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巢

長篇歷史小說《百年陸沈》三部曲,以二十世紀中國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以作者鸞鳳的家族人物親身經歷為原型,敘述歷史滾滾洪流中個人的命運。https://phoenixnestca.wordpress.com/works
博文
獨立作者IndieAuthor是指作者自行創作、編輯、製作、出版、發售自己的作品,出版者Publisher則是指幫助他人出版作品的個人、專門的出版社及其他公司、團體等。 獨立作者IndieAuthor,有時候又稱為Self-PublishingAuthor,是一個新興行業,而非傳統意義上的自出版作者Self-PublishedAuthor。 傳統出版方式,是作者提交自己的作品給出版社,由出版社投入資金、專業出版人員和銷售通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文是全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也是人類歷史上唯一連續使用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古老文字,中文書有十幾億人的市場,其中絕大多數都在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地大人多,本來是中文書作者的巨大資源,可是因為大陸嚴格控制言論出版自由,政治和題材審查條條框框非常繁雜,無論紙本書還是電子書,都必須符合各種規定才有機會出版。 想要自由出版紙本書,就必須投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寫作使用的硬件是iPad,軟件是iPad上的各種app,其中文字處理app有兩種,一是WPS,生成.docx文檔;一是Pages,生成.pages文檔。 那麼用哪一個app起稿寫作比較好呢? 當初我寫作《百年陸沈》三部曲,用的是WPS,使用情況在「電子書寫作和編輯」一文中有講過,是從.docx文檔轉檔為ePub2上架五家網上書店的,後來為了在蘋果書店上架,又把書稿轉檔到Pages,因為蘋果上架中文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20-12-10 13:53:01)
眾所周知,紙本書出版不易,主要是成本問題,紙張、排版、印刷、倉儲、運輸都要成本,出版社在考量是否出版時,都要反覆核算成本,這成本不是出版社負擔,就得要作者負擔。 電子書完全沒有這些成本,只需要出版者付出技術、時間、細緻的勞動,有一臺能上網的電腦,就可以設計、製作、出版、發行、銷售,作者如果願意學習研究,完全可以自己出版,就像我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年底開始,一年之內,我陸續出版了我的長篇歷史小說《百年陸沈》三部曲,三卷六本一百二十多萬字,為此成立了鳳巢書屋出版社,主要想出版自己的作品,今年五月又出版《中文電子書製作出版與發售》,總結我出版電子書的經驗,收到一些讀者反饋,使我瞭解到很多人由於不熟悉電腦網路和編輯出版的具體操作,要自己出版電子書還是有一定的困難,這就促使我想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2-06 19:00:33)
2017年6月,我完成了長篇歷史小說《百年陸沈》三部曲的寫作,三卷六本一百二十多萬字。 書稿完成,才算事情做了一半,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出版,幾乎所有的出版社,包括中國大陸、香港、臺灣,一看這部頭就不行了,雖然很多編輯認為書寫得不錯,但是,成本!成本!還是成本!一個無名小卒,誰敢投入這麼高的成本來冒險? 等了三個月,各出版社的回覆都相似,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05-06 16:36:00)

《百年陸沈》卷壹上下闕封面圖片,大背景是赤水河下游川黔邊,低山丘陵地帶,赤水河北流入長江,正是卷壹故事發生的地點;卷貳上下闕故事的發生地點在成都,因此背景就是成都平原,平原東南是龍泉山脈,西北是大小涼山所在的橫斷山係邛崍山脈,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卷叁上下闕故事發生在成都、上海、北京、臺灣、香港、加拿大,因此背景是中國東部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長篇歷史小說《百年陸沈》三部曲,三卷六本一百二十多萬字,時間跨度長達百年,空間涉及中國東南西北全境且跨越太平洋,是我走出中國、回望中國,並對二十世紀中國乃至世界歷史追索思考的產物。 《百年陸沈》三部曲已在六個平臺上架銷售: Amazon、AppleBooks、GooglePlay、Kobo、Readmoo、Pubu 《斑竹淚》上下闕:百年碉樓歷烽煙——耕讀傳家薪火燧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詩經》與《楚辭》是中國文學的根,他們誕生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一北一南,北方黃土肥沃厚實,南方山澤煙水浩淼,造就的文風一莊重敦厚,一飛揚靈動,代表中國文化靈魂的兩面,也是中國人性格的兩面。 《詩經》之溫柔敦厚,克制平和,在於「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怨而不怒」,《楚辭》之浪漫不羈,放達傲驕,在於「樂而至狂,哀而至傷,怨而至怒」,毫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05-05 20:00:38)

@上海 高中畢業,我從成都負笈上海,在復旦看見中西合璧、古色古香的老校區建築,風格與我自幼見慣的華英校園一模一樣,只是沒有銀杏,而是和華西協合一樣,滿校園的法國梧桐。我後來知道,這種建築風格,就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開始,風靡半個世紀的中國建築古典復興主義,是中國傳統建築與西式設計的完美結合。 復旦大學老校區 復旦的創始人馬相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