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田家镇保卫战打出了国军的军威,也让日军看到了国军的坚强和意志力。从战略上看,它的意义是为后续部队的调整和部署赢得时间,也为战后的战略撤退做好准备。国军当然明白,最终必然是以撤退为结局,但是,保卫战后武汉地区国军的大撤退,不可以再有上海和随后南京战役那样的仓皇和溃逃。同时,也想为还未来得及撤走的,还留在武汉地区的大量工厂设[
阅读全文]
第十五章
七、八月的样子。田家镇要塞。夜晚,天气燥热。半月吊在空中,向大地撒下淡淡的月光,躺坐在战壕里面的人们,身上披着透明的淡淡雾纱。对着月色,凝雪海轻轻的吹着口琴,琴声优雅、低沉,轻快中带着若隐若现的思念,平静中带着丝丝的凄凉。他对家人的思念,对于未来的担心,都在这低沉的琴声里,都被大家理解的真真切切。谁说听懂音乐需要专业的训[
阅读全文]
第十四章
致死,估计韩复榘都没有完全的明白,他,而且只有他,为什么必须死。
他将自己和刘峙比。刘峙是第一战区副司令、第二集团军司令,负责防御河北境内平汉铁路沿线地区,在37年8月下旬日军沿平汉路南下时,他先是弃涿县接着又放弃了保定,一路逃窜,一直从河北逃到了河南,被人们笑称为“长腿将军”。事后他不仅没事,而且还被蒋介石提拔。韩复[
阅读全文]
第十三章
1937年,日军得意,国军压抑,中国人感觉绝望。日军高层没有想到,中国军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有了在上海的苦战,日军统帅部原本以为,随后进攻南京的战斗会更加残酷。志得意满的日军,开始飘飘然。
蹲在华北感觉极为无聊的华北派遣军司令寺内寿一,眼见松井石根在南京的战果,连在梦里都能闻到那让他兴奋的血腥味。在华北一路走来太过顺利,基本[
阅读全文]
第十二章
凝雪海和他的手下,帮助和监护着民工,扩大新的和加固已有的防守阵地,除了要塞还有周围很大一片区域:采石、挖坑道、砌墙。在要塞附近,参加的民工人数就有好几百。都是从各地召集来的农民,多数是强制性押来的。附近的房子也基本都被拆掉,不论是地基石块还是墙体土砖,都被搬来做了工事。这里,多数的房子都是用土砖做成。将这种用稻草将泥巴混[
阅读全文]
第十一章
在憨娃结婚后的一个清晨,凝雪海一个人悄悄离开。
到了三月中旬时,村子里突然来了一个二十出头,标志壮实的中年妇女,还带着两个年幼的男孩。长期的徒步让她看上去颇为疲劳。两个五岁的男孩是对双胞胎,在山区小路上一前一后的跟着她。女子一进村就打听憨娃,随后被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带到了憨娃家门口。
太阳已经落山,天色开始暗淡,天还下着[
阅读全文]
第十章
第二天晚,三伢子和虎崽还有凝雪海来陪他一起喝酒。三伢子又常被叫做愣娃,看上去有点愣头愣脑,爱和人较真,还喜欢认个死理,自己认准的事三头牛都拉不回。虎崽一出生就壮实,长大后又长的虎背熊腰,做事勇敢,舍得花力气,多数时是勇多而谋缺,好像还无法和有勇有谋的老虎相提并论,一直被称为虎崽或虎娃。
这憨娃、愣娃、虎娃,是孙家坳出名的顽[
阅读全文]
第九章
37年秋天。傍晚,天空晚霞四射,色彩多姿,高粱收割的季节。
秋高气爽,色彩斑斓的两个高山相对而视,山岩坡陡,厚实的茅草和灌木丛覆盖山脚。一边的半山腰是依然清脆的竹林,生长着一大片小碗粗的楠竹,再向上,是密密麻麻的山林。另一边则是刀劈一般高数丈的峭壁。两山间夹着一个平坦的峡谷。峡谷中孤零零的呆着几间土屋建成的酿酒作坊。作坊前是[
阅读全文]
第八章
开始时,惠子觉得,这些西方记者喜欢夸张,无事找事。几天前,她读过一位日军军官写的文章,似乎又印证了西方记者所言属实。这位军官描述说:整个下关码头,就是一座黑黝黝的尸山。有五十或许百来个人影,夜色中来回走动,他们是在往江裏拖尸体。痛苦的呻吟,流淌的鲜血,痉挛的肢体,再加上哑剧般的寂静。地面上,是还未干枯的一团团血水,就像月光[
阅读全文]
第七章
就在凝雪海他们无计可施的时候,鬼子的后面飞来一排密集的子弹,有两个鬼子抱着枪,哇哇叫着从山坡上滚下来,滚到他们面前,死了。凝雪海和黑大个快速的从鬼子身上取下子弹,拿着鬼子的三八大盖开始寻找剩下的鬼子准备射击。还没有等到他们反应过来剩下的鬼子已经坐着汽艇,快速的从江中飞走了。
妈的,这鬼子反应怎么会这么快?!黑大个骂了一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