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毛囡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56年后到85年工资改革前全国工资调整介绍在讲到文革前工资级别标准时,大家的印象是自56年后二十年没有加过工资,其实在1985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之前,有过几次加工资的调整,由于比例没超过40%,所以大多数人确实没有加过工资。现把找到的工资调整情况资料介绍如下,让大家有个了解。1957年以后,国务院几次调整了职工的工资。主要有1963、1971、1977、1978[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80年一个部有多少正、副司局长? 图1、2、3是80年石油部的所有正、副司局长的名单,包括级别,工资和定级时间。局级以上算高干,一幢楼有50多个,在楼里随便碰上一个可能就是司局长了。从名单可看到,副司长中工资最低的(55.5元和62元)还不到工资高的副司长(193.5元)的三分之一。那是从63年以后实行了升职不升级(其实80年前也有过几次少部分人的加薪),如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50年代上海文艺界的评级 我在查找50年代文学艺术界人士级别资料时,看到一篇译制片厂老配音演员苏秀的一篇回忆文章,提到了译制片厂建厂配音演员的级别,比较其他演员定了6级情绪很大,不由感慨配音演员的级别定得太低了。第一批老配音演员,最优秀的邱岳峰最高评了文艺9级,其他的:姚念贻,张同凝,苏秀,尚华,杨文元都是文艺10级,而他们为配好音所需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5-07 08:28:38)

这是在网上找到的一份名单图片,有年龄、职务、级别等,但不知为何把名字遮住了,考验我的猜测能力? 戴伯韬,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编2,刘薰宇副总编辑,编4, 吴伯箫副总编辑,编3,张凌光副总编辑,编4, 蒋仲仁编辑室主任,编4,陈乐素(陈垣之子)编辑室主任,编3。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前面的贴中我提过,有的单位同时实现行政级别、文艺级别、编辑级别和高教级别工资标准。图1,2是一份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工资单:在这个工资单里,严文井、韦君宜、周游是行政10级的工资;聂绀弩、楼适夷是文艺2级的工资;而屠岸的是编辑5级的工资,萧乾的207元是高教研究4级的工资。所以只列出工资额,不写级别,要花些功夫才能确定是什么级别,比如这里李曙光的162.[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7-05-06 19:44:43)

林斤澜是1938年秋就入党,1949年起就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组从事专业写作的蛮有名的老作家。57年“漏网”没被划为右派,但他的级别是文艺8级,好像定的很低。没看到有什么说法。按他这个情况,是可定为文4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图1是一份国家文物局的干部资料,你能认出任资斌前2个字吗? 再看这一份:图2 你能告诉我编号第5的那位叫胡什么? 上次有网有问峻青的级别,你能看出图3是他的工资数吗? 如果写名字的人写得端正些,就不用猜了。 东方歌舞团原副团长卫x东?几位文艺7级也看不清名字。电影局和美术馆的2位11级干部也看不清名字。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草明到底是文艺2级还是文艺4级?查找文学艺术界人士级别比找高校教授级别更难。主要是同一单位的可有不同的工资标准:有的拿行政级别,有的定文艺级别,有的拿编辑级别工资,还有图书博物的工资标准,所以有时看到某人的工资,也要花些时间确定是什么级别。基本的工资标准我都列出过:除了编辑和图博类的,但由于党员行政干部减过薪,定文艺编辑图博级别的党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4-20 09:05:29)


图1
楼下网友讨论安志文的级别,这是我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对文革前的工资级别标准等我发过几篇文,还是未能全部搞清,因为工资系统和职务级别的关系太复杂,大部分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一职可有几个不同的级别,如正部级4~5级;副部级5~8级,正局级8~10级;副局级9~13级,等。见图1。

如ireadwrite所说:政务院副秘书长一职,是副部,但可以是某正部级的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4-02 16:35:21)
再聊聊评级问题
昨天贴了文学艺术界人士级别,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兴趣也提了一些问题,现在说明一下,由于能收集的资料有限,列出的只是一部分人,另有少部分资料还没整理,以后再加上。如有网友指出:评高级别的主要是延安回来的,以及国统区的左派人士,私营剧团的大牌艺人。戏剧、电影导、演员的级别评定不确定性大,文联有职务就容易确定。根据“工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76]
[77]
[78]
[79]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