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十年代初上海局级干部的工资级别
内务部1964年编印的《任命录》包括各省市副局级以上干部的名单,但这个名录没有干部的工资级别信息。现在根据搜集到上海干部级别资料列出这些局级干部的工资级别。级别资料主要来自于1956年的上海市人委局级名册:
由于干部的调动和提职,两个名单上人员变动较大,有些人没有找到级别资料。这些局长们,级别最高[
阅读全文]

获有三朝最高学术荣誉的唯一人
李四光是大家熟悉的地质学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李四光还是获有过清朝、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朝最高学术荣誉的唯一人。
宣统三年(1911年)李四光以廷试最优等成绩获赏进士,获进士(也称点翰林,清朝以前的进士都可进翰林院)是清朝晚期最高学术荣誉。
廷试八十分以上为最优等
民国31年(1942年)入选首[
阅读全文]

叶群的行政级别
叶群的行政级别网上有很多说法,“叶群55年是14级中校”是其中的一个说法。下面这张图是一本书里提到的叶群定级的情况,这纯属瞎编,写的人对级别都没什么概念,一个人的级别评定可有17级到7级的幅度变动?林彪会提出要“给叶群定7级”?有些人编的东西太离谱。
那叶群的到底是什么级别呢?据我查到过的资料,叶群五十年代初期[
阅读全文]

谁是获授勋章最多的领导人?勋章通常是由政府颁授于个人的一种荣誉证章,为表扬和彰显受勋者在某方面有重大和特殊的勋劳,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一般都由政府最高领导人颁授给其他人员的,政府最高领导人本身不太会是本国勋章的受勋者。但过去却有这类领导人也喜欢给自己授勋,看下面几张照片: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因喜欢获授勋章而有“苏勋宗”之[
阅读全文]

六十年代初国务院各部名册介绍上篇博文简单介绍了国务院各办公室和直属局的组成情况。本篇介绍国务院一些部的负责人的名单。
外交部是国务院的一个大部,不过副部长的人数也只有6人,为平均数,但外交部是少数几个设有部长助理,有3个部长助理。直属司局级单位18个,后来不少知名的大使或外交官在这名册都是副司长:如符浩、余湛、姚广、姚登山、宫达非、康[
阅读全文]

内务部编印《任命录》国务院办公室及直属局介绍
64年内务部编印的《任命录》第一部分是国务院及所属各机关部分,包括国务院各办公室、直属局、和各部、委等机构。本篇介绍国务院各办公室和直属局的组成情况。
国务院办公室(如外事办公室,农林办公室等)是个办事机构,每个办公室联系相关的几个部,结构简单,下面不设司局等单位,设一个主任,六、七个[
阅读全文]

1964年内务部编印的《任命录》介绍
1964年4月国家内务部编印了一本《任命录》,里面收入了到1963年底当时在任的所有正副部长、省长、司长、厅长、局长以及高校正副校长、驻外使节的任职信息,是一份包含正副司、厅、局长比较少有的名册资料。名单也包含了各地人代会选举的正副省长。九十年代出过有任职人员名单的《组织史》,但里面收录人员职务是副部级、副省级[
阅读全文]

第三批庚款留美生及部分其他公费生名单
前两批庚款留美生(1909年9月考试录取了47名,1910年7月考试录取了70名)是直选留美生,即考试录取后(一个月后)
就直接赴美就读。而1911年7月录取的第三批直接留美生与前两批略有不同。这批考生主要是在1910年7月那次考试中同时录取的那些备取生(143名),他们在1911年3月建立的清华学堂(后改名清华学校)接受了10余周的考[
阅读全文]

文献资料:庚款留美学生(第二批)名单
博文“早期公费留美学生名册”是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的名单,其中有一些大家熟悉的名家:硅谷工匠介绍的唐悦良,其长子唐统一是清华大学电机系三级教授;梅贻琦曾任清华大学校长;
胡刚复,部聘教授;何杰,部聘教授;
徐佩璜,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
秉志,中央研究院院士、部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阅读全文]

早期公费留美学生名册一百多年前,清朝政府和美国协议利用美国政府退还的“庚子赔款”中部分退款来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由此开启了中国学生的留美潮流。这些官费公派学生也称作“庚款留美学生”。1909年秋季举行了选拔留学生的全国考选,最后录取了47人,这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当年10月赴美;
1910年8月举行了第二次全国招考,最后录取70人;
19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