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堂之语
清人焦里堂《申戴》一文言及:“余丁卯春三月病剧,昏卧七日,他事不复知,唯《周易·杂卦》一篇,往来胸中,明白了析,曲折毕着,平日用力之浅深,嗜好之诚伪,于此时验之。平日所习,而临终味忘之者,必其事平日本未尝精气注之也。”是论极见性情故。说《易》诸家,皆如是也。夫《易》见天地之情,则后学退藏洗心诸者,皆玩味其情矣。故[
阅读全文]
巫咸作筮
《世本》:“巫咸作筮。”巫咸者,《路史》以为系神农之官。《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以降,百药爰在。”又见:“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袁珂先生《山海经注》以为“则巫咸[
阅读全文]
河洛与卦
宋人以降,盛言河洛之说者,欲置于卦前也。故每每于其中,寻八卦之形。汉人刘歆谓之曰:“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而画之八卦是也。”两宋各家注本,寻此而倡导之。实《大传》所言,非圭臬也。乃盖言之尔。故云则之。然则河洛未必为画卦也。宋人蔡元定则曰:“亦泛言圣人作《易》定《范》,其原皆出于天之意,如言以筮者尚其占,与莫大乎着[
阅读全文]
通易之弊
通《易》有五弊,曰:近鬼,一也;曰:近癫,二也;曰:近舛,三也;曰:近圣,四也;曰:近财,五也。近鬼者早夭,近癫者易疯,近舛者多难,近圣者多名,近财者多利。此余观古今易家之通例而言之。初读之人,当有如此之精神准备。近世之易学,小人儒大兴,易学已成名利财色之学,让吾痛心疾首。
[
阅读全文]
易家之癖
《易》奇而法者,古仁人君子之论也。冶《易》诸家,皆有怪癖。晋人王弼冶《易》,以刀屡刺汉人郑玄之雕像。其少年才子之狂气,横吞两汉。宋人朱熹,素喜狎妓,然必口饰心非,正人君子状。熊十力先生,喜怒无常,常与废名辄以老拳,复修以茶酒如故。且熊公久立不能,遗精矣。马融生当汉际,然人品极差,何以故!明于命理而恃无能也。
[
阅读全文]

陈寅恪自由观诗文的研究
在陈寅恪诗文中,多次出现“自由”与“不自由”的主题。如1929年在著名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他就说: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栲,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代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
陈寅恪又以此总结王国维的一生:“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
阅读全文]

狩野直喜和东洋史学京都学派
(一)生平简介
狩野直喜博士,生于1868年2月11日,熊本县人。字子温,号君山,又号半农人、葵圆。曾祖父狩野直清,祖父狩野直温,父亲狩野直恒。狩野直清以前谱系记载,间有残缺,不能连贯。狩野直喜是狩野直恒的第三子。11岁开始在当地新建的同心学舍上小学。1884年,他考入东京地区的神田共立学校(相当于中学),主修外语。两年后[
阅读全文]
寿之短长
黄寿祺先生《六庵易话》:余所知历代易家寿最永者,无过邵宝华。命最短者,无过江承之。清人邵宝华年百零三岁,清人江承之年十七岁。近世谈《易》诸家,迄今未有过此者。盖读《易》者本不能长寿。子所罕言,性与天道二者,非人力可求。若求之必损伤流年,劫运多生,惟其耗丧灵力,故近鬼。是以年高有寿者罕见之。
[
阅读全文]
汉人评汉
说《易》者每见称于世。汉人任安,孟氏易学博士,时人称“居今行古任定祖”。汉人杨政,粱丘氏易学博土,时人称“说经铿铿扬子行”。汉人周举,不明其学所宗,时人称“五经纵横周宣光”。汉人荀爽,荀氏易学宗师,时人称“荀氏八罢,慈明无双”。汉人鲁丕,不明其学所宗,时人称“五经复兴鲁叔陵”。
[
阅读全文]
乾坤定矣
《大传》所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此古今版本之通例。然汉时亦有他本云“乾坤以定”。《后汉书》:“周举字宣光……举对曰:‘臣闻《易》称天尊地卑,乾坤以定’”。故“乾坤定矣”与“乾坤以定”当为两个版本,前者为荀爽所宗,后者为周举所本。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