中的“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太祖赵匡胤巧妙解除将领兵权的故事。 公元961年(建隆二年),太祖与赵普定策,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qí美玉之意)等宴饮,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公元969年(开宝二年),他又故伎重演,罢王彦超等节度使,解除藩镇兵权,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防止分裂割据。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12-23 15:20:02)
黄袍加身 在历史上的后周时期,赵匡胤任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 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他的七岁的儿子柴宗训(恭帝)继位,由宰相范质、王浦(pǔ)辅政。由于皇帝年幼,主政的符太后乃一介女流,毫无主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京城人心浮动,谣言纷纷,都说赵匡胤欲夺取皇位。五代时期,武将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51]
[52]
[53]
[54]
[5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