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教授的学术博客

内容涵盖:传统经学为主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为主的古文字学研究、宗教史和制度史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学和校勘学为主的古典文献研究、京都学派为主的海外汉学研究、古代神话和诗论为主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个人资料
博文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甲骨寻根探史录 ——王宇信先生和他的《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正式出版发行。这一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的具体实施。该发展报告一共涵盖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甲骨学、简帛学、徽学、教育学、经济学、国际政治学、敦煌学、哲学、逻辑学、宗教学、语言学、文学、民俗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柱五柱 四柱者,年月日时也。然同者众,而数类者寡。前人亦尝惑之矣。明人文翔风《云梦药溪谈》:“子尝诘星命家有四柱同而祸福异者何?曰:刻异。予曰:刻异而若之推之者,以时不以刻。有四柱无五柱,而悉乎知之。”余以为四柱之上凭生五柱亦难尽也。明人都仰《三余赘笔》:“昼夜有十二时,十二时有百刻,一时八刻以十二时计之,止九十六刻。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医少卜 古有老医少卜一语。今人多不知。以为求占以老卜士为贵。实则非也。《三余赘笔》谓:“《麈史》:‘老取其阅。少取其决’。”决者,断卦之决断也。少者气盛,灵机亦多,故决之不疑。而老者狐疑,亦惧面子,焉能精准?然少年卜士于《易》,不能通习之,如何不败其学?故少卜者,无非命书持诵不忘,非易学之熟知也。余尝以为“少”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古字相反 《三余赘笔》:“古字有相反者。”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是以乱为治也,《易》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是以息为长也。”易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余以为古字相反者都如此。是书之例,尚不足观也。何以故?乱臣者,治乱之臣也。使乱复正之臣也。乱者,乱也。一如史书所言正者,征也。乃古字之动词用法。非古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三,民俗资料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中首先主张: 文献不足则取决于考古材料,再不足则取决于民族学方面的研究。过去,研究中国古代史讲双重证据,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鉴于中国各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族学的材料,更可以补文献考古之不足,所以古史研究中三重证据代替了过去的双重证据。 按照叶舒宪的解释,即: 三重证据指传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地下新材料 狩野直喜和王国维先生的学术交流,使他们双方全得到了好处。王国维《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一文所使用的资料,就有狩野直喜直接从欧洲抄录回来提供给他的。这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狩野直喜提供的是他个人的手抄本,其中有些字当时他无法判断是何字,就大致画出,后来回国后却怎么也不明是什么字了。这些字到了王国维先生那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重证据说视野下的京都考证学派(上) 【内容提要】四重证据法的讨论发端于近年来国学方法论与时俱进的更新需要。国内外学术界在进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历史研究时,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多重证据的思路,这对时下的四重证据的探讨说有重要借鉴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以四重证据说为理论参照,对日本汉学界著名的京都学派汉学家们的学术研究方法,进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京都大学所藏钞本水经注疏概述 前言 杨守敬和熊会贞合著的《水经注疏》一书,先后修改和抄写多次,所以有关此书的版本问题,也就成了中外郦学研究的一大首要问题。一般地说,迄今为止《水经注疏》一书先后有五种钞本存世,即:第一种,日本京都大学所藏钞本《水经注疏》。第二种,中国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出版的钞本《水经注疏》。第三种,台湾中华书局1971[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日本中国学史研究中的“宫崎划分说” 宮崎市定1901年8月20日出生于长县下水内郡秋津村,父亲是当地一所小学的教师。1919年,他考入松本高中。1922年,他考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成为内藤湖南、桑原隲蔵、狩野直喜的学生。1926年,他大学毕业后考入京都帝国大学大学院。1931年,他从大学院毕业后,先后在京都第六高中、第三高中工作。1936年2月开始,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71]
[72]
[73]
[74]
[75]
[>>]
[首页]
[尾页]