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诗人-余秀华现象
文/幸福生
余秀华人生坎坷而顽强不屈,在生活的暴击中,报以悲怆的尖叫,真情可见,才华傲视同侪。
正如老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寻求惊人之语,是诗人的追求。“谁你”当属惊人之语,也让余秀华一“谁”成名。加之“荡妇”的言辞,和这个世界颇有共鸣。有共鸣就是好作品,余秀华货真价值,当[
阅读全文]

谈“修行”
文/幸福生“修”的初字是“攸”。“攸”,会意字。左边是人,右边是攴(后来演化成反文旁)。注意,那时候还没有中间的一小竖。我们多次提及,攴/反文旁原本是武器或棍棒。最初的“修”就是简单粗暴的“修理”。后来中间加了一竖,这一竖是一支笔,开启了文明的“修”法。后来又加三撇“彡(shān)”[
阅读全文]
多少
词:幸福生
曲编唱:茜西
一粒粒种子,多少会发芽?
一棵棵新苗,多少能开花?
一次次绽放,多少会结瓜?
多少次落叶,多少次散花?
一行行诗,一句句话,
一次次回眸,一丝丝牵挂。
一张张笑脸,一杯杯清茶,
多少次跌倒,多少温暖的家?
多少夜,多少情,在挣扎?
多少雨,多少泪,要说话?
多少风,多少人,又出发?阅读全文]

生老病死
文/幸福生生老病死,的确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又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事事有始有终,有曲有折,人亦如此。“生”,象形字,始见于甲骨文。小草破土而出,长出嫩芽的形像,小草出生了。几经演化成了今天的“生”字。下面是“土”,万物生长的根基。“生”,后来从植物界,扩展到动物界,动物降生,婴儿出世。后引申为从无到有,活[
阅读全文]
多少是够?
文/幸福生“多”字早在甲骨文就有,而且至今变化不多。“重夕为多”。昼夜更替,永恒不息,一般认为是“多”的本义。这样讲,“多”就是无穷无尽,多亦无多。也有人认为,“多”从二肉会意。古时祭祀后分胙肉,没有高低贵贱,一人一块,人人平等。分到两块者便是多吃多占,也就是“多”了。甲骨文“肉”与&l[
阅读全文]
敌仇妒恨
文/幸福生
“敌”字始于战国,到汉朝演化成繁体字,“敵”。从“攵”,“啇”声。反文旁“攵”,指武器或武力。后来简化字变成了“敌”,就更直白了。以舌头为武器,往死里掐的对头。
“啇”其实就是树根,所以嫡系的嫡,有血缘的关系。而用在“敵”上,应该也有根上联系和对立,对抗,引申出匹敌[
阅读全文]
临江仙慶幸
作词:幸福生作曲/演唱:定慶
星汉迢迢南北,月华弄影西东。
一沟一壑尽关情。举杯阡陌路,携手浪潮平。
庆幸此生入梦,花开岁岁从容。
清谈烟柳醉秋红。桑麻相问暖,云雨惠临风。
[
阅读全文]
庆幸我还是独一无二的我
文/幸福生
世上有个独一无二的我
我拥有平凡也拥有欢乐
我一路风风火火追寻着
庆幸路过庆幸遇见庆幸多磨
庆幸爱是最美的情歌
庆幸路悠悠天地宽阔
庆幸熙熙攘攘好人多
庆幸有独一无二的我
世上有个独一无二的我
我有过顺风也有过坎坷
没有迷失在无奈的错过
庆幸温暖庆幸寒风庆幸火热
庆幸爱能花开朵朵
阅读全文]
哭哭笑笑
文/幸福生
笑不露齿,哭不作声,演技压身不动情。
阴阴沉沉,无风无雨也无晴。
是虚是幻,假意真情,猜三划五说谁听,
昏昏沉沉,人生似醉又似醒。
想笑就笑,开怀放纵,笑出一腔酣兴,笑在心中。
想哭就哭,泪流尽情,哭尽心头伤痛,浴火重生。
哭哭笑笑是人生,风风雨雨自从容。
哭哭笑笑真性情,敢爱敢恨不是梦。
[
阅读全文]
哭笑都好
文/幸福生
从甲骨文、小篆到今天的“哭”字,变化虽然不大,但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源于是狗的哀嚎,有人说是一个蓬头散发的人,哭天喊地的形象。
我觉得,上面的两个口,代表的不是双眼圆睁,因为哭的时候是要闭眼的。两个口代表了七窍中的,双眼,两鼻孔和嘴的五窍,哭的时候这五窍是全开的。而“犬”应该要拆开看。一点是泪水,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